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12 共60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用探究
  【第一章】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的运用绪论
  【第二章】全面预算管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全面预算管理在公立医院使用现状
  【第四章】某三甲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构建结论与参考文献
  
   2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本文的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公立医院的概念
  
  在我国,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部门,承担着绝大多数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中央和各部委的主要文件一再强调“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卫生部就颁布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在《条例》的开篇就提出:“医院是治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政府法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针对相关文件和方针的精神,不断的确认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公立医院的社会属性进行了约束:
  
  第一,公益性。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绝大多数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我国,卫生服务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由此可见,公立医院的经营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另外,即便是以营利性的私立医院,也一定要坚持贯彻救死扶伤的精神。
  
  第二,生产性。医疗卫生服务不是单纯的消耗服务,而是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保证生产力的方式,同样也是属于劳动生产力,医疗卫生服务用医学科技手段,来治病救人,并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丰富和提高这一生产力。
  
  第三,经营性。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必须要在这一活动中讲求投入和产出关系。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供求关系,所以,公立医院一样是具有经济属性的经营单位,受到商品的经济价值规律制约。
  
  在我国,由于公立医院所具有的公益性,使得公立医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必须把增加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不断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有效的增加服务效率。
  
  2.1.2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都在强调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当下最时尚的理论。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内容,很多人是说不清楚的。很多管理人员把全面预算管理理解为只是更加全面财务预算,类似的看法很随便的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预算,或者是针对财务和资金的一种控制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整个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模式,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提供支持。上世纪二十年代,在美国杜邦和通用公司总结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后,全面预算管理逐渐在欧美等过的企业中盛行起来,通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在企业管理中作为更加重要的管理手段。就像戴维·奥利所倡导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2.2本文的理论基础
  
  2.2.1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想要了解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企业的预算管理。到现在为止,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个阶段预算管理是通过效仿政府的预算管理方式,并加以改进。在使用的开始阶段,只是用在企业广告费的管理过程中,后来逐渐的结合各种企业管理理论,对整个企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进行管理控制。这是预算管理的产生阶段,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的杜邦公司和通用集团等大公司在初期的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预算管理系统,需算的对象从原先单一的费用控制到了当时的资金及资源的安排和配置,使得预算管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是预算管理的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预算管理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不断融合其他思想,拓展控制范围,增加管理职能,形成了一套集合了计划、控制、协调、激励和业绩评价于一身的管理系统。多种多样的更加全面有实用效果的管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实用。
  
  在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界定方面,每个学者都着自己独到的解释,而这些解释都有着基本相似的内容,只是定义的角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几乎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日常工作中所有的业务都会涉及,而对各个分项目预算进行整合,就形成了企业的总体预算。通过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调配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将企业整体管理目标分化到每个部门和员工的有效方法,是增加企业效益的坚实基础。在着名管理学家罗兰看来,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预先对效果表达出相应的设想,而到实际结果产生的时候对比之前的设想做出评价的方法。“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是我国学者王化成在《全面预算管理》书中所提到的。财政部 2002 年颁布的 102 号文件《关于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关于预算管理是这样规定的,“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在企业中,企业目标就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向,通过适当的工作以及运用相应的管理手段从企业的战略、战术和作业三个不同的层次上来影响企业的运行。将分化为上述三个层次的企业最高目标加以细化,通过定量化的形式表述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及相关资源的投入和产出就是预算。通过这些,综合战略、战术和作业三个方面的预算就形成了企业的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目标进行管理,另外,企业中大多的的非财务类指标和设想也能通过这一方法来规划实现。追求财务领域的利益最大化是传统的预算的主要目的。但是如今,利益相关者的均衡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为了使预算的目标更加符合企业的利益,就必须要与企业的行为趋势协同一致。
  
  在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对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整合。在企业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如果只涵盖生产和财务两个方面是陈旧的管理方式,按照全面预算管理所包括的内容,必须全面的考虑企业所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才能使得企业通过预算对运营所需资源进行规划和控制。另外,企业具体行为规划必须适应企业战略以符合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来时间企业最高目标。这样,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来执行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带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更好的整合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例,使企业的业务流程更加的完整。
  
