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赞溯源
中国的史书, 在体裁结构上存在一个独特特征,即在一篇或者某一事件叙述完毕后附有论赞。司马迁在先秦史书“君子曰”这种论赞形式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史公”曰这一新体式,形成固定的“论赞”体史学批评模式。 班固《汉书》史赞虽名为“赞”,但是形式上散行无韵,功能上相当于论。 范晔《后汉书》中的史赞在形式上运用四言有韵的句式,以《后汉书光武纪赞》为例,它通篇为四言韵语,言辞简约清丽,情感动人,音律铿锵,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颂赞第九》一文指出:“赞之精整可法,以范蔚宗《后汉书赞》为最。”他把《后汉书》中的史赞当成赞体的一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南宋初年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是宋人所编北宋诗文总集,选文兼重功用与文采,同样分体编排,谈到赞体的选文标准时说:“箴铭赞颂取其精悫而详明者。 ”所选大部分为史赞和画赞。 南宋高似孙编写《史略》,卷四设有“史评”、“史赞”两个条目,“史评”类着作着眼于评论史书,“史赞”类大多限于人物传赞。 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把史赞和哀赞、杂赞并列。
清人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以“为用”为准则划分文体,辨析名实,区分文类,简化分类。 其中第十一为“颂赞”类,分为史赞、画赞和颂文三类。近代学者刘师培的观点最为中肯,他认为在赞体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有韵之赞和无韵之赞, 作为主体的有韵之赞有哀赞、像赞、史赞、杂赞四类,其中“史赞———此类以范蔚宗《后汉书》纪传后之赞为最佳”。 韵语之赞是后世赞文的创作主体。
二、宋代史赞的特色
宋代史赞主要有几种方式: 一类是史书中的赞。
宋代欧阳修所撰《新唐书》、《新五代史》的论赞尤为着名。如名篇《宦官传论》、《伶官传论》,都是文学史上着名的文章。 《崇古文诀》卷一九评欧阳修《宦官传论》说:“读之使人愤痛而悲伤,深于世变之言也。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卷四评说:“欧阳撰 《五代史》,于《宦官传》独卓荦千古,为后代之戒。 ”
除了专门的史书之外,宋人也给古人作传,传后附上史赞。 如对于隋末农民起义首领杜伏威,王禹偁认为“《唐史》传公之名在萧铣之下,褒贬之义恐为未然”,因此有感而发作《杜伏威传赞》。段秀实,字成公,陕西千阳人,唐代名将。 783 年,泾原兵变,叛军在长安拥太尉朱泚为大秦皇帝, 段秀实当庭勃然而起,用笏板击朱泚,后来被杀。僧人释契嵩为此作《唐段太尉传赞》,称赞段秀实的这段英勇事迹。
宋代的史赞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历史人物的赞,一是现当代人物之赞。 前者值得注意的还有为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女性人物作赞。唐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王禹偁作《平阳公主赞》序言曰:“余观文母之下,修苹藻之礼、组紃之事者,世则有之;及其立命世之勲、与武臣之列者,未之见也。 稽诸史传,平阳公主之谓乎。 ”之后对平阳公主的事迹作了一番评论,有感而发,作赞曰:于铄高祖,笃生贵主。 内持柔顺,外奋英武。 隋室之乱,人罹其苦。太原之兵,以义而举。公起于外,主应乎内。 僮隶悦随,寇盗胥会。 我有财业,分济贫乏。 禁止侵掠,正吾兵法。我有脂泽,弃而不饰。躬亲金鼓,张吾兵力。天下尅定,功参佐命。生有名位,葬加鼓吹。人曰有光,我亦无愧。女子之事,曰工曰容。我以战代,人胡我同?妇人之贵,从夫从子。我以翊戴,人胡我比!运应千年,功参十乱。 贤妃何颂? 列女何传? 式昭英风,叙而为赞。
历史人物是宋人论赞的主要对象,但宋人也有关于本朝人物的史赞,如富弼作《太祖爱民赞》赞美宋太祖赵匡胤“推是仁心而临天下,宜乎致太平之速也”的历史功绩。
宋人受理学影响,好发议论,而且议论新颖独到又不哗众取宠。比如,对待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宋人并不一概否定,而是持辩证的观念来看待。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 28 代国君,也是着名的昏君之一,但是他也有擅长识人、知人善任的一面。 如张耒《卫灵公赞》序言曰:“昔卫灵公有臣史鱼,将死,而命其子曰:‘吾不退瑕而进蘧,生不能正君,则死不得备礼。 致尸牖下,于我毕矣。’灵公吊而问焉,其子陈父之义。灵公愕然,引咎在己,命改殡于客之位。 进蘧黜瑕,卫国以治。 ”后赞曰:嗟呼!后之人君,非无忠臣。端无立朝,谏说谆谆。两耳洞然,闻如不闻。其暴戾者,斧钺乃陈。孰肯既死,愧其僵尸。追用其言,以礼致哀。嗟乎灵公,卫之淫君。
所立如此,宜免其身。 作此赞词,我思古人。
卫灵公虽是一个淫君, 但能领悟史鱼临死的话,尊重史鱼所谏,所以国家得以保全和治理,比后世的许多君王不尊重所谏,甚至动不动就杀掉进谏的人更值得称赞,这是宋代人长于议论、擅长翻案的一个典型例子。
宋代的史赞在形态上也有值得注意之处,其中刘敞的赞最有代表性。 刘敞的史赞,既有一般传统形态上的韵文之赞,如《西汉三名儒赞》、《汉右将军辛庆忌赞》、《三贤赞》。 也有散文化的史赞,全篇不押韵。 如《商周二贤赞》与《周二贤赞》二篇。 《周二贤赞》:“彼伯夷、叔齐者,仁人也。 爱其君,如恐伤之。 故矫世厉俗,达天下之大义而不私焉。其进以道,其退以义。此孔子所谓:‘求仁而得仁者’也。 岂若小丈夫哉? 谏其君而用,则欣欣然见于色;谏其君而不用,则悻悻然见于色。终身不向国而坐也。彼所谓不食其粟者,言致为臣而去,不在廪饩之列,是乃所谓为饿也,安得采薇之事乎? 盖少饰者矣。 自尧舜以来,高世之士不可胜纪,然夷齐为之首,学者皆称之。 ”
