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膜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具有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作用,地膜覆盖技术在酒泉市“装满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被称之为20世纪80年代的“白色革命”。但由于地膜使用初期“重使用、轻回收”“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机播种、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施肥效果、阻碍了作物生长,影响了村容村貌。因此,我们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努力让酒泉的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关键词: 地膜; 污染; 实践与思考;
地膜是与种子、农药、化肥并重的四大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具有增温保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干旱少雨的酒泉市,可使粮食、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增产20%~30%,可以说,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装满了米袋子、丰富了菜篮子”,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号称“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该技术在酒泉市得到全面推广应用。近年来,为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广大种植户仍然大面积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而且覆膜种植面积有增无减。统计数据显示,酒泉市2019年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就已达到186.75万亩,各种农用地膜年使用总量达到1.78万t,农膜覆盖率达到了81.3%。伴随产生的废旧农膜对农村生活环境带来“视觉污染”,对农业生产环境也构成“潜在威胁”,农田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与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矛盾日益突出。酒泉市为科学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通过落实扶持政策,扶优回收企业,完善回收网络,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市场监管等关键措施,严控地膜残留污染,努力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2019年,酒泉市回收废旧农膜约1.44万t,回收率达到了80.8%,较2011年提高32.7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地膜增产增效、残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酒泉市“白色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 、取得的成效
1.1、 思想认识由“浅”入“深”
近年来,酒泉市针对农民环保意识不强,认为回收废弃农膜意义不大等问题,利用电视网络、农村广播、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引导。针对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特点,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技之春”“科普之冬”等活动,制作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图册和宣讲课件,重点从废弃农膜对耕地、产量和环境危害的角度进行广泛科技宣传,使广大农户从最初废弃农膜影响自身利益的浅显认识向影响子孙后代发展的深刻认识转变,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当季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而且对于发展循环农业、倡导低碳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扶持政策由“虚”到“实”
本市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对地膜污染高度重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后,又出台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明确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08 mm的超薄地膜,从源头上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政策上升到了法规层面;2014年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地方标准》,推动全省地膜生产质量整体提升;酒泉市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招标采购厚度大于0.01 mm的地膜,推广普及使用,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回收机制,加大废旧农膜回收的力度;着力协调解决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享受税收减免和农用电价政策,运输环节享受道路交通“绿色通道”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对废旧地膜捡拾机具进行累加补贴。截至2019年,全市累计落实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创建、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资金6 131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8 000万元。
1.3 、体制机制由“旧”变“新”
为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责任机制,酒泉市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考核,提出明确指标任务,通过政府渠道,逐级分解落实,建立了政府牵头抓总、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工作机制。适时调整补贴政策,由“补加工”向“补回收”转变,向机械化回收转变,向监测网络体系建设转变,向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转变,积极落实“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政策机制。
1.4、 回收数量由“小”变“大”
本市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共扶持肃州区谊通塑料再生有限公司等废旧农膜龙头加工企业13家,废旧农膜年加工能力近3万t,产品由单一的再生颗粒,扩展到塑料管材、井盖、遮阳网等产品。依托龙头企业,优化空间布局,建立废旧农膜专业化回收站22个,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52个,基本实现废旧农膜回收全覆盖,方便了群众交售废旧农膜。据统计,全市废旧农膜回收量从2011年的4 963 t增加到了2019年的14 356t,回收量增加了189%。仅肃州区谊通塑料再生有限公司,每年在回收农村废旧农膜1 600 t的同时,又回收城市包装袋、餐盒、快递包装等城市“白色垃圾”近2 000 t,有效控制了“城市白色污染”问题。
1.5、 回收方式由“少”变“多”
在回收方式上,酒泉市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补助政策兑现与包片回收任务完成相挂钩的办法,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兑现补助资金,通过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回收经纪人、流动商贩,或在偏远地区设立固定回收点等途径,以市场交易的方式收购废旧地膜,使农民、回收网点、回收商贩、加工企业都能从中获利,按照新、旧膜不低于1∶5的兑投比例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捡拾、商贩回收交售和企业加工利用的积极性,使得回收利用方式多样化,有效解决了回收方式单一的问题。
1.6、 农民收入有“增”无“减”
据上坝镇废旧地膜回收站的负责人介绍:“本人每年2、3月和10月主要负责上坝镇营尔村及周边村的废旧农膜收购工作,大约能收购320t废旧农膜,增收3万多元”。在当地,像这样参与废旧农膜回收的农户能占到总农户数的18%左右,公司常年雇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都大约3万~5万元。全市13家废旧农膜回收企业21条生产线共吸纳周边乡镇200多名农民就地进入企业务工,务工时间年均在7个月以上,人均月工资4 0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农民群众离土不离乡,就地实现增收目标。因此,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不仅可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1.7、 农村环境由“差”变“好”
酒泉市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农村“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和农村“三大革命”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三沿一线”的“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性转变。据上坝镇正在废旧地膜回收站交售废膜的村民刘长恒说:“前些年,由于大量废旧农膜随意弃置,使得村庄周围、沟渠河道、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尤其是刮风的时候,村庄的树上、路上、田间地埂上、水渠边到处飘着“白花”,堆着“白色垃圾”,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近年来,国家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和“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经过这几年的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大幅度改善,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农村环境也由差变好了”。
2 、存在的问题
酒泉市的“白色污染”虽然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仍然需要在生态意识、扶持政策、建强龙头等方面亟待加强。酒泉市亩均地膜累积残留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了5.41 kg,残留农膜或在地表,或在土壤之中,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机械播种、土壤结构、施肥效果、农作物生长和村容村貌,给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带来了诸多不利。
