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现代汉语截省句及其句法特性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7 共11421字
论文摘要

  1.引言

  作为省略结构的一种,截省句(sluicing)在形式上体现为:特殊疑问句中除疑问词之外的句子成分皆被删略的现象,如:

  (1)a.Somebody just left—guess who?

  b.Ralph is going to invite somebody from Kankakee to the party,but they dontknow who.

  c.He is writing something,but you cant imagine to whom.

  (Ross 1969:1)“截省句”这一概念最早由Ross(1969)提出,之后被不断证实是一种跨语言普遍存在的句法现象,其所涉及的wh-短语无限界句法依存关系以及省略机制一直是句法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如:

  (2)a.They want to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a Balkan language,but I don't rememberwhich.

  b.*They want to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a Balkan language,but I dont rememberwhich they want to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Merchant 2001:6)例(2)中,(2b)不合法,主要源于其中的wh-移位违背了“岛条件”之一———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 NP Constraint),但是与其对应的截省结构(2a)却是合法的。从表面上看,如果限制wh-移位的岛在语音式层面缺失,其岛效应也就失去 了 作 用,因 此 该 现 象 被 称 为 “岛 删 除 修 复 效 应”(island repair bydeletion)。截省句的“岛删除修复效应”不仅体现在上述的复杂名词短语限制,还体现在其他诸多的岛条件限制中,如左边界条件(Leftness Condition)、标句词-语迹 效 应 (Comp-trace Effect)、句 子 主 语 限 制 (Sentential Subject Con-straint)、并 列 结 构 限 制 (Coordinate Structure Constraint)、附 加 句 限 制(Adjunct Clause Constraint)等等。

  2.现代汉语截省句及其句法特性
  
  在现代汉语中,截省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如:

  (3)a.张三要会见一位客人,但我不知道是谁。

  b.张三要会见一位客人,但我不知道(是)在哪儿。

  表面上看,现代汉语截省句与英语似乎差别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特殊疑问词保留原位(wh-in-situ)的语言,汉语截省句也体现了一些特有的句法特性。

  首先,依据特殊疑问词的类别,汉语截省句强制性或选择性的使用系词“是”。对于汉语特殊疑问词“谁”和“什么”,“是”必须出现,即“是-支持”(shi-support)(Wang &Wu 2006),而对于汉语短语类特殊疑问词,即非论元性的特殊疑问词,如“为什么”、“在哪儿”等,以及论元类复合疑问词,如“什么东西”、“什么人”等,则非必须使用“是”,如:

  (4)a.张三买了一样东西,但我不知道*(是)什么。

  b.张三遇见了一个人,但我不知道*(是)谁。
  
  (5)a.他迟到了,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b.他送了我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其次,在现代汉语中,仅非论元类疑问词的截省句允许“萌生”(sprouting)(Chung et al.1995),即在上下文中没有显性关联语存在,而相比之下,英语则无此限制,如:

  (6)a.张三很喜欢鲁迅的书,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b.John wants to see me,but I dont know why.

  (7)a.*约翰正在阅读,但我不知道什么书。

  b.约翰正在读书,但我不知道什么书。

  c.John is reading,but I dont know what.

  鉴于上述句法特性,如何解释现代汉语截省句一直是学界所争论的焦点问题。在生成句法框架下,目前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2.1 焦点移位分析
  
  Wang &Wu(2006)提出,在截省结构中,汉语疑问词在焦点中心语(Foc)的驱动下显性移位至[Spec,FocP]的位置(Rizzi 1997),如:(8)李四看见一个人,可我不知道*(是)谁i[李四看见ti]。(9)……可我不知道[CP是[FocP谁iFoc[IP李四看见ti]]]。

  例(9)表明,在疑问词“谁”经历显性移位后,IP随后在“排比条件”(Paral-lelism Condition)下被删除,可见在“焦点移位说”的框架下,英汉截省句的差异仅限于疑问词显性移位的不同动因,因此“焦点移位分析”仍是在“删除说”框架下提出的一种解释。

