公共关系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公共关系学论文 >

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思考

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作者:刘畅
发布于:2021-02-24 共478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宿舍人际关系论文第五篇: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思考

  摘要:宿舍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打造和谐宿舍生活氛围的基础。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不和谐宿舍关系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出高校构建和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希望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 刘畅(1992—),女,硕士研究生,助理政工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德育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宿舍生活占据了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宿舍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由于宿舍的群居性,宿舍成员或多或少会由于一些分歧而产生摩擦甚至激化矛盾,高校的人际关系矛盾中以宿舍内部矛盾更为突出,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因此维护好宿舍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高校宿舍规格普遍为四人间、六人间,有的甚至为八人间,宿舍成员大部分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国家,地域差异、民俗习惯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宿舍的群居生活中难免会由于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产生摩擦,再加上大学生初入大学,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社会阅历较浅,在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能力上存在不足,日积月累,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宿舍人际关系越发紧张,女生由于其独特的心思细腻和敏感性,这种矛盾在女生宿舍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学宿舍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关系密切型、关系一般型、关系紧张型。关系密切型,即为室友关系相处融洽,参加活动时会为了宿舍集体荣誉而共同努力,室友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关系一般型,即为室友之间相处表面上还算过得去,但私下里关系并不是很密切,遇到困难不愿意互相帮助;关系紧张型,即为室友之间有矛盾、遇事不团结互助,甚至会落井下石,更有甚者宿舍内部会分裂成一个个的小团体,呈现小团体对立的局面,最终导致宿舍“内斗”不断。近年来,我们经常会从网络上看到一些令人痛心和惋惜的新闻报道,“千字遗书”“饮水机投毒”等案件的发生让我们不仅痛心当事人的冲动行事,更惋惜他们的大好青春年华,“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也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可见,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极有可能酿成惨痛的悲剧,给双方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构建高校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1.个人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他们高中时期大都每天是高压式生活,整天埋头学习不善交际,争取一分一秒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导致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还不太成熟,遇事不能保持理性的思考,情绪容易波动,做事容易冲动,自我把控能力较差,在生活、学习、恋爱以及就业过程中极易发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局面。在生活方面,大家可能会由于宿舍成员作息规律不同或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在学习方面,有些学生不能以一颗平和的心态看待同宿舍同学获得的各项奖励和荣誉,妒忌室友的才能,看到室友比自己优秀,自己心理上会感到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不恰当的言行,造成舍友之间的矛盾。在恋爱方面,很多大学生在恋爱后都会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只有自己和对方的“二人世界”的小圈子里,逐渐脱离宿舍这个群体,对宿舍同学的事情和集体活动不太热心,间接地缩小了彼此的朋友圈,视野得不到进一步开阔,思想得不到进一步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进一步锻炼,长此以往,宿舍人际关系也逐渐变得生疏。在就业方面,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考研、找工作等压力,情绪起伏较大,对于事情也比较敏感,在宿舍有时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儿而发生争执,出现宿舍人际关系冲突。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必经之路,家庭教育对于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做事只考虑自己,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这种自私的行为和心理极易与宿舍同学发生冲突,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和谐。其次,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比较粗犷,再加上农村的信息交流水平有限,与新鲜事物接触交流的机会就比较少;有的同学从小生活在城市,家庭条件优越,生活中注重细节,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多,进行人际关系交流的机会也多,因此双方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可能会存在分歧,造成宿舍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矛盾。

  3.学校因素。

  大学其实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从之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到大学之后面临一个新的集体环境,一切都要靠自己去适应和经营,包括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等。而大部分学校的这些公共设施又不能满足学生对优良大学生活品质的追求,如宿舍居住条件差,饮水区域太少、没有独立卫浴、规章制度不完善、学生办理事务流程复杂等等,这一系列都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学校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及时为同学们解决相关的问题,将大大增加宿舍关系不和谐的概率。

  4.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各种各样的思想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观念一旦不同,就会造成室友之间产生隔阂。如今网络遍布全球,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他们沉浸在虚无的游戏世界,比起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他们更愿意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畅谈、交友,对虚拟网络产生依赖感,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能力随之越来越差。据调查数据研究,大部分学生在打游戏时会非常吵闹,有力的敲击键盘的声音中夹杂着大声的游戏队友之间的“碎碎念”,严重影响宿舍同学的作息,长此以往,容易激化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破坏宿舍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高校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路径探析

  1.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在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1)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更是促进大学生宿舍关系和谐的主力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力度,使辅导员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到能够自如应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高自身解决宿舍矛盾冲突的应变能力。

