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程度是正相关,绿色经济发展既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促进了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与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坚持以人为本等方面是一脉相承是,但是绿色经济发展是不能代替生态文明建设的。
3.1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阻碍,因此,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是相互联系着的。
3.1.1 产生背景的一致性。
人类置身于自然的客观物质世界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一体。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形成使人们开始狂热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财富与福利的表征,是人们的攀比对象,但它没有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其中,不统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显示国民收入总量,经济的增长不可持续。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化、生态成本增加、生产发展难以为继,人们的基本生命保障面临威胁,同时恶劣的生态环境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环境恶化导致社会矛盾,资源争夺引发国际冲突、人民生活幸福感骤降,国际社会也动荡不安。在严峻的发展现实面前,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21 世纪的中国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切实解决好贫富不均、社会公平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又要维护生态平衡,切实解决好生态问题。但自然环境脆弱、人口众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监管滞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制约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缓解本国的生态危机,完全不顾忌其他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安全,想方设法向其他国家转移具有强烈污染性的废弃物以及生活、生产垃圾,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巨大"垃圾袋".环境问题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核心问题。绿色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产生于如此严峻的现实背景下,是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的有效措施,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首要关键就是充分的了解其症结在于利益冲突,即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利益关系。积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解决好全球性的环境与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催生了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在人类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使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各自自身的的客观规律发展生产。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二者共同应对挑战,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3.1.2 实现过程的同一性。
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存在统一性,在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绿色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高级的系统,其包括生产要素、生产结构、生产效率、发展的动力、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等广泛内涵,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全方位的。绿色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发展重视经济规模的扩大、强调各系统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坚持以人为本,在重视人的权利的同时照顾到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其要求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作用要有机整合,供求总量和结构要平衡合理,产需衔接连贯密切,经济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最终使得全体人民能够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物质文化成果。由此可以得出,绿色经济发展的的的度量方式也同时体现着生态文明的要求:人民参与发展的程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的演进、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生态文明化程度。二者的实现过程具有同一性,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重视生态文明,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协调程度,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3.1.3 总体目标的趋同性。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都强调和谐,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中国人的共同梦想。绿色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绩效,在经济发展中同时追求生态和谐和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经济、社会这三者的协调发展,按照一定的结构优化的原则组成一个整体,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可见,这二者之间是存在着必然的相互联系,绿色经济发展思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调节各系统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期突破有限的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实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谋求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使得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绿色经济的转型激发着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与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更加和谐的关系。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强盛中国的建设,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我们有百倍的勇气、百倍的信心,从绿色经济发展入手,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最大限度的动员所有的中国力量,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轮长征中。
3.2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区别。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充分肯定二者的相互联系的同时,也应该明确他们二者之间的相互区别。
3.2.1 涵盖范围不同。
环境问题已经从社会的边缘问题上升为社会的中心问题,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为了解决环境生态问题而提出的,但其涵盖的范围是有所区别的。
绿色经济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身心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的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以绿色经济为基础,促进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政治的协调发展,防止盲目追求生产增长造成生态危机和社会分裂。其主要包含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促进产业部门的绿色化,技术的清洁化,将绿色经济理念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我国建设的战略布局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求必须正确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包含了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四层含义,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复合体。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事关促进和真正实现人的健康与全面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设高度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路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根本条件,是使得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3.2.2 侧重点不同。
绿色经济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它在分析、比较各种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发展方式。绿色经济发展洞察到资源枯竭、环境危机和发展困境都在于工业文明不当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强调绿色的经济活动,以发展为基本点,通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
绿色经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资源利用方式,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强调经济发展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一致,在时间上,绿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准备和积累;在空间上,绿色经济的发展强调区域之间协调一致,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符合自身的绿色经济发展策略和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定位,明确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实现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生态文明建设则侧重于意识形态方面。生态文明概念在刚刚提出来时,有的学者将生态文明建设置身于世界,在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时未将生态文明理论与社会主义性质联系起来,或者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同等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超越,是一种更文明、更高级、更有利于生态自然的文明形态,代表了一种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理想。
我党十八大的召开,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积极建设"美丽中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3.2.3 基本特征不同。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绿色经济以绿色产业、绿色经营、绿色战略为载体,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的一系列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健康的共同发展。政府与各种社会组织都在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投资走向"绿色",使投资出现"绿色倾向".其次,实施绿色经济战略的重中之重就是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涉及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级产业。政府推出了许多的激励措施,加强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技术改革创新和优化进步,深化人们对绿色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促进各产业部门的"绿色化"转变。实现经济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的发展,切实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绿色产业的发展与调整是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突破点,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的绿色经济充分体现了新型经济可再生、易循环、用料省、讲环保等特点,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绿色经济发展以绿色技术作为支撑。绿色技术是指企业在设计生产产品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利用生态平衡技术和物质循环、能量守恒原理,设计易于拆卸、分解、重复利用的产品,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持久利用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耗竭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被淘汰。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为手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
3.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
