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1 共702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本文上述章节中验证了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生关联性,所以,研究内部控制的优化可以有效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由实证分析可知,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有两个视角,一是内部控制五要素评价视角,二是内部控制披露视角。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就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6.1 内部控制质量优化对策
  
  6.1.1 内部控制设计的优化
  
  (1)内部环境的优化
  
  ①构建生态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切实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首先就要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基于生态理论的生态内部控制环境。生态理论的精髓是适应法则和优胜劣汰。类比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分为外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环境。外部控制环境如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因素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企业就要进行自身调节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这是遵循生态法则的体现。内部控制环境是动态的并且可以调节的,对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要基于生态学的理念,其本质也就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定位的不适应性会引发生态内部控制的消极反馈,因此,生态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达到适应环境的目标,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纵观经营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的建立越来越注重人本文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生态内部控制环境的要求。人力资源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之一,人的行为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因此,员工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员工能力水平的发挥,以人为本即是以员工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增强员工满意度,促进生态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提升。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组织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要想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就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这就需要首先明确组织的目标和组织的特性,使组织决策更民主化,要缩小管理幅度,精简机构,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从而使信息传递更迅速。要合理分配组织内部权力,明确权责,要对权力因人而置,针对组织中层级胜任力进行授权,保证组织内部对权责的合理运用。严格限制职责的重叠和交叉,保证组织运行的效率。董事长不能对总经理职务进行兼任,在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中,董事长是董事会的核心领导,总经理是管理层的核心人物,总经理授权对公司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是对董事会各决策事项行使执行权力的核心力量。因此,董事长和总经理不能一人兼任,董事会负责对管理层执行能力进行监督,一旦兼任,董事会将难以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降低内部控制水平。在董事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独立董事比例要达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要求,这样才能降低舞弊行为的发生,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
  
  ③提升企业总体能力水平
  
  企业能力是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企业整体组织能力,也包括企业实际控制人能力和企业员工胜任力。优化内部控制,就要提升企业总体能力水平。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政策,优化人员选拔机制,做到人力资本成本和收益的平衡。要充分挖掘企业能力的潜在优势,使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要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制定合理的薪酬机制和奖励机制,带动企业全员进行自主能力提升的积极性。针对企业整体组织能力,要充分提升组织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效益性,设定组织机构的框架和体系。同时要确保体系的稳固性和动态性:稳固性要求企业组织能力可以为企业起到纲领性的作用,而动态性就要求企业整体组织规划具有弹性,企业控制人可以根据企业目标和企业运作做出微调,保证企业组织管理和治理效用水平的发挥。企业组织能力和员工胜任力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员工胜任力要求企业实际控制人具有市场的敏感性和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制定合理的组织体系,对员工职责有明晰的界定,引导员工发挥自身胜任力,实现企业目标。
  
  ④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政策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就要从人力资源政策的完善入手。
  
  人力资源政策涉及企业员工的聘用、薪酬、培训、考评、晋升等环节,在员工聘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始终践行岗位与能力适应原则,在考察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把其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理解作为人员聘用的重要参考方面,并把员工个人基础素养作为重要的评估要素。其次,要建立适合的员工培训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组织活动,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建立轮岗制度,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全面提升素质,提升岗位胜任能力。通过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可以增加企业员工交流的机会,提高组织的粘合效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挥团队组织的合力,使企业形成以人力资源为本的优势竞争效力。除此以外,要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以员工满意度提升为目的,在经济激励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的措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比如参与决策的权利、晋升机会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等。通过人力资源政策的完善,要使其充分保证员工能力的发挥,确保其对企业经营管理尽职尽责,对其他员工舞弊行为进行监督,培养员工正直、诚实、廉洁的品质,提升组织运作的执行力。
  