  2.2 准分裂句分析
  
  “准分裂句分析”主要由一些日本学者(Nishiyama 1995;Kizu 1997;Fukaya&Hoji 1999;Hiraiwa &Ishihara 2002;Fukaya 2003)提出,研究的语料也主要以日语为主。但是,鉴于汉语在特殊疑问句方面与日语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汉语也经常被作为独立证据来证明准分裂句说。参考下例:

  (10)Dareka-ga  sono hon-o   yon-da ga,watashi-wa[- CP OPi-[- IP sono hon-oSomeone-Nom that book-ACC read-PST but 1SG-TOP     that book-ACCyon da]no]wa[CP[IPdare(da)ka]wakaranai].read-PST NMLZ—TOP   who COP Q know-not‘Someone read that book,but I dont knowwho[-IP(it is)[CPthat read that book]].

  (11)李四看见一个人,可是我不知道[- IP李四看见的]是谁i。

  “准分裂句分析”认为,特殊疑问词并未发生任何形式的移位,作为准分裂句的焦点成分,它和焦点标记“是”得以保留,而其他部分则在排比条件下被删除。

  2.3 逻辑式拷贝分析
  
  “逻辑式拷贝分析”(刘丽萍2006)主要基于Chung et al.(1995)的“IP循环”(IP recycling)理论,是一种建立在逻辑式层面上的解释。根据疑问词在上下文中是否存在对应成分,刘丽萍(2006)将汉语截省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涉及“萌生”和“合并”(merging)两种不同的逻辑式操作。如:(12)a.张三正在大厅里跳舞,你猜(是)跟谁。b.LF:[跟谁X]QX[张三正在大厅里PPX跳舞](13)a.张三要见一个人,但我不知道是谁。b.LF:[IP张三要见一个人],但我不知道是[谁X]QX[IP张三要见一个人X]刘丽萍(2006)提出,在例(12)中,为了使疑问词在句法上通过约束某个位置或共指而得到完整的三分结构,其逻辑式通过“萌生”操作构造出一个与“跟谁”具有同样句法范畴的附加语位置PP,其中的隐性疑问算子Q约束核心域中的命题函数,位于CP指示语位置的疑问词[跟谁]提供限制小句,并对Q算子所约束的变量作进一步限制;而在例(13)中,逻辑式通过“合并”操作直接复制先行语IP,复制后的IP中的语义变量受Q算子约束,其语义值则由疑问性质的不定名词“谁”和内部对应语“一个人”来共同决定(同上:105)。

  上面几种方案都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汉语截省结构中系词“是”的选择性使用以及仅非论元类疑问词截省句允许“萌生”这两个问题。首先,“焦点移位说”和“准分裂句”都错误地预测汉语截省句有必要使用系词“是”,而“逻辑式拷贝说”则未对该问题进行任何阐释。此外,三种解释都未涉及现代汉语截省句中“萌生”在疑问词类别上所体现的与英语截省句的差异。

  2.4 假截省分析

  鉴于系词“是”在现代汉语截省句中所体现的特殊句法特性,Adams(2004)以及Wei(2004,2009,2011)分别提出了“假截省分析”(pseudosluicing)。“假截省分析”认为,汉语截省句中的空成分并非省略或删除的结果,而是一个空代词pro,参考下例:(14)张三买了一件东西给张三,但我不知道[CP[IP pro是什么]]。(15)张三要会见一位客人,但我不知道[CP[IP pro(是)在哪儿]]。

  Wei(2004,2009,2011)提出,主语pro在语义上是一个E-类代词(E-typepronoun),它既可以是名词pro(如例(14)),也可以是事件pro(如例(15));但是两者在不同层次得到允准。前者在句法层面,后者在逻辑式层面。在这个意义上,主语pro作为连接先行词与疑问词残余的桥梁,实现了[先行词,pro,疑问词残余]三者之间的句法关联,其中包含了:

