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最新范文8篇)

来源:文学教育 作者:李潇
发布于:2020-04-08 共6632字
  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新时期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如何挖掘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成为相关研究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精选了8篇“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一篇:浅析我国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传统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当代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新时期,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更好地发挥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 就要对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进行分析, 借助当代阐释争取形成对古代文学的全新认识,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 仅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 文化价值; 当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以来, 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如何挖掘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也成为相关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并且部分研究者针对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进行了适当探究, 为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创造了条件, 所以, 在对古代文学文化价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十分有必要紧随时代潮流从当代价值角度进行分析, 为古代文学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强不息、贵和尚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源泉
  
  在我国传统文学文化体系中, 自强不息文化和贵和尚中的思想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文明体系中, 传统文学文化能通过影响人的思想, 使人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 进而作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论语》可知, 春秋时期, 孔子就提出自强不息的思想, 并且主张“礼之用, 和为贵”, 其弟子曾子也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表明国家知识分子应该勇于担当, 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1].《易传》也将刚健作为一种重要的品质, 强调在国家建设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为人应该坚守原则。这些传统文学文化中体现出的优良精神品质, 不仅是中华民族得以长时间传承兴盛的精神力量, 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在自强不息、贵和尚中等精神思想的引领下, 社会大众能更好地投入到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中, 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进一步增强, 因此, 从当代价值角度看, 这部分传统文学文化能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源泉, 在当代社会的文学文化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天人合一、隆礼重法”文化是构建自由法治社会的保障
  
  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证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对传统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进行解读的过程中, 可以尝试从其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角度进行分析[2]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代表性的。荀子在撰写《天论》时就表明“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认为人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将遵守自然规律作为前提, 可见在我国古代文学思想中, 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这与我国现代社会强调的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种思想延伸应用到处理社会关系方面, 具体体现为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不危害自然、社会和他人为前提, 只有实现天人合一的目标, 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获得真正的社会自由。这就表明, 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为现代自由社会建设提供相应的思想指导。从隆礼重法文化价值角度看,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体系中, 已经开始重视德治和法治相结合。隆礼重法就是荀子在文学层面将孔孟文化思想中的礼向社会规则层面延伸的体现, 具体表现为礼乐教化和社会法治建设的有机结合。简而言之, 只有充分发挥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协同作用, 才能逐步实现构建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3].从这一点看, 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在当代仍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建设方面的制度标准, 能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三、“忧国忧民、仁爱孝悌”文化是培养社会大众健全人格的手段

  
  在我国传统文学文化价值体系中, 高度重视爱国思想和仁爱孝悌思想, 从现代社会建设角度进行分析, 将其引入现代文化体系, 能促进社会大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以及培养社会大众健全的人格。从忧国忧民的爱国文化角度加以探索, 从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再到岳飞《满江红》的“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文学诗词悲怆激愤, 表现出爱国文人深切的情怀, 将其引入现代教育体系中, 能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使命感, 对社会大众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4].从仁爱孝悌美德文化角度进行解读, 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中涉及仁爱孝悌的内容也相对较多, 《诗经·蓼莪》《祭十二郎文》中都有仁爱孝悌方面的思想文化, 表现出对父母、对家族的深刻情怀。以此作为文化传承的切入点开展现代教育活动, 能促进社会大众人格的完善, 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 在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体系中, 忧国忧民、仁爱孝悌文化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应该将其融入社会大众的思想教育体系中,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发挥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培养社会大众养成健全的人格, 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
  
  结语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我国现代文学文化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 通过对传统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进行解析, 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学文化的精神指导作用, 对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全面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霆。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价值使命的双向思索[J].神州, 2018, (34) :10.  
  [2]严红兰。“文化诗学”视域下当代文学价值观念的多向拓展[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9 (4) :112-115, 129.  
  [3]刘彩霞。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J].长江丛刊, 2018, (29) :41.  
  [4]段御宇。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价值的当代价值解读[J].青年文学家, 2017, (32) :89.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最新范文8篇)之第二篇: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摘要:从我国古代文学史编写来看, 主要是以男性为中心关于古代女性作家创作的研究一直相对薄弱。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思想和观念发生变革之后, 人们才日益关注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本文就近百年来对于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代文学; 性别文化内涵; 妇女创作; 研究分析
  
