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乡村高校学生的群体偏爱问题研究
【第一章】农村大学生对城市人的态度研究背景
【第二章】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研究
【第三章】农村大学生內隐群体偏爱结构
【第四章】农村大学生群体偏爱与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第五章】农村高校学生如何看待城市群体研究讨论
【总结/参考文献】乡村大学生群体偏爱与疏离感探析总结与参考文献
2研究一: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研究
2.1研究目的:
考察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特点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
2.2被试
本研究随机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农村籍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140名,实际有效被试136名。被试的年级、性别、生源地、专业分布如表:
2.3研究方法
研究一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2.4研究工具
在本研究中外显群体偏爱通过问题测量获得,研究工具包括:地域刻板印象内-外群体效应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
问卷一:《地域刻板印象内一外群体效应测量问卷》
该问卷由华南师范大学彭嘉桦于2007年编制,经检验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被试对城市和农村群体的态度。
该问卷由32个积极和消极行为句子组成,其中城市行为和农村行为分别各占18个,问卷按此分为农村卷和城市卷。问卷中每一个行为都对应两个性质不同的行为原因,需要被试对两个原因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合理性为七点计分。问卷中的所有积极性和消极性行为佳通过多次评定,保证其所代表的其性质和所属群体。
计分方法:
计分思路为,对积极事件作内归因及对消极事件作外归因指向群体的积极性,对消极事件作内归因及对积极事件作外归因指向群体的消极性。按照这一思路,可以获得对农村群体和城市群体的积极性得分和消极性得分。
把同一群体所有积极事件内归因题目和所有消极事件外归因题目所得的平均分相加并计算出均值,便可以获得该群体的积极性得分。把同一群体所有消极事件内归因题目和所有积极事件外归因题目所得的平均分相加并计算均值,这样就可以得到该群体的消极性得分。因为要评价两个群体,所以完成本问卷后会有四个分数:城市群体的积极性得分和消极性得分。农村群体的积极性得分和消极性得分。
问卷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
以往国内关于群体偏爱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而人格特征与群体偏爱关系的研究更是没有。彭聃龄(2005年)认为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深刻地影响着人心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内-外向是人格特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维度之一。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他们更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内倾的人则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他们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刺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具有不同倾向性的个体,他们对外界的关注程度,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可能影响他们对外界的看法和态度。本研究希望探讨人格内-外倾特征是否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看待城市群体的态度,从而影响他们融入城市和大学生活。
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教授艾森克夫妇于1975年编制,1983年湖南医学院龚耀先教授修订完成其中文版,并制订了全国常模,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该量表有88道是非题组成,正向计分条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反向计分条目选“是”计0分,选“否”计1分。分为四个分量表,E分量表指内外向,N分量表指神经质,P分量表指精神质,L分量表指掩饰性。本研究仅采用E分量表。
问卷三:群际合作参与调查
以往的研究表明,群际合作有助于改善群际关系,本研究希望了解群际合作对农村大学生群体偏爱的影响。学习、参与学生组织和校内外各种比赛是大学生生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大学生主要是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群体性合作较少;而在学生组织和团体比赛中,大学生们往往是为了完成一个相同的任务或目标而共同奋斗,在此过程中必然需要沟通、合作和互动。因此,可以认为参与学生组织和团体比赛的大学生有着更多与其他同学生合作的机会。
另外,近年来农村学生在大学中所占比例急剧下降。早在2009年,《人民日报》就报道称,在教育部直属的高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仅为30%左右,且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参与学生组织和团体比赛的农村大学生,有着更多与城市群体接触和合作的地机会。研究者在用户的基本资料问卷中增加了两个问题:(1)是否曾经参与学生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会、协会、社团)?(2)是否曾经参加校级或以上的团体竞赛?以此探讨这两种群际合作的方式对群体偏爱的影响。
2.5结果与分析
2.5.1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特点
按地域刻板印象内一外群体效应测量问卷的计分方法,计算出被试对城市群体和农村群体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表中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该群体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就越高。
分别把评价对象城市和农村),态度(积极性和消极性)作为两个因子,对测量所得分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由以下分析结果可知,农村大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的态度得分差异显着,在积极性和消极性上的得分差异也显着。
被评价的群体与态度的交互作用显着,即评价得分会因评价的对象而不同,这种变化依赖于评价的是积极性还是消极性。因此,研究者对数据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得出城市和农村群体内部的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得分上的差异,以及城市和农村群体间积极性和消极性得分的差异,结果如图4和图5.
