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精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10-29 共804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课改的加快,时代在召唤"创新意识、探究意识"的新形势下,对于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第一篇:探讨交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应用型人才的影响

  摘要: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应用型本科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经验,分析交通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交通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从整合碎片化知识、提升授课水平、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个方面出发对交通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交通设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领域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机动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正引领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科技创新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对交通工程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重要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交通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交通设计课程有交通规划、交通系统分析、交通设施设计、交通安全等课程,由此可见该课程在交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实际运作的交通系统时,分析研究系统存在的各类问题、设计可行的基本对策并制定优化解决方案的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交通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已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对交通设计这门核心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效。本文依据近年来交通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交通设计人才素质需求的特点,结合交通工程学科涉及范围广、专业研究领域较多的特点,在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校情的基础上,探讨交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

  1 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课程知识点相对分散,学生难以深入学习

  交通设计这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具体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因设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导致课程知识点会相对比较分散。同时,授课课时有限,授课教师只能根据课时着重安排讲授重点、难点的知识,而对于一些较浅显的知识点甚至可能直接略过或布置学生课后自学。此外,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处理不同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分析和解决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使得同一个问题产生的结论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甚至这些结论之间很难相互支持或补充,从而让学生感到困惑不已。

  1.2 授课水平的差异,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

  交通设计课程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常常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优化,促进学生对众多零散知识点的学习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但目前大班化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利于教师开展分析、研究、讨论等教学交流活动。此外,虽然授课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实践性、专业性。但由于不同教师的实践经历、专业背景、个人擅长专业方向的差异可能造成对同一问题的分解角度、讲解的深度等的不同,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喜好和效果。

  1.3 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进行理论授课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的主导方式,这种授课方式的最大不足呈现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授课内容以讲解教材知识点及教材案例为主,而与实际工作联系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消化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导致学习过程枯燥、课堂听课氛围不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主观能动性长期得不到锻炼,以致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要求。

1.png

  2 课程的改革建议

  2.1 整合碎片化知识,打破各课程的孤立状态

  交通设计课程是综合运用能力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建议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前后知识点的讲授,使得学生对课程知识结构的学习能够达到更为清晰而完整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借助知到、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的优秀教学资源开展学生的线上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交通设计课程的现有网络教学资源是教材编着教师团队集体制作完成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合。基于慕课等教学平台开展课堂辅助教学的重点是要处理好慕课等线上课和课堂线下课之间知识点的有机衔接与相互补充、完善。

  在安排慕课等平台资源的知识点学习任务时,建议优先选择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容易的零散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课后的提前学习,对课程的这些基本概念、方法、原理等知识点有初步的理解。但不建议所有理论知识点的学习都通过慕课等平台资源开展,特别是对于诸如设计对象的基本时空特征、工程设计方法的运用、基于多因素考虑的协调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应用慕课资源很难将工程实际背景、设计的具体需求、设计的主要思想等设计环节问题一一阐述到位,这部分内容建议以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主。对教学目标而言,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比较重要,同时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的内容,则需要采用慕课等资源辅助预习结合课堂授课教师的再讲解或课堂研讨活动的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课堂授课应将这些基本知识点与富有拓展性启发性的内容结合起来,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学习思维的目的。

  此外,教师在课堂讲授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本课程教材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甚至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融合的需要。因为教师往往是按照教材编着的章节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分块传递,对学生而言,他们从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是碎片化的知识,学到的不是“知识面”而仅仅是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当他们在课程设计环节或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需要面对综合复杂的实际交通设计问题时,很难对这些复杂的交通问题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研判和高水平的设计。而通过课程内容甚至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机梳理、整合,可以解决目前授课过程中出现的课程内容重复与冗余的问题,能够有效衔接不同的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在一些相关的概念、类似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方案设计等方面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融合,从而使各门相对独立的专业课程之间更具衔接联系性、补充辅助性、专业整体性,有利于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碎片化、各课程孤立状态的问题,同时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2.2 提升授课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比以往更需要能够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发展变化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内涵建设的程度、办学质量效果等问题逐渐显现。而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逐步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的关键。所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决定一个高校能否真正实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优秀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关键要素。

  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安排各专业任课教师定期参加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和赴专业相关企业实践等方式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可以把赴企业实践作为青年教师评定职称的条件之一,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从而形成一支高校教师、企事业工程师等资格兼具的,同时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交通设计课程是一门整合各种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之外,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打开学习大门的最佳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富有创新性和吸引性的教学案例、生动描述课程的详细背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交通设计课程的兴趣。

  此外,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有所认识与了解,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知识传播媒介的角色。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充电”,以便能及时将本学科本课程的国际国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也可向学生提供交通设计课程相关的拓展性资源,如学校电子图书馆的阅读资料、交通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交通领域的着名学者等,并鼓励学生主动查找搜集设计的文献资料,通过大量的阅读分析,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取长补短,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有机结合。

  2.3 注重对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合目前各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交通设计课程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教学内容方面,适度拓展课题教学内容,构建更完善更符合学生创新发展需求的教学体系;实时引入课程相关的工程实践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多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方法,如翻转式的课堂教学、案例引入式教学、组队讨论式教学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改进、提升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观察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互助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通过分析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等高校的交通设计课程及整个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从高校教学体系、教师授课能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角度出发,探究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项乔君,顾欣,马永锋,等“交通设计”课程案例建设及教学方法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S1):143-145.