  2.2.2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分层次的拆解,将拆解后的目标,下派到公司各个成本中心,通过各个成本中心系统的对预算进行编制、调整、协调和考核,使公司形成一系列的科学完整的数据处理体系。这套体系完整的将各个成本中心的经营目标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控制和调整经营活动各个方面,达到公司对各个成本中心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它与传统的企业预算管理(企业计划)相比,其特征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是全面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是全面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通过财务收支的形式描述出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各项经营财务活动的状况,并在最终,达到对企业资金活动进行整合的目的。全面性一般来说是指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结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收支和财务变动状况基本可以反映企业所有管理措施的结果,在综合性为前提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特征来反证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或核心地位。而全面预算的综合性表现不止如此,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价值可以解释大多数的经营业务,在对全面预算价值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有要素。二是说价值是可以累加的。在企业进行各项经营业务并不断的对收支和现金流方面不断进行整合分析,得出企业的利润目标和现金净流量等指标。由此可见,全面预算在企业既可以管理销售、采购和生产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又能够成为集团公司的计划方针,还为企业期末考评奖惩提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激励。全面预算管理所表现出的综合特征,能够起到企业发展提纲的作用,使企业内部管理有一条明确的主题可以依照。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市场为导向,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企业的发展都是以计划为导向的,计划的正确与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只有在正确的计划指导下,企业才能实现盈利。由此可见,计划导向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这种风险不只是对于单一的企业来说的,这样的风险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运行。在以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下,由于市场导向没有偏向性,市场中的风险也是市场导向的因素之一,是否通过市场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预算风险。我们所面对的市场不断变化着的,是不能完全按照预想发展的,它瞬息万变,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就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应对机制的来面对多变的市场,这就需要预算管理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弹性--就是所说的弹性预算。因此,市场导向为企业制定了可行的步骤,并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第三,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管理体系必须适应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流程。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上下交互的预算管理体制,企业的经营者都掌握着企业管理的决策权,经营者来对企业运行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为了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预算部门必须有相对等的权利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要执行好监督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整体管理就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通过对机制的设置,就能保证这种状态的持续,从这个角度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更像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新机制,而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法。全面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不同,它需要整个企业的协同配合,保持已经达到的平衡状态,从而保证管理机制的有效施行。
  
  2.2.3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成
  
  第一,预算管理的起点是预算编制。预算编制必须根据既定的预算目标编制,在对预算总目标的具体分析和有效进行计量后来编制预算,目标指引着企业所有运营活动的方向。编制预算的过程就是实践企业目标的开始。预算编制部门按照单位的不同层级关系,将目标逐级划分,并针对各个层级目标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单位预算是首要的编制任务。单位预算为整个单位将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单位预算连接着单位内部和外的资源,通过预算指明了在预算期内单位的发展方向、目标和相应的竞争能力,通过对单位整体的经济资源进行规范化配置整合,为各部门制定责任预算目标进行确认,并确定了部门预算的行为规则。所以,优先确定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完成单位总预算,以后低层级预算做出指导。
  
  通过预算的编制,合理的传达单位总体目标的思想,从而将各个部门的责任目标统一在单位总目标之下。确定权责相匹配的责任目标能够很直接的激励并约束各级责任部门及其负责人。因此,在各个部门的责任目标是对单位总体目标的继承和分解,合理的完成各部门的责任目标能够高效快速的促进完成单位总体预算,以达到整个单位的价值目标。
  
  第二,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的执行。预算执行就是将预算实际运用到工作中去,预算的实施是预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这也明确了预算执行在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的工作,并及时将这些数据整合反馈,形成良好的互动过程。同时,应充分激励各部门负责人,促进其发挥各自的积极创造能力,强化责任意识,促进管理意识,保证预算的合理有效运行。
  
  第三,预算管理的重要保证是预算调控。预算调控是最主要的控制职能,通过不断的协调控制来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预算调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协调。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对单位所有经济活动索取的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从而保证预算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各项资源来确定预算的总体目标,并在各部门预算进行协调沟通,在完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完成预算的责任编制。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部门和各个员工都有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并协调相关的部门,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整体的平衡,完成对预算的实施。
  
  (2)调整。当单位在一定预算期内所面临的环境出现了变化的时候,可能预算的执行情况就会出现偏差,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预算进行相关的工作可能导致不能真实客观的反应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调整,不只是微调,也是在因为环境变化导致预算失效情况下的一种调整。但是作为预算,是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方针,需要有足够的稳定性而保证不会流于形式。然而,预算毕竟是在对未来情况相应预测前提下编制出的预先规划,如果单位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预算的基础就相应的改变了。在预算基础改变之后,为了保证预算的合理性,继续发挥预算的管理作用,并且在评估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真实,所以预算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
  
  (3)监控。在日常活动中需要市场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预算目标能够实现。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式各样的主客观的原因导致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通过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能够避免或尽早发现预算执行的变差和错误,快速修正,保证预算的正常运行。
  
  (4)仲裁。权责对应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针。责任和利益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预算的责任都是相互交错的,这种模式下要求各部门间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权责分解,但是由于内部各个部门在日常的运营活动中难免会有相应的沟通和工作的交融,有可能发生预算执行的责任不清的情况,为了保证预算的执行不被影响,就要借助仲裁来维护预算的正常执行。
  
  第四,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预算完成或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编制部门要不断的评估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差异进行相应的问题,找出预算或者企业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预算考核为基础,得到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并通过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给企业期末的总结奖惩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在整个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的考核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上期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为新的预算编制提供帮助。在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差异分析的结果都是重要的管理依据。根据这些结果对预算进行调控,又能保证下次预算考核的客观公正,确保预算管理的价值。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