2.1 、生态意识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部分农户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地膜残留危害、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绿色生态农业的认识,重地膜使用,轻废旧农膜回收,生态环保意识需要持续提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应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加大“白色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使清除农膜残留成为广大农民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行动。
2.2、 扶持政策亟待优化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具有显着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塑料再生颗粒生产线全部由煤加热改为电加热后,用电量大幅增加,成本占比达到25%以上,企业负担沉重。相关部门应尽快优化扶持政策,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的企业、回收站,对其用电、用水、用地、用工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调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2.3、 龙头企业亟待建强
酒泉市现有的13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属高耗能企业,用电量、需水量、用工量大,且产品受市场冲击大,价格不稳定,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效益较低,生存困难,给“白色污染”治理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要通过资金扶持、信贷支持、落实优惠政策等综合措施的落实落地,扶优建强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
3 、发展思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固其根本、强其基础,也就是必须把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高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3.1 、综合施策、一体推进
“白色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政府、农业农村、技术服务、市场监管、企业、农户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才能打赢的一场综合“战役”。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产得出、管得住、收得回”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法律保障;应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细则,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落地的督查督导力度,积极推广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强力推进本区域内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白色污染”综合治理。
3.2、 龙头带动、创新发展
近年来的治理实践显示,企业依然是“白色污染”治理的重要力量。应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循环利用”的“白色污染”治理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扶优做强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进一步完善乡村回收网络,形成布局合理、收集方便、市场运作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应在国家政策体系和框架内多给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在税收、环保、水电、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让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业成为当地“有吸引力”的行业,带动农户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废旧地膜回收和“白色污染”治理,形成“农户捡拾、商贩回收、企业加工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3.3、 科技先行、引用新品
技术创新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应加大对地膜回收捡拾机具、符合国家标准的可降解地膜及其配套农艺技术、高强度地膜、地膜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农技部门要加大符合标准的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力度,针对其可操作性、可控性、经济性、安全性及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做好性能验证和应用效果评价,并积极在重点用膜区域先行推广。要试验研究并推广“一膜多年用”技术和“适期揭膜”技术,逐步实现地膜减量化目标。
3.4、 靠实责任、强力推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地膜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地膜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应将“白色污染”治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与各项农业农村农民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监管不到位、地膜残留超标的乡镇村,进行公开曝光和追究责任。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企业承担地膜回收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生产、销售、回收一体化机制。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企业落实废旧农膜回收责任,实行包片回收责任制。在每年春秋两季覆膜揭膜关键期,集中开展农膜市场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打击超薄地膜、强度低的地膜的流通和使用。通过落实责任、强力推动,让地膜残留防控不再难,让“白色污染”变成“绿色保护”,让酒泉的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进而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增,因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大的破坏。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将近95%为农村土地面积,我国农村发展情况各异,...
第四章秦皇岛市农村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尽管近年来,秦皇岛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境污染治理有所成效,但是农村生态环境仍存在诸多问题,短时间内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同时也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究其原因,主要是从政府、企业及农民个人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许多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措施正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对于我国目前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保护和治理小城镇的环境问题,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成文有很多,但是,对于环境污...
生态环境保护在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治理污染更是政府、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城镇发展必须改善和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有效紧跟新型城镇化发展节奏,构建起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全新城镇环境。...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煤炭,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支撑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同时在煤矿开采和运营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通过对煤矿环境空气污染的治理探讨,为改善我国煤...
尚湖镇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纪普遍偏大,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尚湖镇农民从事种植年限长、种植经验丰富,思维模式中仍觉得多施肥能提高产量、多用药能治好病虫,所以喜欢按照以往习惯进行农药、肥料施用,而忽略了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而造...
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工业源、农业源、城市生活源等,其中工业源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所产生一些废弃物进入到土壤中,具体来说是指矿产、电子企业等相关工业产生的废弃物。...
文章将对海洋污染所带来的主要危害加以分析,列举最常见的污染来源,同时介绍此类污染主要特征,从污染监测、生态修复、集中治理、海漂垃圾治理四个方面对海洋污染治理技术展开了分析,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
需要对环境污染问题和产业聚集之间的关系采取动态化的分析,同时对产业聚集实行优化,从本质上将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也可以起到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性的效果。...
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