  1)pro与先行词的组配关系;2)pro与疑问词残余的句法关联。前者遵循Huang(1984,1989)的“广义控制原则”(Generalized Control Rule)以及话题-述题的述谓关系;而后者则遵循修饰述谓、介词中介述谓、特征形容词述谓,以及“是”中介述谓。至于“是-支持”,Wei(2009,2011)提出,系词“是”必须出现,主要源于疑问词“谁”和“什么”的非谓词性,而在疑问词短语残余为谓词性的情况下,作为焦点标记的“是”则不强制出现。

  Wei将谓词类疑问词分为三类,包括:1)修饰性,如:“[什么[人]]”、“[什么[东西]]”;2)介词类,如“[为[什么]]”;3)形容词性,如[多[贵]]等。

  Wei的“假截省分析”虽能较好地解释现代汉语截省句中的系词“是”的存现问题,但并未涉及现代汉语截省句中“萌生”在疑问词类别上所体现的差异。此外,正如刘丽萍(2006:56)所指出的那样,Wei对名词性pro的解释建立在句法关系上,而对事件性pro的解释却建立在语义关系上,对在不同层面上解释同样的句法地位,理论上说是有缺欠的。

  3.本文的分析

  鉴于现代 汉 语 截 省 句 的 相 关 句 法 特 性,本 文 尝 试 利 用Rizzi(1997)和Cinque(1999)提出的句法“制图说”(the Cartographic Approach)中的“小句左缘理论”(Left Periphery of CP),对汉语截省句提出合理解释。

  Rizzi(1997)提出,标句词所承担的角色可以分为两个功能系统,即“语势-限定”(force-finiteness)系统和“话题-焦点”(topic-focus)系统。至于这两个系统的整合,Rizzi认为,在完整的(non-truncated)小句结构中,“语势-限定”系统是标句词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话题-焦点”系统则仅在需要时存在,“语势-限定”系统和“话题-焦点”系统出现的线性顺序如下所示,其中一般疑问词短语(IntP)和特殊疑问词短语(WhP)分布于其中:(16)...Force...IntP...(Topic)...(Focus)...WhP...Finite...

  本文认为,现代汉语截省句同样涉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但因特殊疑问词句法地位的不同,它们的生成方式也有所差别———论元类特殊疑问短语显性移位至小句最高层的话题短语标志语处,而非论元类特殊疑问短语则可以通过附加操作合并于小句左缘结构中小句最高层的话题短语标志语处。下文将详述现代汉语这两类截省句的生成过程。

  3.1 论元类特殊疑问词截省句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话题优先的语言(Li &Thompson 1976),其小句左缘结构包含了丰富的话题成分,如:

  (17)a.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的快。

  b.张三,唱歌的声音很好听。

  此外,现代汉语的话题成分还可以出现在内嵌小句左缘结构中,如:

  (18)我想知道三毛的书,哪些人喜欢。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句动词和特殊疑问词之间允许话题成分(如例(18)),在截省句中,话题成分却不被允许,如:

  (19)a.*三毛的书,年轻人很喜欢,但我不知道鲁迅的书,哪些人。

  b.*小说,某些人喜欢外国的,但我不知道散文,哪些人。

  与英语和汉语不同,荷兰语、弗里西亚语、西佛兰芒语的特殊疑问词在语势中心语标志语处实现,参考下面荷兰语方言例证:

  (20)Hij weet[hoe[of[je dat moet doen]]]He knows how if you this must do‘He knows how you must do this.(Jayaseelan 2012:46)例(20)中的特殊疑问词hoe出现在小句左缘短语结构内部的语势中心语标志语处(Jayaseelan 2012)。此外,根据Lobeck(1995)以及Merchant(2001)的观察,截省句残余不能包含除特殊疑问词以外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荷兰语方言、弗里西亚语、西佛兰芒语的截省发生于语势中心语补足语的位置。