  (2)风险管理的优化
  
  ①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
  
  内部控制过程的实施伴随着各种风险,风险的发生即意味着企业的损失和企业经营和管理目标实施的阻碍。因此,就要做好风险管理并实施必要的监管程序。
  
  风险管理的前提就要做好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目标制定不能脱离企业经营实际,否则战略目标制定将没有任何意义,企业一切活动都是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制定之后,企业要根据所处环境分析各种不确定要素,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即机会、防范不利因素即风险,尽可能把风险控制在最小水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企业能力,包括实际控制人对企业发展的预测和掌控、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以及员工层面对上层思想的执行力。要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逐渐形成风险应对习惯。内部控制要始终与风险管理相契合,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关系到内部控制质量,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提升的保障因素。
  
  ②提升企业应对内外部风险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重视风险防范和建立风险预先反应机制是最大限度的避免或缩小风险影响力的体现。那么在风险确定之后,就要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或转化风险发生带来的危害力。这就要求企业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风险的特性提出减轻或转移风险的对策,可以把风险转嫁给第三方,进行投保或业务外包,也可以选择积极的接受风险,把风险引发的效果限定在可控的水平。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本质上就是要提升企业本身的综合实力,这就需要企业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完善经营管理,充实企业实力,加大风险方面投资管理力度。
  
  (3)控制活动的优化
  
  ①加强职务分离、授权审批控制效果
  
  依据企业不相容业务职责权限分开的原则,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中就要做到职权的分明和互补,要对相关敏感岗位设定明晰的职责规范,进而形成制衡和监督交互的作用效果。对于不相容职务要由不同的人胜任,防止职务重叠造成的控制活动不规范行为。设置制衡岗位可以有效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保证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作用。在职责分离控制的基础上,授权审批控制就是明确相关经办人员的职权和责任,使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能够得到合理的权限,防止对所授权限的滥用或超越,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率。
  
  ②强化企业会计系统控制水平
  
  控制活动中的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对日常会计事项进行分类、记录并报告过程中的控制。会计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管理者传递经营信息,通过信息的披露,会计系统可以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企业会计系统控制活动中就是要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和合法,要依据会计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相关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凭证和账簿,对外报出与企业经营相符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控制活动效率的提升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加强,还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防止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
  
  ③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控制
  
  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资源的配置进行预先量化并使预算与控制相符的一系列活动。我国企业进行预算管理是由董事会制定方案并由管理层付诸实施。因此,加强预算管理就要保证预算制定的科学化并对活动实施进行严格控制,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具体来说,在进行预算管理之前,要对企业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明确企业各项资源的掌握情况,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并制定战略规划,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预算制定要留有一定的弹性,防止由于预算不足或过大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预算的执行要严格遵照预算的制定,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除此之外,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偏差,这与预算设计的假设条件有关系,当预算实施过程中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要灵活的调整预算,防止对预算控制过于严格造成的经营风险。
  
  (4)信息与沟通的优化
  
  ①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信息是企业重要的资源,信息的获得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同时,信息的传递是企业吸引外部投资者的重要方式。在提升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就要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开拓信息收集渠道,保证信息收集的效率,从而防止信息不完全造成的经营风险,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辅助管理层决策。
  
  针对企业信息,要开放信息传递的渠道,对企业外部相关者所需求的信息进行发布,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和市场信息吸引企业外部投资者,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建立信息的反馈机制,对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当问题要及时处理,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②改善沟通机制实施效果
  
  沟通机制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之一,沟通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质量。在完善内控的环节中,企业要特别注意沟通机制的逐步优化。沟通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考虑沟通的层次,同层次之间的沟通较易进行,这是由于同层次人员能力差异不大、目标一致所决定的。企业上下层沟通中,企业上层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实现,而企业下层员工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企业上下层之间就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因此,沟通机制的建立就要充分考虑心理契约的影响,通过完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使上层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下层员工的心理1而弥补了沟通障碍,提高沟通效果,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向沟通机制,企业员工可以定期不定期反映作业目标实现中的问题,企业上层管理者要对员工问题予以积极反馈,而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员工表现,对员工工作中的问题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要使员工充分树立企业与自身发展相一致的信念,从而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
  
