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文明意识在国内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方向上的研究。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教育中时刻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培养,积极提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密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人们已从对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的研究扩展到对生态史观的研究,并且愈加重视。与此同时,在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生态史观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被强调,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与教材的内容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变,在体现生态文明这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但是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工业革命为例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让学生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开始时间、标志及形成过程等等;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历史问题和站在生态史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在确保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一个辩论环节: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就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展开相关讨论。
正方:“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染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使得物价降低,意味着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收入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
反方:“你们只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但是你要考虑到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下岗失业人员变多,因为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需要的生产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人失业。另外,在蒸汽机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发展的同时,有没有想到它带给人们的环境污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呢?”
“首先是水污染,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在其两边有着国会大厦、伦敦钟楼等著名景观,沿河是市民休憩的好场所。然而,工业革命后,人口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加之沿岸又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夏季臭气熏天,致使沿河的国会大厦、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其次是大气污染,我们提到文学大师狄更斯就会想到他著名的代表作《雾都孤儿》,雾都,伦敦的别称,之前,我们曾在《大国崛起》中看到‘乡村建立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立了高耸的烟囱',工业化使得城市到处浓烟滚滚,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更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资料,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混合,终于多次爆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其中仅丧生于霍乱者高达33460人。
另外该河还受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污废水产生急剧的倒灌而造成污臭水满街流的情形。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我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城市,也同样深受其害。是不是该深刻思考到底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正方:“我们在考虑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应该考虑它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但是,你们不得不承认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火车、汽船等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果没有那些发明,何来我们这么方便的乘坐火车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甚至远洋航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加强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工业革命是利大于弊。”
反方:“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好,我们思考一下,在19世纪中叶有多少亚非拉国家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印度被英国控制,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列强为了扩大原料市场对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他们无视他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到处烧杀抢掠使得无辜百姓流离失所,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工业革命在发展的同时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利大于弊么?”
……在结束了一系列激烈的辩论后,笔者对于同学们课堂上的出色表现以及课下认真准备材料所做出的努力作出了表扬和肯定,同时结合学生所辩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手工工场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变,为巩固资产阶级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扩大原料和商品市场对亚非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扩张。这一切都是由生产力决定的,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其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上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作用不容小觑,它在寻求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准则。盲目追求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带给人们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殖民扩张,比如对其他民族的残杀,更是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因此,我们在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要综合运用多种角度分析问题,不仅要考虑它对整个世界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更要思考它对整个人类生态文明的影响,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总结
总而言之,强调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促使学生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运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在历史评价中,没有历史整体视角和人类生存的深刻惫义的背景将是肤浅的,而思想的深度指标也需要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材料的支持才能言之有据。由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应坚持在主流意识的核心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提供的历史整...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处于空前迅猛发展时期,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教育结构的调整,各种利益群体对教育需求的分化,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凸显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和紧迫。201.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05方案实施至今已近十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问题。就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现状来看,需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明确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与定位,厘清与专业历...
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诸多问题,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大多数同学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是多了几个知识点,而缺乏认识上质的提高。例如:谈到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无论哪个区域,总要归结到资本主义萌芽,似乎非此不足以说明这一区域经济的长足进展...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思考和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时常在笔者头脑中萦绕:为何灌输式教学、记忆式学习如此根深蒂固?在人们心目中,究竟历史是什么?历史的观念问题非常关键。基于对历史观念的不同理解,对历史知识性质的不同认识,会引导产生不同的教学观念和学...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6至18世纪发生的革命。也是指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年开始的尼德兰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而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则...
大学历史教学与中学的对接问题,直接关系到历史学本科生的成长。对很多历史系学生来说,进入历史这样一个冷门专业本非心甘情愿,迅速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其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而影响其专业学习的成效。因此,大学一年级阶段的...
1大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增强,而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输送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模式应与社会的发展相...
长期以来,高校历史课教学一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即所谓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核心地位,完全忽视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存在和主动接受,从而导致高校历史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单一,教学实践与理论脱节.而近几年备受...
《世界近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通常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考前背,考后忘这种被动型学习之中。本文从教、学、行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一、重视史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一)注重对历史知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