  遵循严格意义的“制图说”(strong version of cartographic approach)和Rizzi(1997)的“小句左缘理论”,依据Merchant(2008:141)所提出的“最大化删除原则”(MaxElide),在“语音式删除说”框架下,本文认为,汉语截省句的删除操作发生在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TopP部分,其补语成分,即焦点短语FocP发生语音式删除操作;英语截省句的删除操作发生则在小句左缘结构的特殊疑问词短语WhP部分,其补语成分,即位于低处的限定短语FinP发生语音式删除操作;而荷兰语、弗里西亚语、西佛兰芒语的截省句的删除操作则发生在最高的语势短语ForceP部分,其补语部分,即一般疑问词短语IntP发生语音式删除操作,具体如(21)所示: Huang(个人通讯)指出,话题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为主题话题(thematictopic),一类为对比话题(contrastive topic)。前者可以通过原位合并而来,在意义上表达“有关性”(aboutness)。后者可以通过移位而来,在意义上表示与前文话题的对比。有关现代汉语中论元类特殊疑问短语的截省结构,参考下例:(22)他要见一个人,但我不知道什么人,他要见。(23)他要见一个人,但我不知道[TopP[DP什么人][- IP他要见[DPt- 什么人———]]]。

  例(22)源于例(23),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疑问词保留原位的语言,汉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动因与英语不同。英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受小句左缘结构内部疑问中心语Wh所携带的[+WH,+Q]特征所驱动;而汉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则源于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中心语Top所携带的[+Contrast/Aboutness,+D]的特征。因此我们推测,因为话题短语只能容纳一个话题成分,所以一旦这个话题短语指示语被另一个话题成分所填补,则不会发生汉语特殊疑问词显性移位。该推测被下面例句所证实:

  (24)a.*水果,他喜欢苹果,但我不知道蔬菜,哪种他喜欢。

  b.水果,他喜欢苹果,但我不知道蔬菜,他喜欢哪种。

  例(24a)中,主题话题成分“蔬菜”直接合并于小句左缘结构中话题短语标志语位置,因此汉语特殊疑问词无法发生显性移位;而对于例(24b),特殊疑问词保留原位,从而保证了该句的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截省句中发生移位的特殊疑问词,都是短语形式的特殊疑问词,如“什么书”、“哪些人”等。在第一小句提供关联成分的前提下,第二小句中的这些疑问成分都是对其关联成分的进一步询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疑问成分为“话语关联(D-linked)疑问词”(Pesetsky 1987),应被视为“被激活的部分已知信息”。根据徐烈炯、刘丹青(2007:185),“话题是话语中已被激活的信息”,因此现代汉语截省句中的疑问短语基本具备作为话题成分的条件。

  上述分析表明,现代汉语短语类特殊疑问词在小句左缘结构内话题中心语的驱动下,也同样可以发生类似英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因此也体现了较强的岛修复效应。参考下例:(25)他们想聘请一位会讲外语的员工,但我不知道哪种外语[- IP他们想聘请[DP[-IP一位会讲t的]员工]。

  在“删除说”的框架下,如果被违背的岛在语音式中被删除,则可以挽救该句。但是,鉴于两者移位终点的差异,现代汉语截省句与英语截省句相比,也体现了不同的句法特性,主要表现为现代汉语论元类疑问词的截省句不允许“萌生”,本文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释汉语在上述例句中与英语的差异。参考下例:(26)a.*约翰正在阅读,但我不知道什么书。b.约翰正在读书,但我不知道什么书。

  在例(26a)中,第一分句中不包含第二小句所需要的关联语,因此无法激发第二分句中内嵌小句的焦点-话题域。这意味着,内嵌小句左缘结构中不包含能够容纳特殊疑问词“什么书”的话题位置,因此该句不合法;而对于例(26b),第一小句中包含了第二小句所需要的关联语“书”,激发了第二分句中内嵌小句的焦点-话题域,从而保证了第二小句中内嵌小句的论元疑问词“什么书”移位至左缘结构中的话题位置。

