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差异论文(热门范文8篇)之第七篇
摘要:中西方绘画作为世界艺术的两大体系, 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二者在绘画技法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类精神世界融入绘画中, 就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因此, 就导致中西方绘画在题材的选择、表现技巧、线条运用、“点”的运用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西方绘画在选材、表现技巧、线条等方面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文化,天人合一,象征,明暗法
分别以中国水墨画和欧洲油画为代表的中、西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大体系。所谓艺术都是人类精神世界外显的产物, 都是由人类最原始的感性主观意识产生的。所以, 在精神层面上, 中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相似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越来越大, 导致中西绘画艺术在绘画形式、图像、线条、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区别。所以, 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正确认识必须从二者的差异性开始。
1 差异形成原因
导致中西方绘画存在很大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两者之间的文化不同。中华民族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自然”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以传统的农耕生活为基础, 以一种热爱自然热爱内心世界的心理状态立于宇宙之中。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强调相互之间的不可分离和契合状态, 崇尚传统的“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 中国的绘画艺术追求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往往习惯于借助自然界的物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 讲究“情景交融”, 由此形成了中国画的“意象”艺术思维。因此, 在绘画的整体风格上都是比较舒畅、委婉、安静的。
而西方的海岛文化决定了西方民族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狂放气息。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相反, 它主张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西方人的思维中:人是属于大自然的, 但是人也是大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产物, 所以人并不是自然的附庸物品, 不应该受到自然的约束。因此, 西方人普遍崇尚与大自然之间的斗争, 试图以自身的力量征服自然。西方的古典绘画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所以其绘画主要以宣传宗教思想为主要目的, 借助光、色、空气造型来表现物我对立的思想, 在绘画的整体风格上一般呈现出壮美、崇高、狂放之感。
2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2.1 绘画题材差异
中国画讲究“以造化为师”, 往往喜欢从自然中选取作画题材。例如, 现实的山水、花鸟、走兽等, 借助这些题材来抒发画家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 并对画作寄予自身对现实的期盼和渴求, 企图在画中创造一个符合主观感受的理想化世界。由于大部分中国画的目的主要是抒情, 所以一般画家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和感受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 遵循客观的生活逻辑, 对题材进行提炼加工, 采用“遗貌取神”的创作方法, 以水墨、泼墨等写意作画, 高度追求抽象意蕴。
早期的西方绘画的基础是基督教的宗教文化, 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以表现宗教思想为主体, 大部分都是《圣经》中关于圣徒们的传说, 在题材上具有一定局限性。而少数以世俗生活为主题的画作也都是为了表现古希腊神话中英勇和献身的罗马英雄的故事。早期西方绘画的特点是题材与现实完全脱离, 绘画独立于自然之外, 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 虽然仍旧以宗教故事为题材, 但是画家已经开始注重从题材中传递出真实、生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2 绘画表现技法的差异
中国的绘画注重语言要素在艺术中的体现。例如, 章法结构、韵律、比例、对称等都可成为绘画的主要因素, 同时也结合诗歌等文学要素, 以细腻的手法和奔放的笔墨气势彰显出人类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 是一种重意境的内在精神表现过程。而西方绘画则是重再现而轻表现, 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和赏析, 同时也注重时空与光色对绘画艺术的构图作用, 对事物的刻画完全依从于事物的自然属性。例如, 在人物描绘上, 西方绘画一般会参照现实的光的对比度和色调来刻画出具有温度的人物形象, 而中国绘画对此则讲究神似, 而不追求形似, 只需要把握人物的神态, 即可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中国的绘画在写意的同时也注重表现一定象征意义, 大多以自然景观来寄托内心的情感, 通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 体现在人生观、哲学观等方面的感悟。而西方绘画虽然也注重象征意义的表达, 但其表达方式往往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 容易造成理解的障碍。所以在这一方面, 中国绘画比西方绘画更具有优势。
2.3 线条运用的差异