由表4和表5的数据可得,在意识水平上,农村大学生认为城市群体有更强的积极性,其积极性显着高于群体的消极性,也高于乡村群体的积极性。而对自身群体的评价,农村大学生同样认为自身群体的积极性要显着高于消极性。但相比而言,自身群体的积极性不如城市群体,而消极性则比城市群体的更强。因此,农村大学生在意识水平上更加偏爱城市群体。
2.5.2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男生和女生的外显群体偏爱得分作独立T检验。结果如表6从以上数据可知,男生和女生在对城市群体和农村群体的积极性感受上有着显着的差异,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感受到了更多城市群体和农村群体的积极性。而在城市群体和农村群体的消极性上,男生和女生没有显着的差异。
2.5.3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年级差异
以年级为组间变量,评价对象(城市、农村)、态度(积极、消极)作为组内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7.从分析结果可知,年级主效应显着,不同年级间的得分存在显着差异,年级、群体和态度的交互作用显着。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外显群体偏爱上的得分差异。研究以年级为自变量,外显得分为因变量,比较不同年级之间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得分的差异。如表8从以上数据可知,不同年级间的农村大学生仅在农村群体的积极性上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城市群体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以及农村群体消极,三个方面均没有显着的差异。即仅在时间这一维度上,农村大学生意识水平上的群体偏爱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在对农村群体的积极性感受上存在着年级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农村积极性得分作事后检验,两两比较的结果如表9.值得注意的是,除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得分与各年级都不存在显着差异外,大学一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得分无显着差异,但皆显着低于其他年级;大学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得分皆无显着差异,并呈上升的趋势。
2.5.4农村学生是否参与群际合作在外显群体偏爱得分的差异
在本研究中,假设积极加入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协会等)并参与其中的活动,以及与同学合作参与各项比赛的农村大学生,就会有更多与城市学生接触的机会。表10表11展示了是否加入学生组织、与同学合作参与比赛对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影响。
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直观着看到农村大学生参与学生组织和团体比赛等能够显着着影响其外显群体偏爱。由表10可知,参与学生组织的被试对城市群体的消极性感受显着低于没有参与学生组织的被试;而他们农村群体的积极性感受也显着高于没有参与的被试。由表11可知,参加过团体比赛的农村大学生对农村群体的积极性感受要显着地高于没有参与过学生组织的被试。
2.5.5农村大学生人格特点对外显群体偏爱的影响
本研究使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分量表测量农村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并把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然后,把农村大学生在内-外倾维度上的得分与外显群体偏爱的得分作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2.
从以上数据可见,农村大学生在人格内外倾维度上的得分与对城市群体的积极性、农村群体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有显着的正相关,而与城市群体的消极性则无显着相关。即外向的性格会使农村大学生对城市群体有更多积极性的感受;但对于自身群体(农村群体),被试的感受则更为复杂,性格越外向对农村群体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感受都会增强。
为了进一步揭示人格内-外倾性与城市积极性、农村积极性、农村消极性之间的预测关系,分别对其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表13的分析结果可知,人格内-外倾性对农村大学生对城市群体的积极态度、农村群体的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都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比较参与学生组织(或团体比赛)的学生与不参与群际合作(团体比赛)的学生之间人格内-外倾维度上得分的差异。如表14:
从表14的结果可得,参与学生组织或团体比赛的被试,在内-外倾维度上的得分要显着地高于不参与学生组织或团体比赛的被试。参与学学生组织或团体比赛的农村大学生比未参与的农村大学生,在性格上更加外向。
2.6小结
研究一用问卷法测量了农村大学生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外显态度,并探讨了群际合作和人格特征对群体偏爱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
(1)在外显态度上,农村大学生同时存在外群体偏爱和内群体偏爱,并外群体偏爱的程度要更高。
(2)性别因素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群体偏爱,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群体偏爱。
(3)年级因素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内群体偏爱。
(4)群际合作会影响农村大学生的群体偏爱,但不同群际合作方式对群体偏爱的影响会不一样。
(5)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内-外倾性与其外显群体偏爱有显着的相关,并能显着预测对城市群体的积极态度、对农村群体的积极和消极态度。
学习倦怠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学生如果出现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不同个体追求成...
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恋爱心理展开论述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心理。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由学术堂整理,题目为大学生错误恋爱心理与应对措施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原标题: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犯罪、休学、退学、精神失常等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趋势,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规避心理风险,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
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找出大学生中在恋爱观方面的缺陷及不足,从而给予相应的建议,引导学生度过恋爱难关。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90后高校学生恋爱现状调查与应对措施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原标题:90后大学生恋爱现状及...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农村艺术类大学生...
大学生因恋爱动机多样化、爱情主义至上、忽略爱情道德与责任、个人保护意识淡薄等,引发了诸多严重的恋爱问题。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高校大学生恋爱现状与教育策略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原标题:高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第4章讨论4.1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大学生手机持有率较高,其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高达98.2%,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4-56].根据相关报道,至少59个国家的手机普及率已高达100%,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高达13.06亿,普及...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需要学生自觉排解焦虑情绪,充分利用音乐教学工具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高校针对学生出现的情感焦虑等问题,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采取音乐治疗方案,提高学生对困难与挫折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之间心理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伴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同伴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室友、闺蜜、知己、伴侣以及同龄的其他友人等的依恋关系模式。...
未来的社会竞争不仅要求人们智力高、知识技能丰富,更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发展时代里,经济全球化和改革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们的美术理念发生着根本的、多元的改变,面对各种变化,大学生们措手不及,犹豫不决,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基本功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