  [2]赵胜男于创新教育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 2014(36):46,44.

  [3]马莹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交通设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3):343-346.

  [4]立恒,郭静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交通设计课程合并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 2017(11):60-62.68.

  [5]郑来,章锡俏,孟祥海,等.面向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交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57-158.

  [6]巩舜妹,冯松宝,丁点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交通设计》课程教学创新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 2020,28(30):145-146.

  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第二篇:基于烟台地域文化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基于烟台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与探索,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专业核心课、专业考察课,以及毕业设计进行改革。达到打破传统教学内容模式化,深入实践教学,传承地域文化,发展专业特色,加强校际差异化,提升学生文化深度,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Yantai, th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courses, and the reform of graduation desig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tent pattern, in-depth practice teaching, inherit regional culture, develop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inter-school differentiation, enhance the depth of students' culture,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引言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更应该研究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作为专业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本文将烟台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引导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关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创作出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具备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1 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的视觉设计基础、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优秀的专业素质、广阔的专业视野、创新的开拓能力的,能以专业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乘着新媒体的迅猛趋势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各个高校纷纷开设了视觉传达相关专业。

  地域文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发展影响深远,通过地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专业特性,可以将设计成果知识转化,并且服务地方经济,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本科院校的教学顶层设计。

  但是目前地域文化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地域文化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与衔接,不能形成特色专业;其次,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产业市场缺乏对接,使得优秀的教学成果不能转化并投放市场,导致学生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1]。

  2 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意义

  2.1 传承、创新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

  地域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以及特定的人文环境。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精神、文化的符号象征,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地方高校是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使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保护,并能得到创新发展,同时满足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产品的需求,对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力量。

  2.2 打破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模式化,增强学科的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作为地方高校的文化核心,为地方高校教育提供观念引领和行动指导。而作为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养成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影响。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能打破现有的定向模式,增强学科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使课堂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将富有地域文化的教学成果转化为创新的文化创意产品[2]。

  2.3 有利于创建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认识到地域文化在专业教育中的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应注重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特色。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深入开展地域文化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还能够弘扬地域文化,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在同类本科院校中,创建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的专业办学特色,形成学科优势。

  3 烟台地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烟台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代表性的海洋文化、渔捕文化,独特的胶东民俗文化、开埠文化,以及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和仙道文化等。目前烟台的地域文化产业市场,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显示出独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但是受到地域限制,影响范围及力度不大,传播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同时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传承与发展缓慢,需要进行不断探索[3]。

  当今,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更注重面向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一味追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得艺术设计教育中文化内涵越来越不受重视。长期以来,烟台地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模式化,校级之间差异性差,忽视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不能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为导向,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课程目前的实践内容往往为学生自拟题目或各任课教师命题,虽然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学内容模式化,实践教学不够深入,忽视了烟台地域文化的因素,整体缺乏文化内涵,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缺陷。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是对一线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传统的考察内容只达到了提升专业知识、视野开阔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学生对烟台地域文化的认识,在培养学生文化内涵与文化深度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毕业设计课选题大多是由学生与导师商议拟定的,这种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使得各高校间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同小异,差异性很小。

1.png

  4 烟台地域文化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架构、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指导教师对于烟台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教学成果的转化等关键问题,提出如下策略:

  4.1 修订现有的教学大纲

  基于烟台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体现对烟台地域文化进行创新表现与应用。在专业考察课的考察目的与任务中,增加对烟台地域文化的实地考察与学习。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主动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意识。

  4.2 重新架构课程内容

  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将烟台地域文化的历史、分类、特点等内容加入理论环节,将烟台传统地域文化主题贯穿于专业课程中,如融入烟台老字号品牌系列包装设计、烟台老字号品牌宣传招贴设计、烟台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等项目,使课程内容与服务烟台地方文化经济挂钩;将烟台地域文化融入课程的选题、调研、创作、制作等各个实践环节,通过学习烟台传统地域文化,分析、提炼烟台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专业考察课中,加入对考察烟台地域文化的考察内容。对烟台地区的工艺品、地域性文创产品的实地考察,对民俗博物馆、文化馆的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在全面了解烟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的可能性。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风俗人情,了解烟台地域特色文化市场,为下一步毕业设计、创作积累素材。

  4.3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将对烟台地域文化的创新表现纳入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以及毕业设计的考核内容,考核学生对于烟台地域文化的了解情况,对于烟台地域文化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学生对传统的烟台地域文化的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不仅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还要在课程考核中加大文化内涵考核的比重分值,使学生更加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体现。

  5 结语

  烟台地域文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色发展影响深远,对烟台地域文化进行系统、科学地归纳、整合,优化专业课程内容,打破烟台地方艺术院校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模式化的现象。将烟台地域文化资源与实际训练目标整合在一起,既有助于实现课程的文化内涵价值,还有助于实现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及素养的训练价值。通过烟台地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专业特性,可以将设计成果知识转化,并且服务地方经济,这也是当下视觉传达设计本科专业教学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赵健应用型高校开展地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方法[J]教育评论,2018(10):31-34

  [2]刘凤鸣胶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5,(4):11-16

  [3]边璐.胶东文化视阈下的高校文化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18,(24):15-17.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