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调研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1-07 共1710字
论文摘要

  1 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开始出现。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地区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为养家糊口而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此也产生了一大批的“留守儿童”,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 2000 万人,且呈增长趋势。由于农民工进城不能整体搬移,所以只能将子女委托他人,进而儿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来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现在农村儿童的普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巨大群体,所出现的问题已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被调查时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积在 6 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但是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观点不一。有人将年龄上限设定为 16 周岁,认为 16 周岁以下的儿童才叫留守儿童。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的学者吴霓等人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一文中对此持相同观点,所不同的是,吴霓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年龄做了下线的界定,将年龄限定在6- 16 岁。而叶敬忠等学者将留守儿童的年龄上限界定在18 周岁,他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村地方的未满 18 岁的孩子。本次调查所研究的对象就是未满 18 岁的农村留守儿童。

  2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状况

  随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的情感健康状况也备受关注。在本次调查的 97 名农村留守儿童当中,他们在处理平时与监护人有矛盾的情况时,采取吵架的方式有 13 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13.9% ,采取闷不吭声的方式有 44 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45.4%。采取向父母诉苦的方式有 17 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17.5%。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人数有 23 人,占到总被调查人数的23.7,具体见表 1。

  论文摘要

  在调查的 97 名留守儿童当中,当被调查到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时,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有 42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 43.3%,不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有 55 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 56.7%,具体见表 2。

  论文摘要

  在被调查到父母外出打工,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时,想和他们住在一起的人数有 60 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1.9% ,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有 37 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 38.1%,具体见表 3。

 论文摘要

  在被调查到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时,一年以上的有 34 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 35.1% ,而人数最少的为一个月回来一次,仅有 8 人,占到被调查的 8.2%,具体见表 4。

  论文摘要

  3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分析

  在此次调查的 97 份问卷当中,有 44 名留守儿童在与监护人生活中有矛盾时,往往采取的是闷不吭声的方式,所占的比例也比其他方式的比例高,这种沉默的方式给留守儿童心理上带来的是更大的影响,长时间负面情绪的无法发泄,会让他们的心理承受底线崩溃,对家庭、个人、社会都是巨大的影响。家庭的关爱缺少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一句话就是:“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没保障,生活没希望。”在调查到留守儿童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这个问题时,有55 人选择不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所占比例为56.7% ,这说明,父母在外务工来支撑家庭的同时,跟孩子的交流太少,没有很好地跟孩子进行沟通,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就会埋怨自己的父母,甚至可能会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父母外出务工,是否想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个问题上,有 60 人想和父母住在一起,在父母外出务工多长时间回来一次这个问题上,有34 名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以上回家一次,说明留守儿童对家庭有着强烈的渴望,家庭的关爱缺少会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4 结论

  留守儿童的性格,价值观,行为的缺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认真和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对于社会以及家庭有着重大的意义。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是社会的重中之重,希望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幸福,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任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10.
  [2]冯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N].民日报,2010(12).
  [3]王广海,刘志军,卢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1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儿童心理学论文留守儿童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