  与汉语相比,英语特殊疑问词受小句左缘结构内部疑问中心语所携带的[+WH,+Q]特征驱动,发生显性移位,这种移位并不依赖第一小句中的关联语激发,而是主要源于特殊疑问词本身所携带的不可诠释特征需要核查的动因。

  此外,正如Chung et al.(1995)所观察,英语截省句的“岛修复效应”仅体现为其对应成分在第一小句中显性出现的情况,参考下例:(27)特殊疑问句岛
  
  a.*Agnes wondered how John managed to cook,but its not clear what food.

  b.Agnes wondered how John managed to cook a certain food,but its not clearwhat food.

  c.*Agnes wondered how John managed to cook a certain food,but its not clearwhat.

  本文的观点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句法现象。事实上,例(27a)结构应该源于例(28):(28)*Agnes wondered how John managed to cook,but its not clear Agnes wonderedhow John managed to cook what food.

  根据Bokovi'c(2007),疑问词短语必须发生层阶式提升,在例(28)中,位于宾语位置的what food通过循序式移位,首先需要上移至内嵌小句how Johnmanaged to cook what food的小句指示语的位置,但是显然该位置已经被how所填补,因此该移位无法发生。而对于例(27b),因为第一小句提供了一个关联成分,可以视为激发了内嵌小句中的焦点-话题域,为what food的移位提供了一个接纳的位置,此后它继续上移,如:(29)Agnes wondered how John managed to cook a certain food,but its not clear whatfood[Agnes wondered twhat foodhow John managed to cook twhat food].

  例(29)中,what food的移位虽违背了“跨越效应”,但通过删除语迹,该小句的合法性得以拯救。此外,对比例(27b)和例(27c),可以看出即使在对应成分显性出现的前提下,仅“疑问词短语”what food所引导的截省句体现岛修复效应,而常规疑问词则不体现该特性。根据上文的分析,疑问词短语what food为“疑问话题”,携带话题特征,从而保证其继续上移至内嵌小句中被激活的焦点-话题域。但是,常规疑问词what不是“疑问话题”,因此也无法体现“岛修复效应”,如例(27c)所示。

  同样,我们的分析可以预测,只有对比话题可以规避岛条件,而对比焦点则没有这样的情况。该预测也被下面的例子所证实:

  (30)a.Abby speaks Greek,but I dont remember what OTHER languages.

  b.*Abby wants to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Greek,but I dont remember whatOTHER languages[she wants to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31)a.*张三会讲法语,但我不记得其他什么语言。

  b.*张三想雇佣一位会讲法语的人,但我不记得其他什么语言。

  对于例(30a),疑问词短语what other languages移位至小句左缘结构中wh中心语的指示语位置,此后发生删除操作;而对于例(30b),疑问词短语因为who占据了内嵌小句指示语位置,因此无法发生层阶式移位。此外,该分析也可以解释英语中的如下句法现象:

  (32)a.They hired someone who speaks a Balkan language,but I dont remember which(Balkan language)[- IP he speaks].

  b.*They didnt hire anyone who speaks a Balkan language,but I dont rememberwhich(Balkan language)[- IP he speaks]

  根据Merchant(2001),(32b)不合法,主要源于anyone作为关系从句的中心语,无法允准截省结构中的E-类代词he,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观点无法解释如下例句的合法性:(33)(?)They didnt hire someone who speaks a certain Balkan language,but I dont re-member which(Balkan language)[- IP he speaks](Wang 2007)本文认为例(32b)不合法,主要源于在先行语小句的否定算子存在的情况下,anyone who speaks a Balkan language无法蕴含无定名词短语a Balkan lan-guage的存在解读,从而导致无法激发截省小句中的话题-焦点域,该句不合法。

  但是,对于例(33),someone who speaks a certain Balkan language蕴含了无定名词短语a Balkan language的存在解读,从而保证了该句的合法性。

  3.2 非论元类特殊疑问词截省句
  
  对于“萌生类”汉语非论元疑问词疑问句,本文认为,非论元疑问词作为附加语成分可以通过晚合并的方式左向合并于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指示语位置,此后在排比条件下,发生语音式删除操作,如:

