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

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形态及其中国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08 共3670字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去年 10 月 11 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以黑马之姿登陆荧屏,创造了全国网收视率 1.1、城市网收视率 1.42 的开门红,并收获“零差评”。10 月 22 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七集全国网收视率达到 2.69,收视份额则达到 17.37。这意味着,当晚每 10 个电视观众中,就有约两人在看《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爸爸去哪儿》 和原版 《爸爸!我们去哪儿?》,总结外来节目本土化的成功经验。

  二、《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形态分析

  1、高仿真的节目形式

  《爸爸!我们去哪儿?》是韩国 MBC电视台于今年 1 月 6 日首播的一档亲子互动类节目。在该节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带着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以旅行为目的,来到风景优美的郊外,在当地体验两天一夜的乡村生活。每一个旅行目的地的生活体验故事分为两期或三期播出,每期时长90 分钟左右。在体验过程中,五对父子(父女)需以组队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一系列节目组设计的生活体验任务。在他们旅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观众们可以看到五对父子 / 女之间的亲情互动,和五个父亲之间、几个孩子之间浓浓的情谊。

  2、颇具匠心的场景选择

  场景选择方面,《爸爸!我们去哪儿?》的制作者可谓颇具匠心。节目组与韩国旅游部门合作,节目录制地涉及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庆尚北道、庆尚南道、全罗南道、济州岛多地,可谓走遍了大半个韩国。其次,节目的录制场景类型丰富,涉及城郊农村、湖区、海岛、牧场、营地、溪谷、寺庙等多种不同风格的场景,并且每一个场景都风景极佳。

  再次,这些场景与季节有着堪称完美的配合,冬季去湖区雪地搭帐篷,春季去山间寺庙修行,夏季去海边捕鱼抓螃蟹,秋季去郊外干农活、秋游。从这个角度看,《爸爸!我们去哪儿?》不仅是亲子互动真人秀,还是向世界普及韩国人文风貌的旅游宣传片。

  3、标签化的节目参演者

  《爸爸!我们去哪儿?》的五个参演父亲是金成柱、成东日、尹民秀、宋钟国、李钟赫,职业分别是主持人、演员、歌手、前足球运动员和演员。除了他们身为明星,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关注度,能为节目造势外,五位父亲的性格各异也为 《爸爸!我们去哪儿?》增色不少。他们或风趣幽默,或沉稳威严,或与孩子像朋友,或“溺爱”孩子,或缺少生活经验。五位父亲,就像现实的“拟态”,分别对应社会上存在的五种父亲类型。观众尽管来自不同成长背景,也能够在节目中找到熟悉的影子,缩小自己与节目的心理距离。同样,参演的五个孩子也有突出的特征:金民国懂事、成俊帅气、尹厚贪吃、宋智雅娴静、李俊秀可爱。

  三、《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

  《爸爸去哪儿》保留了《爸爸!我们去哪儿?》的总体框架,也采用五位风格相异的明星爸爸带着自己的子女去风景优美的农村体验生活的形式,并在节目流程和游戏环节方面与 《爸爸!我们去哪儿?》极为相似。一个地点的体验故事分两期播出 (韩国版部分体验故事分三期播出),每期节目时长也为 90 分钟左右。

  尽管两版节目是 “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且中国版在细节上进行了较成功的本土化改造。

  1、制作片头及主题曲

  原版《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片头只有一阵急促的铃音,辅以一张动态宣传画(图 1),没有主题曲。湖南卫视在引进《爸爸!我们去哪儿?》后,制作了本土化的片头及主题曲。片头为父亲叫儿子起床、一起刷牙、为儿子做饭、收拾行李、手拉手出发等几个小故事的 Q 版动画组合,时长约 20 秒,并辅以节奏欢快的人声伴奏,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此外,节目组还制作了《爸爸去哪儿》主题曲,并邀请节目中出现的四对父子 / 女共同演唱。主题曲曲调朗朗上口、歌词质朴感人,为《爸爸去哪儿》节目加分不少。

  2、叙事节奏加快

  与韩版相比,湖南卫视版的叙事节奏明显加快,情节更加紧凑,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以情景相似的 8 月 4 日播出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夏日农村特辑”和 10 月 11 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为例。韩版直到节目开始后 16 分钟,五个家庭才依次领完任务并出发。而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从 4 分 30 秒节目组催第一个家庭出发开始,到五个家庭均出发上路,才花了 9 分钟时间,时长比韩版缩短了整整 7 分钟。再以这两集的分配房子情节为例,《爸爸!我们去哪儿?》介绍五个家庭分别找到房子的过程,共用了15 分 45 秒;而《爸爸去哪儿》第一期的这一过程则仅用了 10 分 20 秒。

  3、增加戏剧冲突
  
  “像任何戏剧类节目一样,真人秀节目的内核就在于它的冲突性。”

