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关于古代文学学科定位的研究

来源:才智 作者:于向辉;张艳存
发布于:2020-04-08 共2087字

  古代文学史论文(期刊范文8篇)之第八篇

  摘要:对于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及个人文学素质的提升而言, 古代文学学科的设定有重要意义, 该学科在国内文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长久以来, 结合大量实践经验与理论探讨, 围绕古代文学学科定位的研究一直在进行。本文尝试从已有结论的合理性及已有教学案例的经验入手, 对我国古代文学学科这一课程教育效率的提升提出若干建议, 并从定位标准、课程教学形式以及学科设立目的三方面加以恰当分析, 所得结论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学科定位,课程价值,学科目标

古代文学史论文

  关于古代文学的学科设立必要性的讨论一直困扰着相关学者, 一方面, 从业者对于这门学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加深文学底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另一方面, 则对于古代文学学科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标准持观望态度, 如何从现代社会市场化、商品化以及职业化等趋量化角度评判古代文学的学科价值, 值得相关学者的进一步思考。

  一、透过学科定位标准分析古代文学学科价值

  古代文学学科相对较高的文学层次毋庸置疑, 这也注定了基于世俗的学科定位价值标准中对该学科评价标准的认定难度。结合当前的教学氛围不难看出, 古代文学学科的定位停留于较浅层面, 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丰富学生精神层面的内容等, 此类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古代文学这一学科的利用率。换言之, 相对于其他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当前现代社会的学科而言, 古代文学学科的实用性似乎并不另人满意。

  然而, 秉持此类观点的人群似乎并未正视具有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充斥着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劳动者的现代化社会中, 鲜有途径已有效派遣高强度、大力度工作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个体思想、人性健康的负面影响。过分追求物质价值的同时, 势必会削弱精神价值的获取量, 由此引发的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不容小觑。而古代文学学科如隐藏在世俗功利烟雾中的一盏明灯, 以潜移默化的有效方式有效、长期推动社会人群的人性健康维护, 进而促进人类文明及民族的形成、发展。

  孔子曾在《论语宪问》中将带有功利性质的学习称为“为人之学”, 而将提高个人修养的学习行为称为“为己之学”。可见, 古代文学学科的价值标准即扮演社会精神层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角色, 从人性思想角度切入, 保障社会整体的运行与进步。由此不难看出, 对于古代文学学科的价值标准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表层, 而应将该门学科理解为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教育。

  二、基于价值标准探究古代文学许可的课程教学形式

  基于对古代文学学科价值标准的正确认知, 可对该学科的课程教学形式进行探讨。实践发现, 以摆脱传统功利色彩较浓类学科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为前提, 采用更加贴近社会人群人格发展的教学形式成效显着。如《师说》中所提, “传道、授业、解惑”, 继承并发扬价值观与人生观, 落实为修身养性的行为,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解释行为缘由。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学形式需在传统功利类学科所采用的“授业”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升级, 成为强化正确三观的“传道”式教学, 即, 从人性精神需求角度出发, 采取符合个性发展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达到提升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根本目的。

  三、再谈古代文学学科的课程目标

  在明确古代文学学科的价值标准与教学形式的基础上, 对于古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的理解便水到渠成。可以说, 古代文学学科不仅是个人学科, 更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及价值的社会学科, 其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都具有重要存在的意义。

  首先, 从根源出发可以得出结论:古代文学学科的课程设定目标不同于其他常见学科的功利性技能获取, 而进一步深化至精神层面素养培训。从大范围看, 古代文学学科的课程设定目标瞄准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 推动社会整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 从形式角度看, 古代文学学科的存在可以有效改善当前个体在思想、精神等深层面的困惑状态, 在功利环境下, 调整、优化个体精神文化修养, 进而保证了每个社会个体能够充实并快乐的生活, 满足个人的重要需求;

  再次, 从长远角度看, 由于古代文学学科在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未来, 这一学科将继续坚持推动社会经济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进步为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 可以将古代文学学科的课程设定目标归为两类具体内容:

  (一) 以古代批判为学科研究对象

  需权衡文艺学科力量与古代批判, 从古代学科评价体系中提炼可用手段及因素, 并加以合理运用, 如对作家及其作品的个别评判、历史性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的批判等。

  (二) 将该学科放置于全局

  需要明确的是, 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势必是一项多元化、多学科影响互通的学术行为, 它并不是单方面的, 而应形成全面综合化的研究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 考虑到古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典型特征, 明确了这一学科所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及教学价值, 对于其学科定位的认知不言而喻。相关学者应结合不同教学环境, 合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达成学科目标。

  参考文献
  [1]党月异.古代文学教学理论的新构建.[J].德州学院学报, 2007, 23 (1) .
  [2] 徐文.中国古代文学论研究方法论集.齐鲁书社, 1987.
  [3]陈赟.古代文学学科定位及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广东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2 (1) .

点击查看>>古代文学史论文(期刊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原文出处:于向辉,张艳存.关于古代文学学科定位的思考[J].才智,2016(17):19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