  (34)a.张三很喜欢鲁迅的书,但我不知道[TopP为什么[- IP张三很喜欢鲁迅的书]]。

  b.李四要见个客人,但我不知道[TopP什么时候[- IP李四要见个客人]]。

  c.张三正在跳舞,但我不知道 [TopP和谁[- IP张三正在跳舞]]。

  d.李小姐献了一束花,但我不知道[TopP给谁[- IP李小姐献了一束花]]。

  以上分析预测,汉语非论元类特殊疑问词截省句,在岛条件起作用的前提下,关联语必须存在,该预测被下例证实:

  (35)张三很喜欢那位推荐他读鲁迅小说的老师,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a.√宽域解读:张三为什么喜欢那位老师?

  b.*窄域解读:为什么推荐他读鲁迅小说?

  (36)张三很喜欢哪位因为某种原因推荐他读鲁迅小说的老师,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

  a.√宽域解读:张三因为什么原因喜欢那位老师?

  b.√窄域解读:因为什么原因推荐他读鲁迅小说。

  上例表明,只有在先行语小句中存在关联语的前提下,截省结构才能违背岛条件,对岛内的小句提出疑问。在这一点上,英语非论元疑问词截省句体现了同样的句法特性,如:

  (37)a.*Tony sent Mo a picture that he painted,but its not clear with what.

  b.Tony sent Mo a picture that he painted with a certain kind of brush,but its notclear with what kind of brush.

  显然,先行语小句中的关联语拯救了该句子的合法性。事实上,例(37a)结构应该源于例(38):(38)*Tony sent Mo a picture that he painted,but its not clear Tony sent Mo a picturethat he paint with what.在例(38)中,with what无法跨越“关系从句岛”,移位至第二小句主动词补语的位置,因此导致该句被排除,但例(37b)的推导则如例(39)所示:(39)Tony sent Mo a picture that he painted with a certain brush,but its not clear[WhPwith what[Tony sent Mo a picture[TopP-twith whatthat he paint twith what]]].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with what的移位违背了岛条件,但先行词小句中的关联成分拯救了该句子。这主要源于第一小句中提供的关联语,激发了第二小句内嵌小句的“话题-焦点域”,从而提供了疑问词移位的“逃逸出口”,保证其上移至小句主动词补足语的位置。

  汉语的非论元疑问词截省和英语表现无异,在前一分句中已经提供了显性对应成分的前提下,疑问词成分可以违背岛条件提升至第二分句主动词下的小句左缘内部结构话题中心语指示语处,如:

  (40)a.*张三寄给李四一幅他画的画,猜猜[- IP张三寄给李四[DP一——幅— [WhP[-IP他 用什么颜料画]]的画]]。

  b.张三寄给李四一幅他用某种颜料画的画,猜猜[TopP(用)什么颜料[- IP张三寄给李四[-DP—一——幅[-TopPt用什么颜料[-IP他t用什么颜料画]]的画]]]。

  本文认为,在先行语小句提供“关联语”的情况下,激发了第二小句内嵌小句内部的“话题-焦点域”,因此汉语非论元疑问词发生左置,提升至话题中心语指示语的位置,此后再次提升至主动词“猜猜”下的小句左缘内部话题中心语标志语位置。更多英汉例句如下所示:(41)张三想面试一位曾在苹果公司工作的人,我想知道为什么。

  a.√宽域解读:“为什么”指张三想面试员工。

  b.*窄域解读:“为什么”指在苹果公司工作。

  (42)张三想面试一位因为某种原因曾在苹果公司工作的人,我想知道为什么。

  a.√宽域解读:“为什么”指张三想面试员工。

  b.*窄域解读:“为什么”指在苹果公司工作。

  (43)张三想面试一位因为某个原因曾在苹果公司工作的人,我想知道什么原因。a.√宽域解读:“什么原因”指张三想面试员工。b.√窄域解读:“什么原因”指在苹果公司工作。

  (44)She found journal entries that describe a battle at a certain time,but I dont remem-ber when.a.√宽域解读:whenrefers to the time when she found journal entries.b.√窄域解读:whenrefers to the time when the battle took place.