  ①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与原版相比,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冲突,更好地把握了这一核心。仍以上述两期为例,这两期节目均由三个大故事构成(出发、找房子并安顿、摘李子(中国版:找食材做晚饭))。但中国版在三个大故事中穿插了若干小故事,并对无法支撑起一个完整故事的情节进行蒙太奇剪辑。每一个故事或情节,都尽可能地呈现出戏剧冲突,吊起观众胃口。

  而参演的父亲和孩子则通过克服与恶劣环境的冲突,克服父子观念、性格、知识层次的冲突,以及自身怯懦、畏难、好胜等性格缺陷,完成正面的自我形象塑造。

  4、增加信息元素

  《爸爸去哪儿》保留了原版多字幕风格,还增加了配乐和音效、独白等信息元素进一步引导观众情绪。

  以《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为例,在众人等待分房结果时,配乐变得紧张而欢快;在林志颖抽到“蜘蛛屋”时,节目增加雷鸣的音效和晴天霹雳的特效;在郭涛抽到最“豪华”的 5 号房时,节目增加“hal-lelujah”的音效,配以“运气 100 分”字幕;在林志颖安慰伤心的 Kimi 时,节目配上舒缓温馨的音乐。这些信息元素无不烘托气氛、引导观众情绪。

  《爸爸去哪儿》还增加了参演父亲对自我行为的解释。节目组在林志颖安慰Kimi 的情节后,插入了林志颖的解释:“他其实也知道这里有味道,破破烂烂。”

  林志颖理解儿子满心的委屈不满。第三期中,田亮女儿想从沙坡的最高处往下滑。

  田亮无法,只能默默地在背后拉着她、保护她。这时,节目配上田亮的解说“我真的不想让她失望,因为我太爱她了。我想让她尝试自己想做的事。”,表现一个父亲无言而深沉的爱。

  5、优化参演人员配置

  “人物之间不同的背景,可能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价值。”②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配置有如下几个参照:“1)性别配置2)职业配置 3)地域配置 4)性格配置5)年龄配置 6)外表配置 7)价值观配置。”③湖南卫视版《爸爸去哪儿》借鉴了原版差异化的职业配置和性格配置,但在其他几个方面配置上进行了优化。

  (1)性别配置方面,湖南卫视版改原版四男一女的孩子比例构成为三男两女,使性别比例趋于平衡,满足喜欢女孩的观众的收视需求。此外,性别比例平衡易于制造更多的话题。原版中,唯一的女孩智雅和成俊的感情一直是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湖南卫视版播出后,观众的焦点则从 Angela 和 Kimi 的友谊,延伸到现在的“佳偶天橙”、“石全诗美”。孩子间的情感被进一步放大。

  (2)地域配置方面,湖南卫视也进行了优化。节目中的五个父亲郭涛、张亮、王岳伦、田亮、林志颖分别来自北方的陕西西安、北京,和南方的重庆、台湾。郭涛父子、张亮父子爷们儿的性格,林志颖父子软软的台湾腔都是节目的看点。而田亮蹩脚的普通话和英文发音还为节目贡献了意 外 亮 点———森 碟 ( 女 儿 的 英 文 名Cindy)。南北差异赋予参演人员差异化的性格、外形、口音等,使节目更具看点。

  (3)年龄配置方面,湖南卫视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龄较小,使节目呈现出更加真实天然的特点。韩国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 7 岁;而湖南卫视版中,孩子的平均年龄为 5 岁。韩国版中,孩子的言谈举止成熟得体;而湖南卫视版中,尽管孩子们会哭会闹,会偶尔欺负其他小朋友,但他们率性本真,童趣十足。同时,由于没人知道下一秒他们会做什么,节目充满戏剧性。

  (4)外表配置方面,相较于韩国版,湖南卫视选择的五对父子(父女)各有特点,上镜效果比较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五位父亲中,郭涛粗犷、田亮阳光、王岳伦斯文、张亮俊朗,林志颖则有“不老童颜”。而五个孩子中,石头憨顽、Cindy甜美、Angela 胖嘟嘟、天天清秀、Kimi 可爱,也是各具特色,却都惹人喜爱。

  (5)价值观配置方面,湖南卫视版选择的五位父亲具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林志颖细腻、无微不至;田亮不太明白怎样与女儿沟通;郭涛主张让孩子自己闯荡;张亮循循善诱,与孩子交朋友;王岳伦宠爱女儿。

  6、利用多种媒体塑造好口碑
  
  《爸爸去哪儿》充分利用报刊、电视节目、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塑造好口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数托邦创意分析工作室抓取了新浪微博上提及 《爸爸去哪儿》的 45.5 万条原创微博,结果发现:《爸爸去哪儿》虽未完全达到‘零差评’,但仍创造了高达 89%的美誉度。”④《人民日报》 等多家传统媒体则纷纷发声,讨论的主题延伸到父爱的重要性、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原创节目的呼吁等各个方面,让节目的影响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①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内核———冲突》[J].《新闻界》,2007,8(4)
  ②陈虹,《论真人秀节目的选手建构》[J].《新闻界》,2007(3)
  ③尹鸿等,《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
  ④刘景洋,《爱在那:〈爸爸去哪儿〉大数据解读》[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广播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