  (2)结合自身培训所获心理疏导专业知识,定期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初入校园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的不适应等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必要时要转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

  (3)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带头作用,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心理委员将所学知识与班里同学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心理委员在班级里的公信力,为宿舍同学良好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

  2.强化辅导员对宿舍的管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

  宿舍是大学生除了教室、食堂、图书馆以外接触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要把宿舍管理划入日常学生工作的重点中。

  (1)辅导员定期深入宿舍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大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收获与烦恼,并将学生反馈的困难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尽力帮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长此以往,宿舍里每个成员的烦恼越少,宿舍整体的氛围就越好,宿舍人际关系也就越和谐。此外,辅导员在定期深入宿舍的同时也要注重督促宿舍卫生,良好的宿舍环境能够使宿舍成员身心愉悦,提升宿舍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构建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基础。

  (2)建立晚点名和课堂考勤制度。坚持每天晚上对全体宿舍的晚点名和每天早上的查课制度,晚点名和查课制度能够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晚归和课堂出勤情况,并对出现晚归和缺勤情况的学生及时进行跟进了解,同宿舍成员也能通过晚点名和查课的过程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对于出现困难或者其他问题的室友能够及时给予适当帮助,从而促进宿舍良好关系的构建。

  (3)发挥宿舍内党员、班委、宿舍长的主动性,营造和谐宿舍氛围。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有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样宿舍内部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带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投入学习,二者相辅相成。所以,辅导员应教育引导宿舍党员、班委、宿舍长等群体主动带领宿舍成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风”促“舍风”,发挥宿舍成员之间的影响力,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另外,班主任在选拔班委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每个宿舍至少有一名班委,充分发挥班委的带头作用,增强宿舍的凝聚力。

  (4)建立特殊学生群体人员档案。辅导员应在学生入校之初根据学生填写的学生信息登记表,汇总特殊学生群体信息,如“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单亲、孤儿等,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随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存在学业困难的学生,更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一对一辅导提高学习成绩,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其转变不良心态,并对档案数据进行及时更新。

  3.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1)鼓励每个宿舍打造自己宿舍专属的宿舍文化,建立“舍规”,以《宿舍文明公约》的形式约束宿舍成员的个人行为,建立分工明确的宿舍卫生环境打扫机制,让宿舍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宿舍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促进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发展。

  (2)依托形式多样的宿舍集体活动构建和谐文明的宿舍文化。学校、学院多举办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集体活动,比如宿舍文化节、宿舍美化大赛、文明宿舍评选等活动,组织宿舍全体成员参加以“我爱馨家”为主题的短剧展演,表现大学生的宿舍生活等,这些活动能够加深宿舍成员对彼此的了解,使宿舍友谊进一步升华,此外,通过线上宣传、推送相关活动内容,引导宿舍成员进行线上转发、点赞,增强宿舍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彼此之间的线上互动,从而提高宿舍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3)学校改善宿舍环境。有时由于宿舍居住空间过于狭小或者公共卫生环境条件较差,导致宿舍同学之间会产生语言或肢体摩擦,对此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学生宿舍居住环境。鼓励学生对自己宿舍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宿舍文化美化,学校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如洗衣机、饮水机、微波炉等,积极对宿舍楼道、楼梯、待客大厅等公共环境进行美化装饰,既能提升宿舍环境整体美感,又使宿舍充满文化底蕴,让学生回宿舍有回家的感觉,获得更多的归属感,增进宿舍成员之间的感情。

  (4)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心理学专业学科特色,开设与人际关系交往相关课程或讲座,向学生讲授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开设心理学选修课,通过设置一定的学分比例,激励大学生选修心理学课程,让大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1)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知之甚少,尤其是身处异地的大学生对家长更是报喜不报忧。辅导员应积极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并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预判,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鼓励父母平时多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日常的思想动态,对消极的情绪和思想及时疏导,教育引导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懂得团结周围同学,宽容和接纳他人,搞好宿舍人际关系。家长也定期向辅导员沟通了解情况,共同助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四、结束语

  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进入这个社会的必修课。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在高校里面反反复复,辅导员应将宿舍人际关系建立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并持续关注和教育引导学生,为帮助学生今后真正进入社会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韩聪聪.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危机心理影响与疏导[J].现代交际,2019

  [2]张培,田飞燕.移动社交环境下高校宿舍人际关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3]田腾.高校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改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

  [4]何文,马健.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处置策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文出处:刘畅.高校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215-216+23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人际关系论文
返回:公共关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