  (45)She found journal entries that describe a battle,but I dont remember when.a.√宽域解读:whenrefers to the time when she found journal entries.b.*窄域解读:whenrefers to the time when the battle took place.

  以上例证进一步说明,在“萌生”条件下,非论元性疑问词不能提升至所在小句更高的外范畴位置;但在“关联语”存在的前提下,“岛修补”则可以实现。在这两点上,英汉体现了共同之处。对于前者,本文认为,汉语的非论元性疑问词位置灵活,对于“萌生类”截省结构,应将之视为是一种直接合并于小句左缘内部话题短语指示语位置。与论元类疑问词截省句相比,后者是通过对比话题移位的方式实现截省结构。两者在满足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中心语所携带的[+对比性/+有关性]话题特征上所体现的共性,充分体现了汉语话题优先的特点。

  而对于汉语的论元类特殊疑问词,出于满足谓语动词论旨条件的需要,只能直接合并于动词短语的位置;然而,对于非论元特殊疑问词,鉴于小句状语位置有内外之分(Cinque 1999;Tsai 2008),汉语的非论元特殊疑问词可以通过直接合并的方式,左向合并于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指示语的位置。在这一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句法特性。对于英语而言,所有的疑问词(包括论元类和非论元类疑问词)都需要在原位生成,此后提升至小句左缘结构疑问短语内部的指示语位置。

  但是,对于汉语而言,论元类疑问词和非论元疑问词都可出现在位于句首的话题短语指示语位置,尽管前者通过先行语小句中的“关联语”激发截省小句的“话题-焦点域”,从而导致特殊疑问词作为“对比话题”移位至小句左缘结构内部的话题短语指示语位置;而后者则是通过直接合并的方式合并于同一位置。但是,本文尚需解释汉语非论元类疑问词在“萌生”类截省句关于合并操作上的理论动因。本文认为,汉语的非论元类疑问词通过直接合并的手段至小句左缘内部疑问词短语指示语的位置。这一点可以由“最简方案”框架下的“经济原则”得到较好解释。根据Huang(1982)的观点,汉语作为疑问词保留原位的语言,与英语疑问句的差异在于前者的Wh特征弱,因此可以在逻辑式上发生核查;而根据“最简方案”框架下提出的“最小干预”(least tampering)原则(Chomsky 2001),句法成分优先合并论旨关系结构,因此附加语通过晚合并的方式进入句法结构中。参考下例:(46)a.什么时候他打算出发?b.When did he plan to set out?

  对比上例,本文认为:与英语相比,汉语的非论元类疑问词“什么时候”可直接合并于话题位置。而在上下文中,句法层面上的“排比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其后的小句可在E-特征下发生截省删除操作,如:(47)张三打算出发了,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 IP他打算出发]。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论元类特殊疑问词和非论元疑问词在截省结构上涉及不同的句法操作,从而决定了它们在截省结构上的两点句法特性差异,即前者不存在“萌生类”的截省,而后者存在;前者存在“岛修复”效应,而后者则不存在。

  此外,在“关联语”存在的前提下,汉语非论元类疑问词截省句同样存在“岛修复”效应。这主要源于先行小句中的“关联语”激发了第二小句左缘结构内部的“话题-焦点域”,从而允许非论元疑问词(与汉语论元类疑问词雷同)从原位通过循序式移位提升至主谓语动词内的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提示语位置(汉语)以及疑问词短语指示语(英语)。

  3.3 论“是”在现代汉语截省句中的必要性

  对于论元类疑问词“什么”和“谁”在截省结构中“是”的必现,本文认为,这是由于“什么”和“谁”不是话语关联的疑问词,无法作为话题成分。这类截省句应该被视为“假截省结构”,如:(48)张三买了一件东西给张三,但我不知道[CP[IP pro是什么]]。

  本文认同Wei(2009,2011)以及Adams &Tomioka(2012)的观点,即汉语假截省结构中的空主语是E-类代词。根据Evans(1980),E-类代词不是一个受约变量,而是一个伪饰的定指摹状词,从而解释了下例的不合法性:(49)a.*张三今天下午没在百货商店买那件礼物,但我不知道是什么?b.*张三今天下午没在会议室里会见那位客人,猜猜是谁?

