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与转型发展策略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作者:李潇;刘秀岩;齐才;关
发布于:2020-06-10 共5276字

  摘    要: 文章在分析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明晰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并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提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特色; 必要性; 思路;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larifi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idea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Keyword: the resource-based city; characteristics; necessity; ideas;

  一、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开采而兴起,继而在生活聚居区基础上延伸形成的城市群落。这类城市一般形成时间较短,与传统商业城市在历史积淀、产业模式、人口构成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境内石油、煤炭、森林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在大规模开发的基础上形成了油城——大庆;四大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森工城——伊春、大兴安岭地区。这些城市形成后,在吸纳人口、汇聚人才上为黑龙江省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也使这些城市陷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困境,无论是油城,还是煤城、森工城,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城市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现代化水平低

  资源型城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先有城市后有资源的发现并开采而形成;另一类更为典型,是先有资源的发现,在大规模开发后,形成条块分割的资源区,进而随着开发人员及家属子女的增加,建设一些生活配套设施,在国家扶持下而逐渐形成的城市。目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大多属于后一种类型。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与转型发展策略
 

  1.依矿而建,缺乏长期规划

  矿产作为资源,往往分布较分散,最初的开采动机多是为了挖掘资源,以获得基础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早期开采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密集的人力资源。大庆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随着大批会战工人和家属的聚集,配套的生活起居、子女上学、就医、商贸等随之呈点状式建立。从1959年大庆油田开发到1979年大庆建市,在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建立了若干分散的聚集组团,彼此间割裂分散,无集中的中心城区。四大煤城和森工城伊春、大兴安岭地区也都类似于大庆模式。从一定程度而言,这些资源型城市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缺乏长远的规划,城市功能不健全。

  2.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差

  从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来说,这些资源型城市大都陷入了“资源诅咒”,经过了一个从波峰到波谷的演变过程。在资源丰富时期,靠开采资源获得经济的发展,一旦资源减产、价格下降,城市经济下滑就很严重。如:2014年国际油价下降和石油减产,2015年大庆经济便出现断崖式下降,首次实现负增长;鹤岗的煤炭严重减产,工人工资无法兑现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房屋白菜价出售却鲜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可见,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缺少活力,无法适应市场竞争。

  (二)产业单一,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因资源的开发而兴建的,资源就是这类城市的命脉。长期以来,资源也确实为其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如大庆原油年产5 000万吨稳产二十七年,4 000万吨稳产十二年,大庆油田曾经撑起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资源型城市的GDP主要依靠资源,产业过分单一,经济发展呈现“靠天吃饭”态势,最终形成了矿兴城兴、矿竭城衰的恶性循环。自天然林保护以来,大小兴安岭的木材停止开发,由于缺乏替代产业,伊春和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衰退严重,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人口流失严重,城市发展竞争力不足

  资源型城市大多属于移民城市,人口多是由于资源开采随迁而来。随着资源的减产,各资源型城市均出现了经济效益的下滑,就业岗位的不足,这些势必导致大量人员外流去寻找新的就业出路。近年来,在东北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外流明显,大庆、鹤岗等地空房率较高,七台河人口流失最为严重,流失人口接近总人口的10%。人口流失伴随的是人才严重缺乏,内生动力不足,城市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大量的人口流失,剩下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养老等社保问题加剧了城市负担。人口的严重流失,给这些资源型城市造成重大伤害。

  (四)市场投资较少,市场经济落后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是依靠国有企业进行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除资源开发外,少有民间资本进行投资,而且营商环境等,相比沿海地区不尽人意。就大庆而言,长期以来只有石油开采及加工业,近年来除引进沃尔沃汽车外,基本上无其他产业进入,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市场投资较少,几乎无民营企业,给这些资源型城市发展市场经济蒙上了阴影。

  二、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特色

  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务院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在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庆等11个城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具有的共性体现在:产业单一、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也具有自身的特色。

  (一)转型口号与步伐不一致

  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城市喊出转型发展的口号,大庆市喊出“争当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鸡西打出“全力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打造生态旅游名城”;伊春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但城市的实际发展效果却大相径庭。大庆转型发展中接续产业呈点状发展,仅仅在高新服务业、装备制造业上有所成效。鸡西、鹤岗、伊春等地的转型效果依然不理想,上访拖欠工资时有发生,最明显的是人口外流严重。

