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陕西省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比较与协调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15 共6800字
  摘要

        0 引言
  
  城市不仅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高密度人口、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生态退化、低社会进步等一系列人口、资源、社会、环境问题。自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其对城市的生存环境、社会文化、资源消费等提出了挑战。现代城市是将各种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文化的和系统的冲突融为一体,形成的一个开放的、以人为中心的典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 - 2].在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随着人地关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表明[3 - 10]: (1) 针对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设计的评价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集中在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四大系统。(2) 研究方法差异比较大,但基本上都是基于结构、投入和效率进行线性模式评价,集定性和定量为一体。(3) 基于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研究范式。时间尺度的序列研究主要是衡量同一区域发展目标实施的进展状况; 空间尺度比较研究侧重于监测同一时期不同区域发展的程度,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 从城市发展模式来看,主要对生态城市和资源城市进行城市可持续性评价。基于不同方法、技术和手段的城市可持续评价可以帮助决定城市如何变得更可持续性[3].目前,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同一城市时间序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或协调性进行评价,而同一范围内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的空间比较研究显得相对薄弱[5].因此,积极开展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的比较研究,是制定不同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也是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保障。
  
  1 研究区域概况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是衔接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的重要门户。包括三大自然区: 北部陕北高原生态脆弱区,中部关中平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区,南部秦巴山地国家生态屏障区。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10个地级以上城市。2001年全省GDP达2 010. 6亿元,截止2014年达17 689. 9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8. 8∶ 54. 8∶ 36. 4,人均生产总值46 929元。全省GDP年均增长率11.7%,人均GDP年均增长率12. 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消费品零售额2001年2 218元,2014年14 762元,年均增长率15. 4% .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和人均消费品零售额逐年上升,城乡收入比随着经济发展先增大后缩小,由2001年的3. 61逐年上升到2011年的4. 11,之后逐渐下降,2014年降为3.07,呈倒“U”型( 图1) ,符合城乡关系变化趋势,表明全省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陕西省能源丰富,工业产值所占比例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但其占GDP总量有所下降。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 上升,反映了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近年改善( 图2)。1999年开始国家加强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力度,1996-2004年是国家环保投资最大时期,近年来陕西省环保投资占GDP比例有所下滑,未来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比较研究,便于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地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战略和决策。
  
  2001-2014年人均消费零售额、人均GDP和城乡收入比
  2001-2014 年环境污染占 GDP 比重和 NDVI
  
  2 数据来源、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
  
  2. 1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的《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2003年的《陕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以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2指标体系
  
  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生态条件是城市经济繁荣、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体系,这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建了人地系统。从动力系统来看,把人地关系系统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事物,犹如具有弹性的弓箭,资源要素是箭羽,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是弓箭两臂,经济要素就是弓箭目标,人是这个系统的主体核心,在整个系统中充分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这个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图3)。从人地系统的整体性来看,城市巨系统是由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5个基本部分组成,这些子系统间通过各种流,如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人口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使城市子系统间呈现不同的协调状态( 图4)。其中,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数量问题,不管是人口规模还是人口素质都对城市持续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城市资源与环境效率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共同决定着城市发展命运[11 - 12].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已有研究成果往往把人的因素分配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四大系统中。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独立的人口子系统,着手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五大子系统的人地系统发展状态,探讨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的空间特征。
  
  箭型人地关系模式
  五边形人地系统模式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系统性、整体性、代表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3 - 6,12 - 15],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与系统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定量和定性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由目标层、系统层、因子层组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 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关于可持续发展论文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