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墨子》语料对汉语史研究的作用(3)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28 共6418字
  例(12)、(13) 的存在,能进一步佐证上述推理。两例中“有”的后面有具体的名词性宾语“异家”、“异国”,后面的“所以避逃之者”是名词性结构,本可以直接作宾语,如例(16) 即作“无”的宾语,但是这两个句子中则是作为名词词组“异家”、“异国”的后置定语,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两例中“有”后面出现名词性宾语“异家”、“异国”是为了与前面的“若家”、“若国”相照应,语义上更为明确,因为“所”字结构“所以避逃之者”只能指称某个“用来逃避罪罚的地方”( 该“地方”并非“所”字实义,“所”已经虚化成“所”字结构,其作用是表指称,处所义是由句意隐含的)。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所以VP”是对“有/无”的宾语进行修饰的,我们用N来表示这个宾语,则N与VP的关系是“[以N]VP”.由此,我们认为“有/无以V”的源结构当为“有/无所以VP”是确定的。
  
  从上述语例可见,《墨子》语言现象对于论证“有以”、“无以”源结构的重要性,不仅“有/无所以VP”例《墨子》中最多,且保留了独特的“有N所以VP”例,足见其语料的特殊价值。
  
  四、双音词形成的时代标志
  
  近年来,汉语语法化与词汇化研究成为汉语史研究中两个极为突出的内容,对汉语中核心双音词的成词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成果,汉语语料的检索利用在这些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最为关键的即是给某一双音词形成于何时下结论。诚如上文提到姚振武考察发现“以为”成词的典型用法出现在《墨子》,反过来说,《墨子》语料是“以为”形成的时代标志。我们发现,在这一点上,并非仅“以为”这一个双音词,用法形成或成熟于《墨子》的还有其他一些双音词,典型的有上古汉语中重要的双音节结果连词“是以”以及转折连词“然而”.
  
  我们在《试论古汉语中结果连词“是以”的词汇化》一文中考察了结果连词“是以”词汇化演变的过程,得出结论: 结果连词“是以”产生于《左传》,“是以”开始向小句句首前移,但仍呈现既有位于主语前又有位于主语后的过渡状态,至《墨子》中“是以”均表示原因,而表示凭借或对象等则以“以此”为主,语义分工专一化,句式上“是以”位于小句句首基本定型,标志着结果连词“是以”用法成熟。[9](P47 ~ 54)
  
  《墨子》中共有115例“是以”,均位于小句句首,引导结果小句。如:
  
  (19)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兼爱中》)
  
  (20) 贤者之治国也,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是以国家治而刑法正。(《墨子·尚贤中》)
  
  刘利考察了从《左传》到《史记》12种上古汉语文献,得出结论:“双音词的‘然而’最早见于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墨子》,其后在《荀子》、《韩非子》、《战国策》、《管子》等一系列属战国中、晚期的文献中都有用例出现,到西汉的《史记》,不仅用例数量进一步增加,用法也跟现代汉语更加接近。”[10](P146 ~ 151)如:
  
  (21) 今有子先其父死,弟先兄死者矣。意虽使然,然而天下之陈物,曰先生者先死。(《墨子·明鬼下》)
  
  (22) 子墨子曰:“难则难矣,然而未仁也。”(《墨子·鲁问》)
  
  刘文把“虽”与“然而”的搭配使用视为判定“然而”成词的标志,认为“‘然’所回指的前文中出现‘虽’之后,‘虽’的语义与‘然’的语用值就形成了重合的局面,从而消解了‘然’字回指的必要性,使其成为一个虚设的成分”,而“A则A矣”是由“则”构成的专门表示让步的固定结构,其功能相当于“虽”.[10](P146 ~ 151)我们赞同这一结论,也由此进一步佐证我们对《墨子》语料在汉语词汇史上具有特殊价值的判断。
  
  与双音词“以为”、“然而”产生于《墨子》不同,结果连词“是以”则是成熟于《墨子》,它的产生要更早,这是不同双音词演变的特性,“是以”在上古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成词也早,但在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转型中,它却由于多种因素被“所以”等新兴的结果连词取代而消亡,[11](P214 ~ 224)而“以为”、“然而”则一直活跃至现代汉语。“是以”个案为我们发现《墨子》语料的特殊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那就是研究上古汉语双音词成词过程,《墨子》是继《左传》之后具有时代典型性的语料,可以作为战国初期向中期过渡的标志性语料。“以为”、“然而”等汉语经典双音词的形成时代,也给我们启示,《墨子》语料在汉语双音词发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就《墨子》中特有的结构以及在《墨子》中形成或成熟的双音词进行了举例,虽未对《墨子》此两方面现象作全面研究,但亦足以启发我们重视《墨子》语料的特殊性。
  
  《墨子》一书今本53篇,然其内容较为驳杂,多有伪书,加之西汉后尊儒盛行,墨学衰微,治墨者少,直至清代方有较为全面的校订整理。今汉语史研究者对其使用仍持谨慎态度,或至摒而不用。其实晚清以来,对《墨子》进行整理研究的着作颇丰,其中一些成果诚可供我们参考。吴毓江《墨子各篇真伪考》考证得出:“今本《墨子》以卷二至十四为可信,其中尚需除去《节用中》及《非儒下》后半篇。”①[12](P1012 ~ 1041)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可以参考,尤其当我们所考察的用例正处于学界较为公认的篇目中时,更可放心加以使用。正确认识到《墨子》语料的特殊价值,对汉语史语法、词汇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即可信的篇目有: 尚贤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爱上中下、非攻上中下、节用上、节葬下、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非乐上、非命上中下、非儒上前半篇、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其中卷十四《备城门》至《备蛾傅》七篇,仍有学者视为汉代伪书。我们认为这七篇内容为城守方法,其语体与其他论述篇目有异,在汉语史研究中不至混同。
  
  参考文献
  
  [1]谢德三。墨子虚词用法诠释[M].台北: 学海出版社,1982.
  [2]王焕镳。墨子集诂[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姚振武。“以为”的形成及相关问题[J].古汉语研究,1997,(3)。
  [4]王海棻。古汉语疑问范畴词典[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 中华书局,2001.
  [6]张萍。《墨子》校注二例商兑---兼议古书校注中的语法史视角[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6)。
  [7]吕叔湘。文言虚字[M].上海: 开明书店,1957.
  [8]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9]张萍。试论古汉语中结果连词“是以”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通讯,2012,(1)。
  [10]刘利。上古汉语的双音节连词“然而”[J].中国语文,2005,(2)。
  [11]张萍。古汉语结果连词“是以”消亡原因探讨---兼论源结构对词汇化所成双音节词的影响[A].《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词汇学理论与应用(7) [C].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4.
  [12]吴毓江。墨子各篇真伪考[A].墨子校注[M].北京: 中华书局,20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古代汉语论文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