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构建探究
【第一章】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分析绪论
【第二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市场建设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
【第四章】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政策与启示
【第六章】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市场培养研究参考文献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与问题
(一)发展状况
2010 年 9 月 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领域,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发展速度。2013 年以来,在整体经济低迷状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保持高速态势,在总体弱势中逆市上扬(见图3-1),其中部分产业增速为工业总体的两倍左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见图 3-2)。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盈利状况良好,部分行业利润增速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高于同期工业总体(见图 3-3),利润总额保持较高的增速(见图 3-4)。
1.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产值超过 1 万亿元,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利润总额增速从 2012 年底的-1.7%,增至 2013 年 1~4 月的 11.4%.节能产业方面,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产值在 2011 年和 2012 年分别达到 1250 亿元、1635 亿元,同比分别增加 50%、42.24%.截至 2012 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的企业达到 4175 家,从业人员达到 43 万人。环保产业增速不断加快,68 家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同期 GDP 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在 2013 年1~4 月累计增速达到 21.0%,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速达到 13.4%.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有所推进
从各产业近来的发展指标来看,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接入服务在 2012 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 4700 亿元,同比增长 32%;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平稳发展,2013 年 1~8 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 58439 亿元,同比增长 11.1%,其中通信设备继续快速增长,增速达到 26.3%,利润和税金累计增速分别达到 273.2%和 48%;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2 年实现业务收入 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5%,2013 年 1~8 月业务收入达到1.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1%;通信业发展相对平稳,2013 年 1~8 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 9221.2 亿元,同比增长 7.9%.
3.生物产业的规模及产品创新取得进展
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全国生物产业产值持续保持 20%以上的增长速度。通过实施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生物育种等专项,推进了重组抗 CD25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系统、高端医疗诊断服务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新方向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年销售额超过 100 亿元的大型企业和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的大品种,国内产品的水平不断上升,如迈瑞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的产品完全不弱于进口产品,心血管支架领域国内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居于绝对领导地位。总体而言,我国生物产业基本接近世界同步发展的阶段,但产业技术体系不健全,现代化生产装备开发能力不足,核心主导技术不强,产业集中度低,同时产业创新发展受到产品注册、定价、招标、监管等环节政策不协调的制约。
4.高端装备制造业各领域取得成效
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在大型客机、先进直升机、大型运输机和通用飞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运 20 实现首飞,C919 和 AJR 研制继续推进,同时国际零部件在中国的转包生产量不断上升,波音零部件在国内采购每年增长 20%.卫星体系正在向平台化、系列化、业务化、高性能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正在由科研型向应用服务型方向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空间基础设施自主建设的条件,如北斗导航系统投入试运行,北斗系统产业化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 9356 米,居世界第一位。不过 2013 年初的发展陷入困境,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出现负增长,2013 年 1~4 月累计增速分别为-0.4%和-5.3%.海洋装备产业也已经实现浅海油气装备自主设计与建造,在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深海领域取得突破,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和出口大幅增长,但是 2013 年以来出现一定困难,1~4 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长 5.4%,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1~4 月利润总额累计下降 39.8%,亏损面达到 28.9%.
总体而言,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市场占有率很低,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差距。
5.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所提升
目前,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大型并网风力发电、第四代核电、“水力压裂”页岩气开采等技术正在快速突破,将引发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太阳能和风能产业装备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一,但面临着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打压、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和高端技术储备不足等发展压力,陷入市场尚未打开就产能过剩的困境。核电和生物质能技术上虽然有所突破,但总体发展缓慢。在核能装备方面,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装备已经能够满足安全性要求,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工作进展顺利,然而,核电在 2013年 1 月~4 月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为-6.9%,自 2013 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生物质能其规模化应用有赖于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产业模式转变和资源拓展。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处于广泛试点建设阶段,电网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配电系统自动化、智能用电等领域已经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以天津生态城为代表的综合性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也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经济性体现不足。
6.新材料产业的技术突破
近来,新材料产业取得了多项突破,如 T800 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在国内首次实现规模生产,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实现高纯硅、碳化硅(SiC)材料、钛合金、碳纤维、高模量聚乙烯、生物基降解塑料、纳米绿色印刷材料等关键材料的规模化生产,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支撑力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产业的发展需求。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航空产业成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带动产业,带动了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不断加大应用。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如“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形成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可用航空件的 8 万吨级模锻液压机正式投入生产。高性能、复合化、纳米化和绿色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促进新材料产业市场空间和应用范围日益拓展。同时伴随稀土市场的综合整治,市场秩序日益趋向完善,产能持续增加。但总体而言,技术上仍存在“点上有突破,系统突破不足”等问题;市场上,也存在发展缓慢,市场应用不足等问题。
7.新能源产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成绩
