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周期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1. 对股市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到危机时期,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同时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到繁荣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应当看到的是,经济周期影响股价变动,但两者的变动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股价变动总是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领先一步。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应等因素。
2.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往往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在经济扩张期,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二、经济周期对企业内部行为的影响
1. 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在企业的扩张期,由于投资过度,与消费品生产相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较快,这会导致企业大量举债,从而导致比较高的财务杠杆水平。而在企业的衰退期,投资收缩,负债减少,杠杆率降低。通过对我国企业 2008 年 ~2012 年的融资结构分析发现,由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致于 2009 年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融资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国家的资金及政策方面的支持,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也就造成了 2009 年短期融资额存在下降趋势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上短期融资总额在逐年上升,虽然近几年短期借款融资比例有所下降,商业信贷融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商业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融资所占比例变化很小,但是短期借款融资和商业信贷融资仍然占短期融资的首要地位。
2.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在经济复苏阶段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建立存货,开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
三、经济周期规律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启示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作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尽量消除经济周期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1.避免长周期的加工生产。
2.改革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虚拟化组织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期,大量的利用社会力量组织生产,一旦经济陷入衰退或危机,企业可以迅速减产或停产。由于自有职工队伍规模较小,即使在停产时期其工资性支出也不会危及企业安全,企业可以通过不降低报酬的方式留住管理、技术人员。
3.囤积库存产品。在危机阶段,产品价格降低到远离其价值的低位,市场价值低,但同时构成其成本的材料、原料也有可能处于价格低位,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如果处于技术进步不是很频繁的行业,则企业可以大量的库存产品或购进产品,一旦市场回暖或重新繁荣,则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实现产品价值。
4.改善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的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经济周期进入危机阶段,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改善企业产品结构可以有效的抵御市场风险,企业可以适时的调整不同产品产量结构来降低风险,同时改善产品结构也是企业实现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
5.进行同行业兼并、联营或进入其他复苏行业。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企业市场价值降低,企业可以以低成本兼并其他企业,或组织联营企业,控制市场资源,一旦市场开始复苏,企业将拥有大量可以利用的生产能力,瞬时形成规模效应,获取巨额利润。如果预期经济周期持续较长或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则可以进入其他复苏行业。
6.停产。对于资源性行业来说,资源存量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行业处于危机阶段时,应当根据成本的承受能力决定企业是否停产,因为在危机阶段时,产品市场价值低,如果组织生产,则相当于把大量的资源廉价出售了。
7.充盈现金流。企业现金流也是企业系统的血液,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也是现金流断裂。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首先就是适度提高资产流动性,尤其是库存物资和各类帐款,以提高抗击风险能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将有效补充企业的现金流。降低应收帐款的最直接办法是优化企业销售管理系统,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与信誉高的客户的销售份额,逐步淘汰信誉差的客户;通过帐款回收优惠和激励计划促进货款回收,应尽可能减少企业的呆帐、坏帐比率,可以采用货物对冲、资产对冲等方式。对企业的闲置资产,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盘活或变现,以提高使用率,也能带来收益,处置变现也不失为好方法。
8.重组非核心业务。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因此,当面临经济危机时,对部分业务实施收缩策略有时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对于瘦狗和问题类业务,未来发展还不明朗,同时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投入,因此对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业务可以保留,看不到前景的直接采取出售或其它方式予以剥离。这也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时,不仅仅是整体经济衰退,也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所以处于受危机影响大的行业的业务应收缩甚至关闭,这样的企业非核心业务重组可以显着提升的抗风险能力。
产能利用率的测度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之比,潜在产能是指在既有的制度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下所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产能利用率是表征国家或者企业发挥其生产能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产能利用率的高低,可以判断出该经济体当前产能周期...
宏观经济学发展是解决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救命稻草”,打击了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特别是一般均衡理论。在凯恩斯经济学之前,虽然有马恩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作出思想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
一、引言经济发展对死亡率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研究的热点。Brenner等早期研究显示,经济萧条会导致健康水平恶化,进而死亡率上升。但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Joyce和Mo-can、Ruhm、Laporte、Tapia和Ionides等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发现当...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RBC)和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理论框架。虽然两者在许多方面不同,但都遵循ModiglianiGMiller(MM)定理,即在一个信息对称、不存在税收与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经济中,若不存在破...
一、引言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变迁,经济对外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与这二者变迁有很大关联。产业结构可能会通过主导产业的更替和要素流动使得对经济产生波动性,并且一些学者研究发现...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指经济活动中周期性出现的繁荣与萧条,它往往以程度或轻或重的经济危机为高潮(或者说终点),危机期间大量的企业破产、停工,失业率显着上升,经济发展停滞,资产价格暴跌,甚至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对全社会方方面面伤害甚...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或地区之间经济周期的传导提供了基础,因此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研究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总体来看,这种协同性的研究着眼于以下方面,首先是针对经济波动同步表象的研究。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对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物价测度指标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在价格体系中PPI是上游价格,反映工业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最初价格,而CPI是下游价格,反映居民购买消费品的价格。...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代表性的金砖五国在20002012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在6%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70%。然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
一、引言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前者归结为宏观经济增长理论,后者归结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通常是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所实现的增长。经济周期波动是经济波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经济运行中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