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历史教学论文 >

大学历史教学的困境与改革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5 共3141字
论文摘要

  1 大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增强,而人才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高校作为输送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模式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高校教学改革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推进。面对历史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随之出现,如课堂教学兴趣性缺乏、多媒体等先进设备使用不足等等情况出现。下面,笔者对上述问题逐一讨论。

  1.1 学生学习兴趣差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与当今实用性学科相比,缺乏实践性、创新性,而且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的历史学科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其兴趣不大。一方面,这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关。比如,学习世界中世纪史,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很长,很难记住,而且各个国家的历史事件有相似性,这使很多学生将各国历史事件相混淆,产生厌倦情绪。还有,如考古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很多高等学校历史系没有专门的考古学科,专门的考古老师,更没有田野实践机会,导致先秦史这一块给人以望而生畏的感觉。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身在历史系,却对历史一点兴趣都没有。其次,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以啃教材养教学,以课本养学生,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新知识、新理念,这也导致广大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兴趣。

  1.2 多媒体使用率低

  如今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教育行业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上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但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加之多媒体技术并不成熟性,导致历史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效力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很多历史老师,尤其是老教师,由于电脑水平的有限,更愿意用粉笔代替多媒体为学生授课;另一方面,这也由大学历史的一些课程本身所决定的。比如,在讲授《古文字学》这门课,由于有很多的古文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当堂消化,因此,更多老师喜欢在黑板上书写以便于讲授。当然,还有许多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愿意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制作需要花费心思,不仅内容要精当,而且格式要新颖,很多老师由于时间有限等多方面原因,而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这些无不导致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不理想。

  1.3 实践性弱

  由于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性弱。同时,大学专业设置中,理工科等实用学科都有在工厂、公司等场所实践的机会,一些人文学科,如中文等也可以通过开办补习班等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而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人们认为从小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从而形成了长期以来对历史的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历史专业的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这也成为历史学科实践性弱的一个原因。

  1.4 就业难度大

  除上述所说的历史教学课堂方面的困境外,历史教育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困境,就是历史就业不尽人意。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使很多高校的教育改革更多的偏向实用性、经济性,更多的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来开设课程,以减小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途径。而历史学科作为传统学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长时期不能凸显,而且在国内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历史都是作为一门小学科,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历史被定为副科,历史老师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历史教学的培育。正由于历史学科不能在短期内凸显其作用,导致其就业面窄,甚至很多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四年大学之后,出现就业难的局面。

  2 大学历史教学改革之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面对历史学科在社会发展中所陷入的困境,作为一名高校历史教师,我们有责任正面历史学科的现状,在历史教学改革上,提出自己的一点观点。

  2.1 突出历史的故事性,增强学生趣味性

  面对历史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对历史没有太大的兴趣的现实,我们不妨从历史故事入手,来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史实之中。一方面,让历史人物从历史课本上走出来,走入学生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到春秋五霸之晋文公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复活历史。每个历史故事都是由不同性格的人物构成,通过对角色的扮演,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氛围中,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表演天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大学老师是新知识的传播者,但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作为高校的历史教师,将深奥的历史知识通俗化,非常必要。众所周知的《百家讲坛》是最好、最典型的案例,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论语心得》,都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给予通俗的演绎,而被观众迅速熟知。将历史史实通俗易懂,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做人做事的态度、方法等都能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2.2 增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体。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十分必要。而启发式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就课程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把学生逐步带入到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为其以后的继续求学之路打下基础。

  2.3 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多样性

  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历史教师对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和讲解,能收到化难为简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青铜器专题研究》这门课程时,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频率最高,对青铜器的展示,纹式线条的展示,可以将此课程更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对其的兴趣。

  2.4 紧跟时代步伐,确保历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面对当前严重的就业形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但缺少直接经济效益的历史学科不能再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变,而应当随着新形势的变化改革创新。历史学科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峻,如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道德的下滑等等。面对上述社会问题,必须从历史中寻找解决方案。《诸子集成》、《左传》、《国语》、《礼记》等先秦文献典籍,记载有解决当今社会所出现问题的方法。因此,不能放弃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为今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3 时代的呼唤:需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大学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场所。走出大学,社会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有道德的人,来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是通过人格的完善,人们素质的提高而展现的,同时也通过精神文明的程度来衡量的。国家的强大,要两手抓,两手硬,为了单纯地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和无视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取的,因为经济的发展最终会被道德的沦丧所阻断。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文氛围。历史学科应顺应和谐社会之要求,从历史文献典籍中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授之与人,授之与社会,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增强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史新恒.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及检讨[J].学习月刊,2012(9).

  [2]侯雁飞.关于综合性大学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沙勇.培育历史意识 培养宽容品质———对当前大学历史教育之反思[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