全文是散体文,并不用韵。这在历代的赞中,是极为少见的。 《周二贤赞》收到刘敞《公是集》卷四十九中,明确写明是“赞”体的。但是,在《历代名贤确论》一书的卷七中,又把此文作为“论”体。可见刘敞《周二贤赞》在形态上是相当特殊的,它既是赞体,又是论体。
传后附赞,表达作者对传主的褒贬态度是《史记》以来纪传体史书的典型写法。 仿此体裁,宋代也有专门的僧人传赞集。惠洪作《禅林僧宝传》“依仿史传,立以赞词”,仿照史传通例,在人物传记之后附上一篇赞文,方便后学“临传致赞语,见古人妙处”,开僧传僧史作赞之先例。 有单赞,为传主单写的赞,如卷一《韶州云门匡真大师》、卷九《永明知觉禅师》。 有二人合赞,如卷十九《余杭政禅师》与《西余端禅师》二传合写一赞。此外还有三人合赞、五人合赞等多人合赞。赞词采用散文与诗歌结合形式,或赞传主的高风亮节、历史功绩,或弘扬传主的佛门思想,语言广泛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文学色彩浓厚,值得重视。
汉魏以来,尤其到宋代,史赞文创作蔚为大观。有散文,有韵语。散文之赞,重在对人物史事加以评论说明。 韵语之赞是赞文创作的主体,或于史书中概括大意,评论褒贬。 或不依附史书,独立成篇。 人、事、物乃至书法技艺、诗赋佛典皆可入赞。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又灵活多样,充分显示了宋人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梁)刘 勰.文 心雕龙注[M].范 文澜,注.北 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刘师培.中古文学论着三种[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宋代的宗教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的一大转折。赵宋王朝是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的朝代,社会的苦难成为滋生宗教的温床。。其间佛道俩教虽有冲突,但总体上呈现了一种兼容并蓄、文化共融的特征。受此影响之下,成书...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空间维度”概念,可以理解为文学生成中与地域文化相关联的宏观空间维度,和文学研究中的微观空间维度。“...
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人才培养要向现代化转化,培养模式应与社会的需求契合一致。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层次、课类、布局结构及具体的措施也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其中...
第二章孙作云神话学的独特之论孙作云对于神话学的研究,往往从图腾崇拜的神话入手,着力挖掘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它最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论证了以蚩尤、商人、周人的图腾神话;对于龙图腾神话的新见;以及关注民俗、关注游戏的角度去钩...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不难发现其小说创作中洋溢着家国情怀、人道主义、隐逸情怀等方面的古代文学精神。...
使者,又称行者,自古以来一直活跃于各个政权之间。使者的礼遇程度和个人尊严往往与其所处政权力量的强弱密切相关。宋代南渡时期,南方的宋朝与北方的金国在军事上极不对等:宋弱金强。为了达到缓解军事压力、保持政治局面的稳定等目的,宋朝不间断地、甚至...
文学史分期是考察文学发展进程中某一阶段性特征的必要前提,其具体划分往往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文学观念的影响,文体演变、政治变革、人性发展都可能成为分期依据,由此造成文学史分期的不确定性,给准确把握时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与客观评价具体阶段的文学成就造...
一、亚审美界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它源于生活,更源于人们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所谓审美,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受、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用审视的眼光,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辨别、评价和判断...
每一时代文学与诗学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对前代遗产的继承与超越之上,故而,对先前已有充分发展的文学创作潮流或主张进行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对其弊端的认真反思,就成为每一接续者的必备功课,新的文学创作潮流往往由此孕育,新的文学主张也每每就此发端。论及...
石门位于陕西褒城县北十里斜谷口的七盘山。为了交通关中,古人在峭壁间开凿隧道,因为形如门洞,故此称为石门。据陈明达先生考证东汉初年此处修建有四条通道:褒斜道、子午道、故道、阴平道。为了纪念主持修建栈道之人以及相关史实,栈道沿途的石壁上刻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