绿色经济是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通过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明需要物质的支撑,而生态文明建设又以其理论高度指导着绿色经济发展的转型,促使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3.1 绿色经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绿色经济发展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方向。绿色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从"思想"到"战略"的转变的产物,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动力、归宿和标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的生产方式培育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以石器为标志的原始生产方式培育了原始文明,以铁器为标志的手工工具生产方式培育了农业文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大机器生产方式培育了工业文明,现如今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生态生产方式将培育起生态文明。这种高新技术的生态生产方式就是绿色经济,它是一种全新的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以前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彻底革命,它是在总结国内外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强调,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对文明理念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依据现实经验的不断积累而进行着理论创新,由此,正是现阶段绿色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的理论方向。
绿色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绿色经济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绿色经济发展减少了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将经济效益差、技术水平低的产业结构转向经济效益好,技术水平高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资源环境消耗尽量少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绿色经济发展通过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增加经济效益,通过不断结合科技含量高、污染少或有效治理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通过服务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积累,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发现问题,绿色经济发展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没有绿色经济发展这个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空中楼阁,生态文明就没有生机,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绿色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绿色经济发展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自始至终鲜明地、全方位地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价值的道德性,既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也实现了生态资本增殖的可持续经济。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绿色经济发展在顺应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发展经济,根据自然界本身的承载能力,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得以长期保持重复再利用的关系。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互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绿色经济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而且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最佳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
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从根本上促进了我国生态、经济社会这一有机整体和谐快速地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3.3.2 生态文明建设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单独论述,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同纳入"五位一体"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中,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协调稳定地发展生态与经济,以生态保护约束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向,由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向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向,将环境保护提升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的技术政策,积极指导绿色经济发展方向;将绿色经济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中,根据产业发展的目标,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采取鼓励措施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实现规模经营,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年,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资源,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社会系统性工程,涉及国家的产业、税收、金融、经济、贸易以及投资体制等各个方面,需要结合国情,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经济政策体系。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也没有固定的样板与模式,不同国家与地区在社会制度、社会发展水平、生产方式、运行机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道德信仰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出现不同的路径形态,形成多种路径模式。因此,为了保护未来长期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为了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经济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制定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及绿色经济推进路线,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协调、繁荣的生态时代。
在经历长达 100 多年的沉寂之后,中华民族涅盘重生,在 21 世纪新时代迎来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重要历史机遇。中华文化的生态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先进理念将在中华民族高超的融通能力与和谐智慧的推动下,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模式。中共十八大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的勇气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人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是人类探索生存与发展方式的一种难得的样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理念的引导下,经济发展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向自然宣战"等理念,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谐的体现就是"美丽",是天、地、人、自然、社会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美丽的社会引导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绿色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3.3.3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生产方式的进步就不可能有社会进步,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根本谈不上有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是由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理念,是人类一步步达成的共识,越演越烈的环境生态问题羁绊住了我们发展的脚步,绿色经济发展的产生便是是由于遇到了经济、能源、人口、粮食、金融危机等多重危机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而提出的方法,是为了解决阻碍生态文明目标实现的手段,绿色经济发展是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绿色经济发展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实,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或者转变不到位,生态文明就无从谈起。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检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和谐是人类社会的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准确把握,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事物之间正是由于彼此联系才能得以存在,离开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将不复存在。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在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根本关系的基础上,从而对事物内在特质进行了根本性概括,反映着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体现人类价值终极追求。只有和谐人类生命创造才能得以彰显。由此,我们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政策和行动,发展绿色产业,引导绿色消费,力图在促进增长和就业、加大环境保护、保障社会公平的同时,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和社会包容的可持续未来。
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发展之中,统一于人民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体现了我们以实际行动切实建设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结论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自身等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难题,而融资性担保行业成为了缓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选项。从银行方面来讲,融资担保活动充分降低了...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利用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没有形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道德意识较为薄弱。高等院校是进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
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追求短期以及自身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及整个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而推动中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四)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的概念界定。ThomasCDaffern认为,绿色大学是建立在优秀学院的最高标准之上的一个发展的,激进的,神圣的教育论坛,目的是为追求更高的知识和学问,它调查、研究、学习并传播与绿色思想、绿色行动、绿色习惯相关系的知...
一、引言根据2012年6月巴西里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决定而成立的专门就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开展系统工作的联合国开放工作组(OWG)已经召集了一系列会议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零稿方案④.在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进程中,学术团体、非政府机构和...
传统建材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室内装修中毒事故频发,由于建筑建设和室内装修过程当中传统建材的应用使得人们的身体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题目: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施的必要性二、我国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生态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五、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生态环境是人...
生态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虽然生态环境破坏并不像今天这样严重,其文献中对生态经济思想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系统论述,但是解读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在他的许多着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经济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坚...
第5章凤凰光学绩效评估及发展战略研究5.1绩效评估5.1.1实施绩效评价的作用通过对国防军工企业过程中的相关措施进行评估和判断,可以进一步判断,国防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措施,那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价值大一些,哪些价...
1绿色经济发展及其伦理内核。绿色经济发展是以人为本,遵循生态、经济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本章通过发展观的逐渐演变,以及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内涵、绿色经济的类型、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等进行解析,更清晰地展现出绿色经济发展可以更好的发展生产力、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