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19 共319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研究在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行为,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组织理论经历长期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最大的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对厂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分析,都是基于"理性人"这一假设前提。无论是厂商理性,还是企业理性,都是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假定。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边际分析法、局部均衡等。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解释的因素主要是价格。随着理论的发展,新产业组织理论把更多的因素纳入其中,例如信息。研究对象上,产业组织重点分析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三种市场结构,分析厂商的行为和经济绩效。传统的产业组织主要强调价格理论,在定价行为下,厂商与厂商之间的博弈。新产业组织理论不仅限于定价行为,还分析一些非价格竞争对厂商行为的影响。

  2.1.1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诞生,该阶段理论主要重视市场结构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研究厂商的经济行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分成两大学派,即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哈弗学派认为,在 SCP 框架中,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在此基础上政府开展产业组织政策。市场结构是产业市场中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差异性、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集中度等。市场行为是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之下,企业所采取的行为。主要有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市场行为受制于市场结构,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主要侧重于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润率两个方面。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侧重于市场结构的作用,也被称之为结构主义。

  芝加哥学派更加重视市场的力量,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芝加哥学派的 SCP框架与哈佛学派的 SCP 不同。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绩效决定市场行为,也就是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芝加哥学派反对政府干预,强调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1.2 新产业组织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出现了新产业组织理论,其出现的标志是新分析方法的出现和应用,影响最为广泛的是博弈论、产权制度、交易成本等相关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有一下几个观点:策略性行为理论。该理论主要运用于寡头或垄断市场结构中。策略性行为主要分析未来影响市场需求的成本函数,以及厂商在预估条件下所采取的市场行为。可竞争市场理论主要分析的是完全可竞争市场,也就是说市场上产品无差异,进入退出市场无壁垒。在完全可竞争市场结构下,企业进入退出无负担,市场上的企业就会面对竞争压力,采取竞争行为。政府就没有必要对垄断进行管制。因此,该理论的重点在于降低沉没成本。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在交易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费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产生的费用。企业所采取的行为就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2.2 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指产业在一个国家内部的空间分布。从静态方面上,产业布局是在空间上各要素、各环节的组合分布。从动态上面看,是为了达到最佳的产业位置,各要素之间在空间上的流动。

  2.2.1 增长极布局模式。

  增长极布局模式是由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其强调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不可能所有产业都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其中主导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产业的速度要快,主导产业往往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在某一区域,对周边产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往往会先发展起来,形成集聚的现象。在这一区域内形成极核,主导产业以及创新产业在条件优越的地方集聚,产生辐射作用,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这种集聚的发展模式被称为增长极布局模式。

  2.2.2 点轴布局模式。

  增长极布局模式上发展出来的点轴布局模式。主导产业最开始是以点状分布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点分布的越来越多,而且点与点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为了实现点与点之间生产要素之间的流通,建立各种交通道路,就连成了线,形成了轴分布。轴线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点的更好发展,由点带动轴上地区的发展,产业不断向轴的两侧集聚,这样就形成了点轴布局模式。

  在中等发达地区,该地区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物质资源比较丰富。其发展主要以一个城市或交通线路为中心,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2.3 网络布局模式。

  由点连成轴,随着轴分布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网状分布。网络上每个点是网站分布发展的核心,轴线是生产要素相互流通的枢纽,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

  网络布局的形成也代表该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高水平。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发展新区和老区相互交错,一方面要对老区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新区。由此可以看出在点轴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布局。在网络上形成各种要素之间的流动,实现产业的最佳布局。

  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是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过程。

  Vernon 产品生命周期认为厂商所提供的产品,以及其所在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厂商的行为。Vernon 在研究国际投资的基础上,以国际供需平衡为前提,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导入期、成熟期和标准化三个时期。在导入期,新产品的研发主要在发达国家,新产品的市场不仅依赖于本国,还往其他国家出口。在成熟期,技术走向成熟,大量的国际投资出现。在标准期,生产该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发达国家转向投资新产品,这三个时期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循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断的完善。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费农提出的,他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四个时期,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3.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产业从出现到退出的整个过程,其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四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Vernon 首次提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20 世纪 80 年代,Gort 和 Klepper 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并建立了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之后很多学者对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探索,得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划分产业生命的四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重点研究各个阶段相应的产业政策。在初创期,新产业刚刚兴起,投资于新产业的企业数量很少,新进入的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产品研发费用,此阶段产品的市场狭小。因此,在此阶段的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在成长期,新产业的产品走向成熟,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变大。在此阶段,企业有利可获,很多企业纷纷投资新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产业进入成熟期,其存续的时间较长,在成长期通过竞争生存下来的大企业形成垄断,彼此之间实力均衡。

  竞争也由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成熟期新产业技术走向成熟,行业进入壁垒高。衰退期企业利润下降,逐渐退出市场。

  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形成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研究生态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实现人类经济和生态的健康发展。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能够解决当下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只关注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学理论更加注重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学主要包含三方面的理论,即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一方面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生态资源的限制;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生态资源的支撑。生态经济平衡是指生态资源的供给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实现了经济目标下生态环境的平衡,又实现了生态系统下经济发展的平衡。生态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复合体。经济效益就是在生产要素既定条件下,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生态效益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有利于生态的效益。生态经济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指导人类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工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