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承德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5 共3363字
论文摘要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环首都农村地区现行脱贫工作措施,比如发展灌溉农业、壮大蔬菜花卉产业、鼓励牲畜养殖业、发展建材采矿等工业,在长期发展中都会对当地生态和首都饮水安全带来威胁;而现行生态建设措施,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禁牧禁伐、退出高污染工业等,难以进一步扩大效果并严重制约了当地下一步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要脱贫,就难以巩固已有的生态建设成果,要生态,就难以守住已有的脱贫工作成绩。这种矛盾成为了困扰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头等问题。

  环首都生态圈,特别是承德为北京上游地带,海拔相对较高,地处燕山山系,大部分为山区,此地生态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首都北京核心区域生存环境的优劣。2012 年笔者深入承德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共搜集到 3 个乡,9 个村的相关资料,回收了 540 份问卷。在丰宁县五道营乡走进农户实践调研,先后走访了九道沟村、十七道沟村、大四营村,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 191 份。在土城乡进行的实践调研,先后走访了三间房村、柳条沟村、四间房村等,发放并回收问卷 195 份。在汤河乡进行的实践调研,先后走访了汤河村、杨树沟村、上庙村等,发放并回收了 154 份问卷。经过这些天的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总体情况相对严峻,不容乐观。

  一、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一)访谈对象
  基本情况访谈对象的性别比例,男性有 287 人,女性有 253 人。

  当地的青壮年大部分已经到外地打工(主要目的地为承德、京、津),所以青年人数最少;调查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中年人,年龄分布在 40-55 岁,他们主要在村里种地,是真正的留守人员;另外还有一部分老人。据调查,当地人均耕地为 2 亩左右。

  (二)退耕还林及补偿情况
  调查显示有 195 户家庭曾经参加退耕还林,245 户没有参加;参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该地区地处山区,适于耕作的土地少,“把清水送到北京,把风沙留在丰宁”是当地人的高尚风格,为了保护环境当地人做出了很大牺牲。在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补偿措施的基本满意情况中,18户非常满意,353 户基本满意,157 户不满意,22 户十分不满意。对于补偿措施有很大意见的这 179 户,其中原因基本有两个:(1)补偿款不能如数如期交到农民手中。(2)退耕还林后,当地政府没有能够为农民提供充分的劳动力转移安置渠道。

  (三)调查对象是否经历过生态移民与移民原因
  有 104 户经历过生态移民,436 户没有经历生态移民。在 104 户生态移民中,由于人为原因(保护生态、国家规划)移民占 70%,由于自然原因(沙尘暴、干旱)移民占 30%.

  (四)对于禁止开山伐木的态度
  341 户十分理解,应予以保护;99 户认为无所谓;100户反对。大部分人们已经具备了环保意识,他们认为应该保护环境,各村村委会也都下大力气组织护林员巡山防火。

  (五)禁止种养的土地类型
  据调查,416户涉及禁止种养土地,其中292户是山坡地,83 户是平地,41 户是河滩地。400 余户农民认为禁用土地比较多,主要类型是山坡地,这与当地政府禁止开山伐木保护植被的政策一致。
  
  (六)当地的环境与污染状况
  21 户认为污染非常严重;65 户比较严重;218 户认为不太严重;220 户认为没有问题;16 户不知道。当地几乎没有企业,所以企业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很小,387 户认为企业对环境无影响,115 户认为有轻微影响,38 户认为有严重影响。绝大部分居民从事的都是农业或畜牧业,所以当地的环境整体基本没有污染。但是当地由于植被简单,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应加大保护力度。