  (二)营商环境改善缓慢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东北地区的官僚主义固化、政府审批繁琐、行政权力垄断等通病严重制约了投资环境。自“雪乡欺客”和“企业家质疑亚布力管委会”等事件发生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投资不过山海关”,严重挫伤了人们对东三省的发展信心。对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资源企业走向衰落,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很难融入,而年轻人又大量外流。当前东三省各级政府相继成立营商环境局,专司营商环境管理,这一机构在全国属于独创,带有浓厚的东北特色,顶层设计体现了改变的决心,但效果是否明显仍需时间验证。

  (三)城市化进程缓慢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多为资源开采集镇式发展,功能较为单一。在这些资源型城市中,大庆市相对规划的比较全面,工业遗产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圈、高校等总体规划相对科学,2016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把大庆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指明了方向。而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则相对缓慢,主城区面积较小,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乡差距较大。

  (四)气候条件制约经济发展

  黑龙江纬度较高,气候严寒,这就导致取暖成本较高,市场交易时间受限,且对户外施工和作业极为不利。对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而言,其影响更为严重。大庆石油开采成本加大,户外作业受限;鸡西采煤、加工运输、伊春林下经济都在严寒下失去活力,制约了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总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不仅数量多,且有自身不足,这决定了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新形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是对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总要求。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已呈现出跌落状态,有的已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因此,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必须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进行转型发展。创新意味着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创新才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唯一出路。创新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等。协调更多体现的是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资源产业与接续产业、矿区与城市规划、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等关系,才能实现对大庆、鸡西、伊春等资源型城市的科学发展。绿色意味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放和共享是发展的美好追求和目标。科学发展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指路明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正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举。

  (二)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东北经济普遍下滑,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城市要想发展,必须要有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资源型城市属于一种爆发式的短期效应,要想让其具有竞争力,必须在资源外做文章,转型发展是不二选择。

  (三)实现常态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几年,在东北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既有外部营商环境不佳、市场经济落后的冲击,又有资源减产、产业单一的内生动力不足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这些资源型城市也要努力超越资源减产以来发展缓慢的步伐,转型发展已是现实必需。

  (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发展单纯依靠资源,随着资源的减产乃至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而人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转型发展上做文章,才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黑龙江省这些资源型城市而言,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四、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

  ***总书记两次对黑龙江省进行考察,提出了振兴东北的一系列思路,尤其是对黑龙江省提出要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因此,转型发展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探索适合黑龙江省情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加强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

  针对城市依资源而生、依资源而建的历史,按照国务院城市总体规划意见的要求,做好对大庆、四大煤城、伊春、大兴安岭地区的规划。目前国务院已对大庆市总体规划作出批示,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的总要求,总体上进行战略布局。伊春市区县合并业已完成,既整合了分散的城镇,又盘活了国有林场,从总体上是对资源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合理规划。城市功能的完善,需要突破原有资源分布地区的桎梏,在资源分布地区外兴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新动能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大多产业单一,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缺乏民营经济,在资源减产甚至枯竭时,亟需接续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等多元产业的替代。近年来,东北三省相继成立营商环境执法部门,为各类客商招商引资保驾护航。***总书记指出,黑龙江省需培育壮大新动能,不能再躺在资源上发展,即使是资源产业比如石油也要从“油头化尾”上下功夫。因此,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需要从宏观领域、战略思维角度出发,积极培育新的动能。目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正在积极谋划,如大庆市引入沃尔沃汽车、豫港龙泉铝业,鸡西的石墨烯产业都对经济正向拉动意义重大。

  (三)优化生态环境,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资源型城市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追求GDP,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四大煤城对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大规模的沉陷区;大庆相对来说,环境污染较小,但是大规模注水对地质、地下水循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在短期内完成的,需要时间的考验。以绿色为导向,资源产业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接续都围绕绿色、环保来发展,才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正确选择。

  (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放合作高地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经济合作和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建设开放合作高地,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大庆要积极与俄罗斯等国加强油气合作,目前中俄原油、天然气管道业已开通。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大庆、四大煤城、伊春等城市还需要加大开放力度,从全方位的角度,在教育、人文、多元产业上加强合作。

  当前,黑龙江省正处在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黑龙江省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真抓实干,走出一条符合龙江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EB/OL].政府网,(2013-11-12)[2019-05-1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547140.html.
  [2]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新华网,(2015-10-29)[2019-04-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260.html.
  [3] 谭浩俊.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振兴东北是盘很大的棋[EB/OL].(2016-05-27)[2019-05-17].中国经济网,http://views.ce.cn/view/ent/201605/27/t20160527_12085814.shtml.
  [4]戴学锋.从国际经验看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J].今日中国论坛,2009,(Z1).
  [5]曾坚,张彤彤.新常态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对策及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17,(1).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
原文出处:李潇,刘秀岩,齐才,关宇晴.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6):57-6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