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1-07 共3336字
论文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所造成的四肢瘫痪(颈椎损伤)和截瘫(胸腰椎损伤)多由于各种外伤引起,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与临床传统科室患者不同,它是经过一般医学治疗后自理生活和就业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以致独立生活有困难的各种残疾,患者致残后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变化,为此,本科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8月入住本科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患者。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致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②年龄>20岁;③意识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④排除神经精神障碍。共纳入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0岁。病种:SCI颈段损伤ASIA分级B级20例,SCI胸段损伤A-SIA分级A级30例,SCI腰段损伤ASIA分级B级30例。8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状况、自理能力、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之后出院前1 d再次进行该项评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包括皮肤护理、康复训练、良肢位训练、体位变换、呼吸及排痰训练、大小便的处理、健康教育等。

  具体心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特指护士与患者在护理与被护理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不仅调节着患者的心理需要和行为,同时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入院时护士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热情地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好床位,告知住院相关事宜,带其熟悉病房环境,能让患者对陌生环境不再恐惧。真诚地关心患者,经常和患者谈心,了解其所想,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解答其提出的各种问题,理解其内心感受,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能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从而使患者重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2.2 心理疏导 脊髓损伤患者中有的还很年轻担心以后找不到对象,有的患者上有老下有小,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变成残疾人,还要时时担心家里的生计,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等情绪,我们应做好倾听者,认真地听患者倾诉,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对心理障碍大又不愿说出的患者应多谈心交流使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减轻其压力。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和实践,心理护理在帮助患者康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1.2.3 制定康复目标,增强患者自信心 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常急功近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易丧失信心,某些患者因不知怎么锻炼而倍感迷茫。康复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小组,以Team工作形式进行讨论,据患者病情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患者按各阶段目标进行有计划的康复锻炼,患者在病房时,由护士进行康复计划的延续督导实施和鼓励,增强患者自信心。脊髓损伤患者的计划:①入院后进行功能评定;②制订康复目标;③实施康复治疗;④再评定;⑤决定康复去向。

  1.2.4 家庭社会的支持性治疗 社会的关心、家庭的支持和心理的疏导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家庭治疗家认为,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除了受生物或心理社会因素制约外,还与不良的家庭内情感及观念交流模式有关,这些模式的改善将对病情产生有益的影响。选择患者最信赖且对患者最有影响力的人来照顾患者,除了生活上细致照顾外更应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以积极的语言开导患者,督促患者做好康复训练,从细节的照顾上来体现爱护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的可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 认知的重建 由于观念及价值观的偏差,部分患者对残疾带有偏见,认为残疾就失去了尊严,不参加工作、不进行社会交往、不愿见朋友。对这部分患者要帮助挖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做好回归社会前准备期工作,如轮椅操作、转移、肌力增强训练等。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自信心,克服了自卑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残疾后的人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坦然面对残疾和未来。

  1.2.6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对量表评分高(SDL-90≥3.5)的患者,除上述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及医生每日查房治疗外,请精神专科或心理咨询师会诊后再予相关对症治疗。

  1.2.7 做好健康教育 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的特点及预后。当患者病情比较稳定,并且有一定心理承受能力时,逐步向其透露真实情况,给患者一个自己认识残疾、接受残疾的时间,以有利于患者心理的稳定。患者接受伤残现实后,帮助其正确认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康复训练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锻炼,重新建立价值取向,坦然面对并接受现实。

  1.3 评价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分数越高代表阳性率越高,症状就越严重。评定前向患者说明测评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的同意,由同一护师采用统一指导语,于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 d进行评定,由受试者独立完成,不能填写者由测评护师按患者的回答协助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患者 SCL-90 各因子比较情况,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3 讨论

  3.1 脊髓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截瘫,外伤导致躯体痛苦、伤残,失去工作能力,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强烈而突然的心理压力会造成机体的唤醒不足,使身心功能突然发生障碍或崩溃。且截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

  消极的情绪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活动失调,会产生抑郁、焦虑、消极、抱怨、睡眠障碍等心理障碍及人格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伴随其后的人生历程。可能导致生活危机或其它精神危机,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3.2 心理行为干预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的表1显示,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各因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说明心理干预能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各因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说明心理干预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心理状态。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缓解了心理冲突,能全身心地放松,心理产生了安全感,主动积极配合的合作度也随之提高,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对其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受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的影响极大,人不仅有生物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因此,在康复过程中,既要注重人的生物性因素,又要关注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不仅有赖于生物机能的良好功能,同时,也有赖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平衡发展。随着工业交通的发达,竞赛性高难度运动的发展,地震和局部战争的难以避免,脊髓损伤者的数量不会越来越少,而是不断增多。使这样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得到最合适的康复治疗、最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所带来的对其身心及社会功能的消极影响。对脊髓损伤患者予以及时心理护理,帮助其应对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和问题,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为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做准备。

  4 小结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需要比一般患者渴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关怀,做到理解患者、关心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及心理护理,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赖感,从而调动他们自身潜在的康复能力,激发信心,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树立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残疾所带来的对身心及社会功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汪家锤.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
  2 肖莉,黄海英,左虹.心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08,1:87~89.
  3 廖之明,胡珍,田华,等.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5:143~144.
  4 李建军.综合康复学[M].北京:求真出版社,2009:488~489.
  5 张明岛.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5~180.
  6 王晓阳,李玉琢.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67~70.
  7 谢秋菊.临床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52~154.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返回: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