  1. 古代文学性别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探讨
  
  在当前进行性别与文学相关的研究时, 主要叙述为西方女性主义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 从而让学术研究从女性研究像性别研究演变。而对于性别与文学的研究上我国古代文学研究来看, 最早的研究思路最早明确的出现在1988年的康正果《风骚与艳情》一书当中。作者在书中明确的表现了性别视角, 但是并没有将作者进行两分, 而是在整体论的意义上。同时, 进行女性的文学和文学的女性两种思路研究, 对古代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进行重新分析。研读这本书, 我们可以发现, 主要是将古典诗词分为两种类, 彰显出了不同的两种精神和趣味, 并且书中对于文人于女性, 政治与爱情, 诗歌与音乐等多种性别因素进行了分析, 彰显了古典诗词当中的性别意味和两性关系。
  
  此外, 这种研究方式和思路, 在各种文学体裁的研究当中也有所体现, 如叶嘉莹曾经探讨了《花间集》当中关于18位男性词人借助女性形象和语言进行词的创作, 从而映射出双重人格。叶嘉莹认为这种方式是男性作者, 对于女性化情思和身份的认同, 正是男性词人所表现出的双重人格, 让花间词自成一派, 形成了“幽微要眇且含有丰富之潜能”独特审美。《宋元话本叙事视角的社会性别研究》的作者马珏玶在这本书中也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考察了性别在宋元话本中的体现;李舜华也发表了他对明清至民初小说中性别的研究着作《“女性”与“小说”与“近代化”》, 李祥林将性别视角应用到戏曲研究中, 编写了《性别文化学视野中的东方戏曲》等书籍。
  
  2. 典型文学现象和经典文本的性别审视
  
  在研究典型文本和文学现象中, 部分学者将性别视角作为研究的思路之一, 并且提出了新的见解。典型的着作就是孙绍先在1987年发表的第一本以“女性主义文学”为题目的《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一书。书中以性别视角出发, 分析了我国古代文本中男性和女性的角色, 对于性别在文学经典作品中的深刻内容进行阐释, 是典型的性别视角下的文本分析和文化批判作品。孙先生在解读《红楼梦》时, 将曹雪芹描绘的大观园是“女儿的乐园”, 该观点站在民主主义和良性平等的基础上是受到广泛认可的。对于书中的性别观点, 《论〈红楼梦〉的女性立场和儿童本位》、《从女性主义观点看红楼梦》等文章中都对这部作品的性别问题提出了观点。
  
  研究者对经典文本借鉴女性主义进行研究时, 会因为个人的理解和取舍不同, 呈现的观点也就大有不同, 有互补也有反差。以对《聊斋志异》一书的爱情故事研究为例。比如, 在学者马瑞芳就在其编写的《〈聊斋志异〉的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这本书中, 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性别倾向, 对书中的故事所具有的反封建色彩进行肯定, 同时又将书中很多由男权话语为起源创作的乌托邦爱情故事进行标注。何天杰在对《聊斋志异》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与马瑞芳不同的看法, 并不赞同马瑞芳的观点, 认为该书中的情爱故事的性别基调是女性的雄化和男性的雌化。蒲松龄这样的性别倒错写作方式, 实际上是对女性的正视, 是中国古代文学始上的首创。再比如, 在关汉卿的作品中, 女性形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典型的作品就是《窦娥冤》。在以往的文学史和文学评述上, 都认为在元杂剧都是在表达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 赞扬她们的反抗精神。而潘莉在《关汉卿杂剧的女性主义阐释》并不认同这一观点, 认为作者笔下的人物是古代封建男权文化的产物, 是被规范化的角色。
  
  3. 社会思想文化与创作中性别因素关系的考察
  
  女生在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体系中总体呈现弱势状态, 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反应, 呈现出复杂的文学面貌。基于这样的社会思想根源, 研究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因素必须要对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 而可以明确的是, 古代学者和作家的思想、理念和创作心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在研究古代文学中, 很对的学者从作品的创作语境、批评传播、阅读接受等环节为切入点, 辨析性别因素, 对个体作家的性别意识的文化思想和文学文本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舒芜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发表了一些列思想领域中性别问题的探讨, 涉及了古代文学中性别的现象, 又饱含当下的人文关怀, 对当今的学者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性。
  
  比如《论明代中后期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女性文化的演变》等文章探讨了明代女学、女性的自省、男性的参与、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的探讨, 并且对明代为什么会在中后期出现和兴起妇女文学的原因和发展, 对作品中出现的社会性别文化演变进行了分析。学者黄仕忠针对《诗经》之后文学作品中的母题表现进行了分析, 探寻了该题材存在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明清俗文学中的女性与科举》这一作品中讲述了小说、戏曲、弹词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种关于女性和科举方面的分析。比如, 冯文楼对《金瓶梅》的研究, 并且撰写了关于该书中身体叙事与性别文化的关系。从黄霖对该书的评析文章《笑笑生笔下的女性》中从两个角度来品析书中的女性, “作为小说家”的笑笑生的角度和“作为道德家”的笑笑生分析了书中的女性问题和女性观。
  