  (七)村里生活用水与农业生产用水情况
  通过对三个乡问题的汇总,我们发现生活与农业生产用水在当地存在十分紧张的局面,自来水与农业机井还没有普及,吃井水靠天吃饭现象普遍,423 户认为用水紧张,117户认为用水不紧张。362 户地里的收成全靠老天;149 户耕地靠河流、河水灌溉;29 户喷灌。在有条件使用机井的少数区域,灌溉几乎全部采用漫灌方式,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二、农村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 一 ) 生存和生态的矛盾突显,在生存面前,百姓生态意识难以提高
  作为京津水源地,国家和地方政府又不断加大对这一地区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的限制,关停众多效益可观而耗水严重和排污标准低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这里的经济发展。有报告显示,迄今为止,在承德潮白河流域先后禁止的工业项目达 800 多项,造成每年利税损失十多亿。当地人少用水,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停止工业生产和资源开采。有些地区鼓励养殖业发展,但畜牧养殖每天需要大量的草料和饮水,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用玉米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畜牧场主收集村里各家的玉米秸秆的方式决定了养殖规模的有限性,同时当地的水资源主用供给京津,养殖业的饮水也成为较大的问题。

  (二)生态建设地是首都周边农村,而生态受益地是首都地区,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难以长久
  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为保护京津生态环境而使得承德地区的工业、农业、畜牧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老百姓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把清水送到北京,把风沙留在丰宁”是承德丰宁县的真实写照。生态建设地是首都周边农村,而生态受益地是首都地区,群众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难以长久,建设地与受益地的严重脱节,环首都周边农村地区的补偿很少,农民没有从生态建设中得到实惠,工作的可持续性不容易推进。

  (三)资金缺乏是生态建设的关键,群众干劲难以保证
  同样的荒山造林,北京与我省的补偿标准相差数十倍。在北京,给农民的生态补助金是每亩 1000-3000 元,而河北省每亩只有 50 元。因为钱太少,一些县乡只能买小树苗,成活率不高,一般得补植才能保证成活,而补植是没有补助的。长期的资金匮乏,使得地方政府心有余力不足,普通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致使承德生态环境的改善举步维艰。按照现有模式,承德生态环境难有起色;长期来看,甚至可能出现生态进一步恶化的危险。按劳分配,付出者受益,承德地区应当为生态建设和发展权益的损失得到补偿;按得付费,享受者付出,京津地区应当为承德支付报酬,这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三、生态与经济协调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立生态补偿基金,为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长久有效的资金保障
  生态补偿基金由国家、当地政府、京津受益地区、受益产业、公共支持和非政府组织支持等提供,提供金额由国家委托专业人员经统计计算规定,提供的资金分为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建设成本、外部成本和保障村民收入水平的发展成本等,直接补偿到当地进行生态建设。

  (二)政府以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将资金委托给专业团队研究考察
  在此团队进行恢复植被恢复草皮的同时,应该有必要的第三方或者称为监理方进行监督,而恢复生态的工人可以直接是当地村民,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农民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又能有效的进行生态恢复。

  (三)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整体迁移
  迁移后进行产业转移,一部分可以参与生态建设,另一部分积极进行旅游服务业。旅游产品尤其是手工饰品制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引大量村民,同时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根据当地风俗,涮羊肉、烤羊排、烤全羊等特色小吃也可以积极发展,吸引游客等。

  (四)“生态产品”理论和政策是协调矛盾的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 号)》指出,以生态养护为主要目标的地区应着力提供生态产品。并明确指出:“生态产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一样,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的主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等。”,“政府代表人民购买这类地区提供的生态产品”.

  这里的“生态产品”就是张承地区的环首都生态圈建设的结果,是张承地区的首都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地保护工作的结果,也是张承地区的首都风沙源治理和风沙防护工作的结果。“政府代表人民购买这类地区提供的生态产品”就是北京的付费原理和付费政策。“生态产品”原理和政策可以有效协调环首都贫困圈脱贫工作和环首都生态圈建设工作的矛盾问题:国家把环首都生态圈所含地域划列为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主要从事生态产品生产,不再从事对生态有害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生产,国家购买这类地区提供的生态产品,最终就可以使环首都贫困带脱贫,成功建设为环首都生态圈。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生态可持续发展论文
返回:可持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