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探究
【第一章】民营企业管理会计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小民营企业与管理会计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现状分析
【4.1 - 4.3】HY公司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能设置
【4.4】管理会计工具在HY公司的应用实践分析
【5.1】HY公司推行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5.2 5.3】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改进方案
【结束语/参考文献】管理会计服务民营企业的探析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当前,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已十分普遍与成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适应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求得生存与发展,都陆续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纷纷采用高科技制造技术。这些外部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都不同程度影响到管理会计发展及运行环境,使得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与研究逐步得到提升与完善。
然而传统的管理会计比较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与需要,以成熟产品的成本控制为主,提供的信息也基本属于组织内部的经营信息,这无疑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随着作业成本制度、平衡积分卡考核方法、企业流程再造、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的发展与实践运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管理会计。可以说现代管理会计是在传统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提供的信息不但重视企业内部信息,而更注重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市场等信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
我国的管理会计基本上是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西方引进,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内部管理较混乱,缺乏健全完善的约束激励制度与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形成了管理会计在中小民营企业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或应用水较低的现状,也影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广泛应用与开展。同时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水平不高,对管理会计分析能力不足,难以将管理会计信息与企业决策有效结合。以上多方因素的影响,严重限制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在我国企业的发挥。由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实践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有效为企业服务,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应以企业实践为立足点,融合多种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企业面临之实际问题,从而总结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实践经验。
本文认为,我国会计学者在学习与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的同时,还须深入研究管理会计工作,设计并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因此,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经营环境,保证我国企业特别中小民营企业较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急需总结并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综上所述,加强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应用研究,已成为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发展与提升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综述。
笔者希望通过对现代管理会计历史演进的介绍,为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提供更为广泛与深刻的历史背景,同时,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总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环境相联系。所以,了解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对研究我国的管理会计理理论与方法、引进和应用管理会计知识、创新我国管理会计实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在 2007 年,由于增彪教授主编的《管理会计研究》书中介绍,管理会计历史演进应该分几个层次描述:一是社会背景;二是组织背景;三是管理会计实务;四是相关文献。下面分别从西方与中国来介绍管理会计的研究动态与历史演进。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自 20 世纪初产生管理会计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 20 世纪初至 50 年代---以追求效率为主的管理会计阶段1911 年,美国科学管理学家泰罗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企业管理新纪元,也标志"泰罗制"的诞生。随着"泰罗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会计学界开始对管理会计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理念与会计开始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标准成本系统,如"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从而形成管理会计的雏形。
1918 年,美国工程师出身的哈里森,致力于标准成本系统的研究,先后发表多部有关管理会计方面的著作,如:《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1921 年,哈里森又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套较为健全的成本制度,同时也给出了成本差异分析公式。在 1930 年,哈里森把标准成本的研究成果编著了《标准成本》一书,并因此而建立了标准成本法,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提供了方法与基础条件,从而推动了管理会计领域的预算控制问题研究。
1921 年,《预算与会计法》在美国的颁布,积极推动了预算控制运用及研究。
1922 年,美国著名会计学教授麦金西出版了第一部对预算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预算控制论》。同年,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
中首次提出"管理会计"一词。
1924 年麦金西出版了世界上首部以管理会计为名的著作--《管理会计》,以及会计学教授布利斯出版的《通过会计进行经营管理》,以上著作标志着管理会计在美国初步形成统一的基础理论。
1933 年,著名会计学教授诺泊尔在《利润工程学---促使企业盈利的应用经济学》中首次把"本量利"分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随后"本量利分析法"逐步成为管理会计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追求效率,强调企业在既定条件下将事情做好;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以及预算控制等。
