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国民经济学论文 >

市县两级GDP数据的差距问题与核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6 共2581字
摘要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全面综合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总体状况,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统计指标。近些年,GDP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县两级GDP核算水平和核算数据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市县两级GDP数据的差距问题和市对县级GDP的核定问题。

  1 市县两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市县两级GDP数据差距问题

  自1985年建立地区GDP核算以来,各地区GDP汇总数据与上一级核算数据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核算基础数据索取渠道不一致、核算方法不完善、统计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原因,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历史基数影响。由于历史基数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无论是工业还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些行业。如果各县(市、区)合计数短期内要与当地设区市数据衔接,意味着各县(市、区)数据将出现较大波动。

  二是基础数据影响。某些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基础数据来源不同,是导致上下级核算数据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市级核算基础数据取自市级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而县(市、区)核算基础数据则取自县级相应业务主管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主管部门很多时候上下级数据也并非完全衔接,导致市一级GDP核算数据与县级GDP核算数据难以衔接。

  三是政府考评的影响。随着前些年GDP被列为考核当地党政领导政绩指标后,县级之间对GDP总量和速度的排名较为关注,这几年虽然明确GDP不作为考核指标,但各对GDP数据关注度依然较高,造成市县两级GDP数据很难有效衔接。

  1.2 市对县级GDP的核定问题

  当前,根据分级核算的要求,设区市负责对辖区内各县(市、区)GDP数据进行认定。在对县级GDP的认定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分县(市、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数据无准确来源。从比重方面看,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不低,其数据质量对个别县(市、区)影响较大。目前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数据虽然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但由于其样本量较少,对各县(市、区)并没有很好的代表性,导致县级规模以下工业数据经常出现大幅波动,有时甚至出现剧烈波动,增长100%或下降50%以上的情况都偶有发生,导致县级规模以下数据较难核定。

  二是存在一些不宜按行政区域划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根据目前GDP核算实际情况,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银行、保险、证券、批发和零售、建筑行业等都存在一些不宜按区域划分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伴随着企业集团化、总部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如县级电信、邮政、银行、保险、公路段等垂管、直管、代管单位和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它们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在县级的单位不能独立核算,所属财务资料缺失。在地区GDP核算过程中,虽然参考了一些相关资料作为辅助研判,采用了一些推算方法,但由于缺乏较科学的统计划分方法,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区GDP核算数据质量。

  三是第三产业中部分服务行业统计调查制度不健全。在现行的统计制度中,除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有相关可供推算的资料外,其他分地区专业统计资料来源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许多服务业企业和个体户还没有建立起常规性的统计调查制度,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存在较集中的物业管理、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和会计师、律师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虽然在现行地区GDP测算参考了有关各地区财政支出与税收资料,但由于财政税收等部门所提供的资料与目前各地区GDP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很难有效把握测算结果。

  2 提高市县两级GDP核算质量的几点建议

  由于GDP核算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数据质量是各专业数据质量的集中体现,与各部门统计数据质量也密切相关,各专业与各部门的数据质量都会直接影响GDP核算数据质量。

  2.1 改革统计调查体制建议以GDP核算为核心,建立以总产出、中间投入、营业收入、利税总额为主的专业统计,使其在统计原则、范围、口径等方面均与GDP核算相一致,同时在原有部门年度统计报表的基础上,通过协调,增加、补充增加值计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如服务业中的大部分非盈利性事业单位,教育、卫生、广播电视、旅游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等,部门管理都比较规范,可以率先增加,为行业增加值计算打下基础。如能这样既能够极大地减轻基层统计的负担,又能有效避免因统计指标过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

  2.2 规范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数据基本是第三产业核算的基础数据,因此规范部门统计工作是提高第三产业核算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市县两级统计机构应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规范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并要求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各种统计资料和财务资料。

  与此同时,强化其对各自负责的主要经济数据的评估和审核,以提高基层核算数据质量。

  2.3 充实核算统计力量,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一方面要尽快充实核算统计力量。目前大部分县级核算统计力量较为薄弱,核算人员往往要承担多个专业的日常事务,头绪多、工作量大,导致其对核算方法制度研究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充实县级核算统计力量显得十分必要且紧迫。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核算人员以及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让其熟练了解和掌握专业与部门统计中的指标含义与口径的变化,提高综合素质,以利于专业统计与核算的衔接,提高核算数据质量。

  2.4 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夯实服务业统计基础要充分利用部门现有的统计渠道和统计资源,对各部门现行业务统计报表和指标进行充实、整合,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行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满足服务业统计的需要。方法上,对于不能纳入全面统计的小企业、新兴行业和个体经营户,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搜集数据;制定统计制度以后,要落实数据的搜集、报送和汇总单位,保证基础数据来源畅通,有效夯实第三产业核算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淑萍,朱跃忠。对市县两级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思考[J].浙江统计,2006,(12)。
  [2] 王洪斌,李冬林。关于市县两级季度GDP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统计与管理,2012,(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国民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