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如何实现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来源:低碳世界 作者:王秀明
发布于:2019-08-13 共3371字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提升以及经济迅猛发展, 也积累了大量的越发严峻的环境问题, 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群众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为了能够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关系, 并对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策略;

  收稿日期:2019-6-9

  Received: 2019-6-9

  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为城市居民迅速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生活享受。但在过去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也往往伴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

  单纯的经济建设或单纯的环境保护, 都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朴素要求。如今, 世界各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均日趋严格, 更是凸显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值得每一位关注城市发展的人去认真研究和探索。

  1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作为城市的主体, 也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的《2011年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与气候变化》指出, 城市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主要来源, 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左右。究其原因, 大抵是因为在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 城镇人口的规模也日益庞大, 庞杂的人类活动将会大大增加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 而多年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更是给城市及其区域生态环境积累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问题。当这些环境负载超过了城市所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时, 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 并对人类产生反作用力。

  1.2 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同理, 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 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将对该区域城市居民的生存、生产与生活造成消极的影响。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态环境的破坏, 直接影响了城市的舒适度、宜居性, 极大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影响城市投资、消费需求, 并进而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现如今, 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地的深切关注。无论是在发达国家, 还是在发展中国家, 生态环境问题都已成为制约经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才能保证城市的环境品质,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习总书记提出, 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 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因此, 我们亟需转变“重经济轻生态”的落后观念,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发展中, 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实现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有机统一,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两线”管控, 强化城市“有限发展”

  (1)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牢筑生态安全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它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资源没有替代品,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因此, 必须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来作为规划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以避免出现部分地区城市建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局面。

  (2)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推动城市紧凑发展和和精明增长积极开展“多规合一”, 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特别是要限制中心城区开发建设, 合理控制新城发展规模, 推进城区减量、适度、有序发展。从而将城市建设活动控制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 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转变发展思路,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1) 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转变单一依靠工业生产拉动城市经济的路径, 根据生态资源分布特点, 对生态资源突出的地区应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林下经济、文化服务产品等绿色经济相统一,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2) 在工业生产中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高能耗、高排放型发展模式向减量化发展, 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纯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循环型经济发展, 从而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逐步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2.3 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节约、集约化土地利用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通过产业集中、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包括通过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加快新型工业化, 并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和第三产业发展, 创造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条件;通过农民向城镇集中, 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 进一步带动产业和城镇发展, 同时也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又为推进工业集中和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奠定了基础。

  2.4 重视环境基础设施

  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托, 是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重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并加强环境管理与监测,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和噪声、热污染等, 以消除城镇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令城市居民可以拥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用水、安全的食品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5“规划先行”, 应依据规划实施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的确定, 必须既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需要, 又要符合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要同步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应当结合城市定位与功能、资源分布、工业结构、居住以及行业发展等多因素, 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 自上而下的编制城市规划, 并指导城市近远期建设。

  2.6 实施城镇与乡村的生态环境一体化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忽视生态环境的区域化以及一体化。要想做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需要做到城镇与农村的防治污染同步化, 这样能够欧晓减弱城区内污染向周围乡村以及周边地区转移的现象, 从而真正有效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效统一, 最终真正简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市化道路。除此之外,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定要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在城考过程中及时指出污染排放量以及资源生态的效率, 做好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内容, 以及环保监督相关内容, 从而有效提升环境保护工作。

  2.7 及时开展环保监测工作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过程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 还应该要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监测,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效益的有效提升和优化。尤其是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效应, 真正将环保监测职责有效的落实下去, 同时加大对环保监测方面的技术、人员以及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这样才能借助于有效的环保监测工作来提高环保治理效果, 从而真正有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支撑。只有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切实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并在此前提下探寻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合理路径才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东北水资源”项目组.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06, 8 (5) :1-24.
  [2]王贺, 赵宝吉, 孔伟一.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1, 35 (1) :1-2.
  [3]王龚博, 于忠华, 李文青, 等.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7 (10) :151-155.
  [4]银森录, 徐靖, 付梦娣, 等.沈阳市和平区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 41 (2) :108-113.
  [5]王相谦, 李鹏, 蔡能博.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 (6) :9-10.

作者单位: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王秀明.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7):200-20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