第二阶段:自 20 世纪中至 20 世纪 80 年代---以追求效益为主的管理会计阶段20 世纪中期以后,战后的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新经济的发展形势下,科学管理学说暴露了其根本性缺陷,即科学管理学说的重视局部性与缺泛全面性的特点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环境需要,"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学说逐步被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现代管理科学的誔生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影响重大,并使得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著名会计学者马特西克出版了《管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评述了瓦特在 1950 年所著的《管理会计》是在过去几十年来结出的硕果,划清了传统的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的界线。
1955 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明确了管理会计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成本概念,例如:标准成本、历史成本、计划成本、重置成本、差别成本、预算成本、责任成本等。并在 1958 年明确提出并确立了管理会计体系,包括:标准成本制度、本量利分析、边际贡献、差量成本分析、预算控制管理、变动预算以及责任会计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1960 年以后,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管理会计与决策紧密相结合,出现了"决策会计"与"业绩会计",进一步丰富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1962 年,著名学者贝格尔与格林,共同编著了《预算编制与职工行为》一书,精辟论述了行为会计学理论,形成了现代管理会计学领域的另一重要内容。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许多管理会计方面的著作,典型的代表作有:霍普伍德的《会计系统与管理行为》、柯普兰的《管理会计与行为科学》等,极大的丰富并完善了现代管理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至 70 年代末期,著名学者杰德凯和穆尔共同编著的《管理会计》、米勒和纳尔逊共同编著的《现代管理会计》、以及著名会计学家霍恩格伦出版的《管理会计导论》等,随着这些优秀的管理会计著作的问世,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达到了又一高峰。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的主要特性表现为: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即追求效益。并形成了《执行会计》与《决策与计划会计》为主的管理会计体系。
第三阶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管理会计的提升与反思阶段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科技发展迅猛,许多科研成果应用于经济领域,此时,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显得有些落后。
在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存在着两种学派:即传统派与创新派。传统派指责创新派理论未与实践相结合,管理会计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复杂且远离现实。创新派又指责传统派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视野狭隘,未能与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由于两派的纷争,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自此进入反思期。
1987 年,随着约翰逊与卡普兰联合编著的《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
一书的出版,轰动了整个西方会计学界。其观点认为当时的管理会计体系仍停留在过去几十年的基础上,没有实质性的创新与变革,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这种管理会计体系存在重大的危机,必须对管理会计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针对此观点,有的西方会计学家并不认可管理会计存在重大危机,也并不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认为虽然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与理论体系没有太大的改变,但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已发生重大改变,管理会计体系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发展,通过实践应用研究,摸索出一套能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而非在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下进行彻底的变革。典型的代表作有,英国著名会计学家比姆尼与布拉米奇联合出版的《管理会计:发展而非变革》。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随着卡普兰与罗宾。库珀发表的一系列有关作业成本管理的著作,由此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热潮。随着"作业成本管理"与波特的"价值链"管理理念的相结合,催生了企业以"价值链"优化管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在 80 年代,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大多以围绕优化企业"价值链"及企业价值增值而展开。
综上三个阶段所述,可见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基本以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逐步改进与完善,其发展轨迹大致为从效率->效益->价值链管理。
第四阶段: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管理会计研究主题的转变时期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其研究已逐步从企业内部的价值增值转向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及企业的战略性规划上来,由此管理会计进入研究主题的转变时期。
1997 年,美国会计学家希尔兹在《90 年代美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得出当时管理会计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同时,美国著名会计学教授阿特金森等在《管理会计的研究新趋向》中认为管理会计在组织中以下三个领域将成为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趋势,它们分别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组织变更中的地位与作用、与组织结构的共同发展与互动性、以及在组织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自 20 世纪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发展极大的丰富了现代会计学的内容,拓展了现代会计学的范围与内涵,使得现代会计在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预测、决策以及规划未来的作用,推动了现代会计学在西方国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基本学习与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从西方引进,其理论研究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管理会计引进阶段--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20 世经 80 年代初期此阶段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我国会计学界积极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同时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献发表于各种会计刊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的《现代管理会计主要特点及其吸收利用问题》、《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与"洋为中用"》、《现代管理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以及《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杨时展教授的《从管理会计学看近三十年西方会计科学的演变》、《现代会计向传统会计的挑战》。
与此同时,一些管理会计教材也纷纷面世,如:1983 年,余绪缨教授编著的《管理会计》、1984 年,李天民教授编著的《管理会计学》,这两本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被当时的财经院校指定为院校统编教材,为我国成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羡绪门教授编著的《管理会计》以及陆廷纲和胡文义编著的《管理会计》等一系列管理会计教材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基本完成。此阶段的特点以介绍西方管理会计为主。