在“十二五”上半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已经申请了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EV)相关技术专利 3000 项以上,制定了电动车相关技术标准 56 项,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也均有所进步。精进电动生产的新能源车用电机实现了向美国出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继续稳步推进,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 25个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和 6 个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中,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7 万辆。整体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2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售 12791 辆,同比增长 1倍,2013 年 1~4 月混合动力汽车销售 2000 多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electric vehicle,PHEV)销售 2800 辆,共 5000 多辆。但新能源汽车相对于汽车行业总体销量的比例太低,还远远达不到规模效益,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及整车可靠性仍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骨干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还处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初期阶段,技术基础薄弱,产品成熟度不高,新型的产业链还处于建立过程之中。
(二)存在问题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取得成绩喜人,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市场培育方面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度低、产品成本高,从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如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滞后,而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实验室已经研究开发出光转换率 40%以上的光电池;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与内燃机汽车相比,仍没有竞争优势,而且电池昂贵,销售价格过高,即便给予巨额补贴仍难以有效开拓市场;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仍处于初期应用阶段,未来各项功能需要在大规模应用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云计算领域,云服务作为一种新型产品,技术成熟度低,脱网问题时有发生,而且客服对其认识不足,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引导客户需求无法有效带动行业发展。
2.部分领域初始市场需求不明确,从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示范、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国内需求没有有效激发和启动,技能环保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缺乏关注,普及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3.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导入期面临市场化瓶颈的制约
有的新产品的市场化初期成本高,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是火电的 3~4 倍之多,电动汽车的售价约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 2 倍,在化石能源价格偏低、环境监管、税费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之下,价格偏高的新产品难以被市场接受。有的新产品产品应用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新产品的市场化推广受到阻碍。如充电设施不足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应用,而市场化应用不足又使得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缺少激励和动力,从而使得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新产品的应用推广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又如输电线路的缺乏,使部分地区虽然在建设风场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电网公司对风电的并网接纳积极性不高,“弃风”现象多发。有的产品存在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产品和服务出台之后,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同时新产品的应用也存在风险,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很低。如不少国产首台(套)高端设备进入市场时,因为缺少市场业绩和分险分担机制,难免会遭遇市场信任瓶颈,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增长动力。
4.市场准入存在诸多限制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待遇,民间资本一时难以进入。民营企业在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过程之中,普遍会存在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在产品市场的准入、融资以及决策参与等方面也存在很高的隐形障碍。如在电动汽车领域,诺地方舟等民营企业表现出很高的创新活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企业目录管理的限制,没有汽车生产的资质,而主流厂家由于担心电动汽车会对传统汽车市场造成冲击,对于发展电动企业积极性不高。又如在军工、核电及国家大型项目中存在进入壁垒,取证难、进入难、推广难现象突出;航空制造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也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和风险高等困境。
5.国际市场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一方面,欧美经济低迷导致我国外部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形势收到国际需求下滑的影响,表现很差:2013 年 1~5 月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下降,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也出现负增长;同期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较2012 年出现大幅下滑。另一方面,美国和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加重了相关企业的竞争压力,大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例如,美国和欧美相继对我国风电产品和光伏企业征收反补贴与反倾销的“双反”关税。2013年 1~4 月光伏设备及其元器件制造业利润率虽有 10.2%,但是利润总额下降了 118.2%,产业发展遇到困难。
管理自动化是指对整体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而在监控过程中,也应用到了先进的遥测及遥感技术,此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是于计算机技术中衍生得来的新兴技术,而各种监控系统需要在极具信息局域网的支撑下完成一系列的通信流程。...
第4章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绩效的实证分析在上一章中,已经对所用模型所需要的投入产出指标作出合适的选择,那么,本章节我们就运用BCC模型以及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主营生物药品的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
第5章创新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财政激励机制的策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对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工业化和程式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产业组织、形成区域和产业品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各...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技术和市场是产业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大基础,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但是,我国在多年的产业推动过程之中...
第3章我国财政激励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3.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3.1.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及发展1988年7月,国家科委根据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要注意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的要求和中央关于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的部署,...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等,总体经济依然保持了高质量发展。...
生物农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食品安全的保障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厚爱。目前已有多个生物农药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井冈霉素jingangmycin、中生菌素zhongshengm...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废旧手机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而且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及资源战略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废旧手...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经济学分析(一)市场需求状况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需求状况是市场培育的重要方面,本文搜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行业当前及未来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见表5-1),以及部分行业未来的产品市场需求重点(见表5-2)。由表5-1...
参考文献[1]万钢。把握全球产业调整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求是,2010(1):28~30.[2]李朴民。如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技术产业,2010(7):60~61.[3]赵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1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