  因为先行小句中的否定形式无法允准截省句中的作为E-类代词的空主语成分,因此这两个例句被判为非法。而相比之下,话题关联的疑问词截省句则仍然合法,如:(50)a.张三今天下午没在百货商店买那件礼物,但我不知道什么礼物。b.张三今天下午没在会议室里会见那些客人,猜猜哪些客人。

  例(50)合法,因为它们涉及不同的句法推导机制,作为话语关联疑问词,它们的移位都属于对比话题移位,并通过删除操作,规避了“岛条件”的限制。

  再如:(51)a.校长将在下午接见同学,但我不知道是谁。b.校长将在下午接见同学,但我不知道(是)哪些同学。(52)a.张三要送礼,但我不知道是什么。b.张三要送礼,但我不知道(是)什么礼。

  例(51)、(52)表明,当关联词为无指名词短语,疑问词“谁”和“什么”截省句的可接受度有所降低,而疑问短语“哪些同学”截省句的可接受度则没有影响。

  这说明,这两例中的a句与b句在生成方式上存在差异,前者涉及空主语pro,而后者则发生了对比话题的显性移位。在a句中,内嵌小句中的空主语以先行词小句中的某个无定名词成分为先行词,鉴于有指(referential)名词短语要比无指(non-referential)名词短语更可及,从而造成了上述句子在可接受性上的差异。根据Huang(1984,1989)所提出的“广义控制原则”,汉语是一种[+pro脱落,+空话题]的语言。在先行小句无法提供合法的话题成分的前提下,句子无法成立。本文推论认为,先行小句提供的话题成分的可及性程度,也直接决定了“谁”和“什么”截省句在可接受度上的差异。

  此外,本文认为,(48)和(50)中的“是”属于不同的类别。前者中的“是”作为系词成分,不可省略;而后者中的“是”则为语气助词,生成于语势短语中心语的位置,起到增强说话人肯定语气以及强调真实性的功能(吕叔湘1999),因此可以省略。此外,本文认为这个“是”位于小句左缘结构的最高处,参考如下佐证:(53)a.我想明年春天去西藏,不知道(是)可不可以。b.张三在考虑把真相告诉他的朋友,但他不确定(是)应不应该。

  本文认为,“A-not-A”位于“一般疑问短语”(IntP)中心语位置,语气助词“是”的位置高于“一般疑问短语”,占据语势短语(ForceP)中心语的位置。

  4.结语

  本文在“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根据疑问词的句法地位,将现代汉语截省句分为两类,即论元类特殊疑问词和非论元类特殊疑问词截省句。两种类型的截省句涉及不同的句法操作———前者的疑问词移位至小句最高层的话题短语指示语处,而后者的疑问词则可以通过附加合并于小句左缘结构中小句最高层的话题短语指示语处。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作为一种特殊疑问词保留原位的语言,汉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动因与英语不同。英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主要受小句左缘结构内部疑问中心语Wh所携带的[+WH,+Q]特征所驱动;而汉语特殊疑问词的显性移位则源于小句左缘结构内部话题短语中心语Top所携带的[+Contrast/Aboutness,+D]的特征,从而解释了汉语截省句在“萌生”上体现了与英语截省句的共性和差异。此外,本文提出,现代汉语特殊疑问词“谁”和“什么”截省句涉及空主语pro,应被视为“假截省结构”,而现代汉语特殊疑问短语截省句则涉及删除操作,类似于英语的截省结构,从而解释了“是”在前者中的必要性。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汉语言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