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大数据资源对古代文学本科论文质量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8 共3443字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4V 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冲击着、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借助网络,获取知识的速度更迅捷、方式更多样、范围更全面,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这种科技进步的产物,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悖离冲突,但也存在着不言而喻的相辅相成。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体现相比于其他学科无疑是更鲜明和突出的,而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正集中体现着学生对传统文化、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和体悟。当前的网络环境对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中既包含着显而易见的消极因素,又包含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如何利用数据资源成为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利用数据资源

  大数据时代为“读书人”带来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正确利用数据资源也成为论文写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一门传统的重要学科,也是历年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选题的重要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我们的文学瑰宝,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但也正因其丰富,使毕业生在选题和选择材料时常常陷入迷茫,而网络资源的快捷有效为学子们提供了一定导向性和便捷性;同时为投机取巧者提供了滋生懒惰的温床,创造了作弊的便利条件。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选题大而空、创新性不强、行文不规范、文献考证欠缺、写作功底薄弱、抄袭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当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是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的丰富,但也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突显与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学生对“中国知网”的利用为例。一方面,充分合理地利用数据资源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利用中国知网上的资源,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发展动态,整合分析后做出相对客观的研究综述,明确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丰富的数据资源也成为抄袭者的资料来源。写作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将与选题相关的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随着“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在高校中的推广使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拼盘”论文的出现,但并未能彻底消除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抄袭剽窃行为。一些改头换面的通过论文查重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不但缺乏创新性,而且选题空泛。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正确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

  二、有效利用数据资源

  在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在选题、论证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不仅反映出论文写作者自身的问题,也反映出在学风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皆有密切关系。

  (一)资源丰富性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实现了数据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带来了资源共享的公平性。与历史上的其他时代相比,当今的“读书人”无疑是幸运的,很多以前无缘得见的珍贵典藏文献,以数据资源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计算机中。各种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如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国基本古籍库、国学网、读秀等,为学生创作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和资料。从学校层面来说,各校的数据库资源虽不尽相同,但都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便利条件。对一些纸质文献馆藏不甚丰富的偏远高校来说,不断丰富学校的数据资源,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尤为重要。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特别是涉及先秦典籍的选题,更需要核实原典、精选版本,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资料更全面、材料更准确,这对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引导性

  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数据资源前提下,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有效利用数据资源的保证。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学习成效的集中展示,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的外化。没有日常学习的积累,是无法形成一篇合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如同学生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一样,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只有教师关注学术发展动态,才能提供有价值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

  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才不至于使学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创作中束手无策。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为学生创作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举例来说,如果一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在讲《诗经》时,只停留在背几首作品、分析一下艺术特色的层面上,而不曾引导学生去关注现今学术界对《诗经》研究关注的热点是什么,又怎么能去期待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会有所创见呢?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学术规范意识的形成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靠上几堂论文写作课就培养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们去读书,还要引导学生们去读学术期刊。比如说学习《红楼梦》,让学生去读原著的同时,不妨让学生去看看《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等学术期刊,去中国知网上查找一下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最后,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教师在带动学生思考之外要鼓励学生“练笔”。让学生就所关注的问题去搜集资料(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研究分析,形成一篇较为规范的学术论文后以作业的形式上交。通过这种“练笔”,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为日后创作符合学术规范的毕业论文夯实基础。

  (三)学生自主性

  在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数据资源的前提下,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还需要学生有自主性,即自觉主动地为创作出高质量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而努力。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承载其的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确定选题方向后,要以端正的态度、刻苦的精神去搜集资料、分析材料,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拟定有价值的题目,按照学校规定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的创作。首先,在形式上要达到学校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字体、字号等格式上的要求比起论文结构的合理、内容的完整、创新性的鲜明来说似乎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但这些“小问题”却反映出学术态度不严谨的“大问题”。没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就可能出现引文错误、参考文献谬误等问题。

  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采用未经核实的二手材料,使用人云亦云的参考文献,这样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怎能有鲜明的独创性?显然,要保证“合格”,才能有“提高”。其次,在内容上体现出自己的创新。要强调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初期,应当要求学生写“综述”。比如学生要写《左传》中的女性形象,那么他必须了解当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怎样的研究?在阅读精良版本的《左传》原典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出在哪些方面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这就是写“综述”。郑而重之地提出“写综述”的问题似有小题大做的之嫌。然而,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写综述的学生并不多,认真写的就更少了。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并没有做到具体深入的了解,而对研究对象尚不了解,又如何能有创新呢?这样的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即便不是拼凑的抄袭之作,也流于随声附和的敷衍之作。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上述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影响到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而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不仅是学生要对此问题加以重视,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一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应当在正确利用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在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游宇明.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3.
  [2]关四平.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
  [3]赵婀娜,闫星辰.“慕课”来袭,中国大学应如何应对[N].人民日报,2013-08-08.
  [4] 姜泓 冰 .“ 慕课 ”, 搅动大学 课堂 [N]. 光 明 日报,2013-07-15.
  [5]刘爱媛.“慕课”与开放大学古代文学教学改革[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4,(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古代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