第二阶段:管理会计的普及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中后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西方管理会计逐步引进,我国会计学界开始对管理会计的对象、属性、目标、职能、方法、基础理论、理论框架等问题进行研讨。虽然对这些问题有着诸多的争论,但我国各高校纷纷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或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并催生了大批的管理会计教材。同时,许多院校(如厦门大学、上海财大等)开始招收管理会计专业方面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大量的撑握管理会计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企业界或会计学界,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建立并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形成了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有关责任会计的概念、要素及内容,我国会计学界进行了广泛的介绍与普及。
从总体上看,此时期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发表了大量的文献来介绍西方管理会计;第二、出现了将中国特有的管理环境与西方管理会计相结合的探讨并应用的文献。只不过,这些文献带着"洋味十足、原创性元素不多、地方风味不足"等特点。
第三阶段:管理会计的反思与提升阶段--从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在 1987 年,美国学者约翰逊教授和卡普兰教授发表了〈〈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轰动了整个西方会计学界,引发了西方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论争并进入"反思潮".西方会计学界的反思,迅速引起了我国会计学界的重视,以李天民与孟焰教授(1990-1991)为首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而余绪缨教授(1992)则提出了"广义管理会计",包括宏观管理会计、微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共三部分。
为了紧跟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管理会计学界进入了反思与提升时期,并涌现了一些具有创新性或改进后"本土化"的理论与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平衡积分卡、经济增加值、全面预算管理等。上述理论与方法,经过"本土化"改进后,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这些理论与方法的许多学术论文或编著应用而生。
而且,我国会计学界还引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以及价值链管理会计等,这些都属于新兴的管理会计分支,我国会计学者出版或发表了大量文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3 本文主旨。
本文拟以动态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查统计及实际案例,分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现状,将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结合管理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实际案例,探索并研究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及思考。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同时简单描述了管理会计在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第二章:理论综述。介绍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涵及相关界定,详细论述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内容,包括管理会计的属性、目标、职能、研究对象、假设、信息质量特征以及管理会计的使用工具等作了论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介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以及我另民营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的狭隘性、实践运用与理论研究的相脱节、应用缺乏规范性以及应用存在的人与环境的问题。
第四章:以实际案例,结合 HY 公司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先简单介绍了 HY 公司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并详细分析了管理会计方法在 HY 公司的实践运用。
第五章:总结了 HY 公司推行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案。提出了管理会计工具在 HY 公司的运用存在战略目标不清晰、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三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本文主体结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
一、管理会计的财务管理认知财务管理一般是管理企业的资金运动,只要涉及筹资,投资,营运,分配四项活动;管理会计,从广义上来说是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狭义的管理会计一般只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一些管理,制定的各种报表也是为了企业内部服...
2014年11月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及工作要求,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管...
第1章绪论1.1选题目的和意义1.1.1研究目的财务会计是什么?财务会计能做什么?财务会计有所作为的对象是什么?理论与实务界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说法,而管理会计是什么,能做什么,有所作为的对象是什么?也许,我们能感受到,但却很难听到相对统一的...
第4章A公司管理会计报告的优化设计A公司的管理者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即战略层管理者、管理层管理者和操作层管理者。战略层管理者为A公司的经理层,包括A公司总经理、业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管理层管理者为A公司机关各职能部门人员及二级单位的...
环境管理会计作为提供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的信息系统,其信息的取得离不开对信息载体---数据的收集、加工和处理。随着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的不断涌现,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数据变化频率越来越快...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发展进程,实现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从管理会计这一企业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开分析和论述,以便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治理内在化发展,为公司提供更加有用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监督信息。...
构建管理会计就是要对企业当前的经营进行有效控制、考核和评价,对企业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从而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当前,财政部高度重视推广管理会计,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等理念和技术逐渐融入经济社会,使得企业处于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信息网络之中,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
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利用和经营责任履行所需的财务信息,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