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骨伤科论文 >

微创配合中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5例

来源:未知 作者:7号编辑
发布于:2014-07-04 共1592字
论文摘要

  肱骨髁上位于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远端松质骨交接处,此处最易发生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5~8岁儿童,占肘关节骨折的50~70%,如处理不当常可导致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等畸形。2007年7月~2011年7月,我们对收治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185例采用平乐郭氏手法复位,微创经皮钢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185例,男103例,女82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4岁,平均8.6岁;伸直型164例,屈曲型21例;左102例,右83例;受伤到整复时间最短者1小时,最长8天,平均16.5小时;合并尺神经损伤1例。
  
  2 治疗方法
  
  2.1 复位:在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下行平乐郭氏手法整复,病人卧位,助手沿伸直方向牵引,肩部有反牵引。术者两拇指抓住骨折近段前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后侧,待重叠完全矫正后采取牵拉,端挤手法,助手将病人肘关节屈曲。
  
  2.2 固定:复位骨折端后,屈曲肘关节,自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外侧穿入一直径2.0mm钢针至肱骨髓腔近端,自肱骨外髁斜向穿入一直径1.5mm钢针至对侧骨皮质。活动患肢骨折端稳定,C臂机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钢针内固定良好。
  
  处理针尾,留于皮下,无菌敷料包扎。伤肢石膏托半伸直位外固定。
  
  2.3 中药内服辨证施治,方选用平乐郭氏家传验方,并制成院内制剂。
  
  2.4 中药外治:骨折早期治宜三七散外敷肘部活血消肿;骨折中后期治宜行气活血、祛湿通络采用中医洗剂外洗。
  
  3 结果:本组185例,术后X线示解剖复位108例,功能性复位77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9个月。未出现钢针尾端激惹征、筋膜间室综合征、血管损伤、肘内翻畸形、迟发性尺神经炎,合并尺神经损伤者在3个月后恢复。按Ylynn评价标准:丢失携带角和丢失屈伸功能在0~5°为优,5~10°为良,10~15°为可,大于15°为差,结果示优171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97.83%。
  
  讨论
  
  1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出现严重血管损伤,多因血管受刺激而肿胀明显,内服红桃消肿合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敷三七散活血消肿。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属极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上目前多种多样,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外敷中药容易骨折移位,需要再次或多次整复,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愈合的时间,而且增加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同时此固定需极度屈肘才相对稳定,则可能因前臂血液循环障碍导致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切开复位内固定,则因过多的剥离骨膜和软组织,尤其是低位肱骨髁上骨折势必要打开关节囊,这样破坏了维持骨折稳定的内在因素和局部血液循环,易造成肌腱粘连或关节囊挛缩,导致肘关节僵直或创伤性关节炎。本法不但不对组织进行剥离,而且没有对骨折周围血液循环造成损伤,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后可以半伸直位固定,防止了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2肱骨髁上骨折后期并发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3~58%,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功能及美观,给患儿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影响。本法2周后改屈曲位固定,术后继续给予外敷三七散,消除组织肿胀、渗出、纤维化和粘连,3周后去石膏洗剂外用舒筋活络,减少了术后的疼痛和关节强直的发生,能提早骨折愈合的时间及关节的功能恢复。由于小儿肘部肌肉力量不大,本法选择直径1.5mm、2mm的克氏针,足能抵抗骨折再移位,防止肘内翻的发生。并且要选择在外髁顶点作为抗旋针的进针点,防止克氏针进入尺神经沟内,避免了医源性尺神经损。
  
  综上所述,此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愈合快、内固定牢靠、易于管理和功能锻炼,特别是对于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尤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8~1581.
  [2]郭春园.世医正骨从新[M].第1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08.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5~581.
  [4]范洲.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黑龙江医学,2010,5(5):3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骨伤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