  近年来, 我国文学界对于建立古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 意在开拓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向。陈千里曾经有作品剖析了曹雪芹和张爱玲笔下相似的故事情节所展示出不同的叙事态度。晚清是中国社会重要的转型期, 对于我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学都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 所以对这一时期的研究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清末女权:从语言到文学》这篇文中, 对于中国文学中展示的女性和女权问题作出了现代性的思考, 还加入了本土特点的分析。王绯其编写的作品中阐述了晚清妇女文学的数学特征和妇女的文化身份, 对于维新时期的社会政治和妇女文学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黄嫣梨对清代吕碧城、徐灿、吴藻、顾太清四位女词人进行了探讨, 结合了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研究了这几个人的思想和创作。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 在对古代文学内容的研究和分析上, 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和性别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研究者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与文学的关系, 还能够帮助学者在复杂的思想文化环境中, 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文学创作主体活动。
  
  4. 古代文学性别研究基本状况的检视
  
  在当前的学术研究中, 张宏生、张雁编写的《古代女诗人研究》一书对我国古代文学的重的妇女创作情况作出了全面的梳理和清晰的检视。两位张先生在书中对20世纪研究古代女诗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有关女性作品的探讨和文学史等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宏观考察, 探讨了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创作, 讨论了较为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解读和阐释了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等。在书的“导言”中, 能够发现丰富的学术性论述和新的古代文学性别研究理念, 该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奠基作用, 对后来者研究古代文学性别提供了参考。
  
  站在女性主义批评角度上分析, 在以男性中心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下, 这种思想意识对文学作品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关于女性的文学作品, 这种思想会场所误读的引导。可以发现在很多的学术研究中都出现了批评和纠正文学作品中的男性话语霸权的现象。以贺双卿这个清代着名的农家女词人为例进行研究, 在真实的历史上, 对于这个女词人的是否真实存在, 籍贯, 生卒年, 作品的真实性等问题, 从上世纪20年代末被胡适质疑之后, 就一直存在着争议。90年代后至今, 不断的有学者对贺双卿其人和相关的作品进行研究, 运用“内证”与文本细读的方法确认其该人是否真实存在和其作品的真实性。这些研究奠定了今后的研究基础, 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往昔男性文人“再表现”的文本书写进行了重读。比如《贺双卿传》 (杜芳琴) 、《才子“凝视”下的才女写作---重新解读〈西青散记〉中的才子才女关系》都是典型的学术代表着作。邓红梅考察了《西青散记》记载的贺双卿信息是否真实, 撰写了《双卿真伪考论》, 邓红梅提出了这个人是“天上绝世之佳人”的看法。这个观点与杜芳琴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是这样人的观点都涉及到了如何对待历史上保存 (或塑造) 了女作家创作的男性文人的性别文化心理问题, 这一观点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打破了沿袭已久的有关“才子-佳人 (才女) ”模式化概念的浪漫想象和神话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 在近百年来我国逐渐开始并重视古代文学中的性别研究, 并且研究理念和成果日新月异, 对于我国文学史的研究和古代文学的继承弘扬都有重要的作用。性别研究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古代文学领域的时间, 结合现代新理念和传统意识, 积极探索性别研究实际情况, 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 只有守正创新、扎实前行才能够取得沉实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乔以钢。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3) :144-155.  
  [2]乔以钢。在开阔的视野中钻研求索---中文学科女性文学/性别研究博士论文综述 (2006-2016) [J].妇女研究论丛, 2018 (04) :84-95. 
  [3]董丽敏。性别:作为文学分析的方法---评《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及相关系列丛书[J].妇女研究论丛, 2019 (01) :116-122.  
  [4]孙康宜, 钱南秀。美国汉学研究中的性别研究---与孙康宜教授对话[J].社会科学论坛, 2006 (11) :102-115+161.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最新范文8篇)
第一篇:浅析我国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第二篇:基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第三篇:浅谈如何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四篇:古代文学与当代人文素质的关系探析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研究 第六篇:基于古代文学的郁达夫小说研究
第七篇:浅谈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第八篇: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发挥路径探究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