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来看, 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题材的作用, 线是塑造物体形象的必需成分。中西方绘画对线的运用具有相似性, 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画就是典型的线描的艺术, 在人物、花鸟等构图上都广泛运用到白描的手法进行勾勒, 对于线条的用法多样, 有虚、有实、有主、有次, 且运用范围广, 不受自然光线的影响, 并且能在视觉上形成很明显的差异, 将形体进行区分, 直接清晰地刻画出形体的轮廓及部分细致的部位, 使人们对其产生较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中国画的构图最主要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的有效结合, 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散点透视。虽然是对环境式景物的衔接, 看似“散”, 但却充分体现了线性的空间构图, 从画作整体上看来, 画面具有节奏感和和谐感, 能从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完美连接, 带来无穷的意蕴美。
西方绘画注重对光线的运用, 强调以色调的明暗为基础来把握物体的空间透视规律, 形成与现实环境完全契合的立体空间观念。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 其对于线描的运用也发生变化, 素描更强调光线的明暗对比, 画面也由二维的视觉感向三维的立体感发展。总体来看, 西方绘画较之东方绘画最显着的差异是前者透视学、明暗法等自然科学运用到绘画中, 形成高度的立体感。
2.4“点”的差异
中国着名艺术家潘天寿先生说:“画事用笔, 不外点、线、面三者, 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 面亦由点扩大而得, 所谓积点成线, 扩点成面是也。”所以, 在绘画中, “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在传统的中国画中, “点”与“线”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线”是绘画的灵魂, 在中国画中所展示的优美和丰富性是无可替代的, 但“线”由“点”所产生, 后者缩短了前者的行笔过程, 也不同程度地夸大或缩小了起笔、收笔的动作, 使得“点”中蕴含了“线”的优美和典雅, 由此形成中国绘画中丰富而独特的点法。西方绘画中则更注重“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西方绘画建立在科学与理性基础上的绘画技法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偏向于结构和体积的关系。所以, 由“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随意的扁平状态, 很大程度上都受到“面”的影响。虽然如此, 但是“点”在西方绘画中始终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
中西方绘画艺术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衍生而来。因此各具特点, 但目前世界逐渐趋于一体化, 对文化艺术的认同感也逐渐加深, 在这样的全球语境下, 中西方绘画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融合性, 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呈现出相互借鉴学习的态势。但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即便绘画方法再发展, 各自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文化也将一直伴随着绘画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李华民.中西方绘画差异成因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6) .
[2]王冶.浅析中西方文化对中西方绘画的影响[J].神州, 2013 (29) .
[3]叶仲凯.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J].统计与管理, 2013 (03) .
中国绘画艺术在西部曾有过历史性的辉煌。早在六千多年前已开始形成中国西部丝绸之路.这条总长七千多公里的古代东西交通干道及其支路,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曾经不仅把火药、造纸、印刷术、丝绸与地中海带来的葡萄、石榴、胡萝卜相互馈赠,而且将灿烂...
花鸟画是我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得到完善与丰富。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奴隶社会、秦汉、唐朝、五代等多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绘画特征各不相同,是画科和艺术追求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三章朱德庸漫画现实意义及文化意蕴着名漫画家缪印堂先生说:漫画让你明辨是非,成为正直正派的人;漫画让你思维敏捷,成为聪明机智的人;漫画让你风趣幽默,成为开朗乐观的人。在朱德庸的漫画作品中,既有对爱情、婚姻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生活的揭示,...
由于中西方国情和传统文化的不同, 中西方绘画在空间意识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笔者对中西方绘画的空间意识进行比较, 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之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
陶瓷绘画是带着标签的中国艺术,既展示了陶瓷的独特魅力,又彰显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将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陶瓷绘画作为艺术品逐渐走俏,陶瓷的冷艳与绘画的张扬结合起来,如彩云追月,似烟雨飘花。陶瓷作为绘画艺术的载体,把绘画艺术通...
结论绘本,就是有图有文字的书。它有以下基本特点:1、绘本的应该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图画早期是以手绘为主,后来发展就有了木刻本、石刻本、铜刻本、直到机器印刷和电子印刷等形态。2、绘本的题材内容丰富,有诗歌、经文、小说故事等多种内容。3、绘本能...
瑶族神像画是师公在举行道场时悬挂在神坛的仪式画像, 其描绘的内容主要是巫道释儒等教神灵以及瑶族信奉的鬼神和祖先, 也有反映道场场景的画像和反映历史的风俗画。...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宝贵资源,大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创作绘本作品,不仅有利于丰富国内文化产品,还可以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大理巍山甲马在色彩的选择上多会选择黑白,黑白在画作中给人以严肃、谨慎、刚烈的冲击感,黑与白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转换,使得构图更加突出,简单明确的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