  (5)内部监督的优化
  
  ①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履行审计义务,对企业内部审计事项进行监督和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保持其独立性,要与其直接领导人有良好的沟通,便于对监督事项作出客观的审计报告。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对内部审计建设的认识,组织内部环境以适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作为管理者,要规范自身行为,发挥审计带头作用,积极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要切实遵循公司内部章程,形成良性的公司经营和监管局面。内部审计主要监督公司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控制审计发挥对内部控制执行的制衡作用。
  
  ②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除了要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外,要想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更要完善责任制度,要保证权责明确,健全问责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切实发挥制衡效果。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出现问题时,要问责到个人,使每个员工都落实具体责任,防范权责模糊造成的无人担责现象。通过建立问责制,可以有效保证员工各司其职,规范企业员工的各项行为,扼杀机会主义倾向,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践行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
  
  6.1.2 内部控制执行的优化
  
  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针对内部控制各要素进行改善,同时需要对所设计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严格的施行,只有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才能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化。
  
  (1)提高企业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自身实施的控制行为,能够显着干预会计信息生成的质量。该体系的构建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事务的有序和有效进行。因此,要充分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效力和效果,就要切实提高组织全员对企业自身控制重要性活动的认知。内部控制根据层次角度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治理层面、管理层面以及作业层面的内部控制。治理层面内部控制主要涉及企业核心董事会阶层,管理层面内部控制针对企业管理层,作业层面内部控制面向企业基层员工。因此,要切实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度,就要自上而下践行内部控制思想,传递内部控制理念,激励全员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阶层,承担着治理阶层的委托并对作业阶层起到领导作用,因此,管理者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上行和下效。要基于企业本身塑造优化的控制氛围,促进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果的提升。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得益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双重作用。外部监督机制主要针对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做出评价,要想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最根本的是从内部监督的完善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充分重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和审计人员道德建设,培养其具备诚信客观的品质。内审制度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够完善,由此更需要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引导审计的良好运作和发展。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恪尽职守,针对公司的管理缺陷积极与管理人员沟通,并针对管理漏洞提出有益于内部控制建设完善的意见。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入公司风险管理,协助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有助于公司管理的优化和绩效的提升。
  
  (3)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反馈机制的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发展目标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也不相同。因此,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对内部控制进行严密监督,要充分保证内部控制按照体系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变化,要及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反馈和修正,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符合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设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做好内部控制的整体监管,使内部控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构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有效性水平,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形成有效的监督作用。
  
  6.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优化对策
  
  (1)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披露制度
  
  当前,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日趋完善,要求上市公司自主测评内部控制情况并随公司年报一同报出,并要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裁定并要求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的生成,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提升信息披露的效度水平,就要从制度因素和效果的完善入手,保证信息披露切实起到约束作用,要对披露内容进行限定,激发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情况进行报出会传递企业控制状况不利的信号,损害企业各关联方积极性。所以,构建规范化的披露制度可以促使企业致力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
  
  (2)提升企业外部监督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外部监管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外部监督作用,可以对企业内部监督形成制衡作用,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一旦企业内部控制运作出现问题,外部监督机构就会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消极评价,由此会损害企业形象,使企业失去外部潜在投资者。外部监督力量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和外部审计机构,企业内部控制不良滋生的任何问题,都会被企业外部监督力量所掌握,从而外部监督力量对企业的关注会降低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主义倾向,并会敦促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或监督机构的要求。
  
  6.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针对内部控制完善对策进行分析,从内部控制优化层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在对策的提出中分为两个角度,分别为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角度。在内部控制五要素完善对策中,对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能力提升、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进行完善,风险评估中主要从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层面入手,控制活动主要侧重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会计控制活动进行完善,信息与沟通主要侧重对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沟通机制的建立进行完善,内部监督方面则是对整体控制的具体要求和反馈。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措施中,主要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规范化建设来进行。相关对策的提出紧扣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以及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以内部控制完善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