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 6 省 14 县的17 所 农村初级中学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 ,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 40%.辍学学生中,有 53%是因为厌学。
“主要是厌学的太多。 10 个流失生中,也就 1 个是家长不让念的,其余 9 个,都是孩子学不进去,家长也没招儿。 ”辽宁市某校一位张姓教师表示,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法》无能为力。
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统计表明,“从学校方面讲 ,应试教育压力太大 . 素质教育在会上、材料上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落实。 教学以主科为主,不少课程学生不愿意学,感觉偏难,在现实生活中能应用的很少。 同时,音体美活动少,学生被限制,丧失很多乐趣。 ”一位姓韩的农村教师说。
厌学不仅在学困生中有市场, 好学生中也有不少存在厌学情绪,那厌学有哪些表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的工作经历总结以下的发现。
一、学生厌学的表现
厌学主要是学生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认真听讲 、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比如,画画,啃咬手指头。 经常地违反课堂纪律,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说悄悄话。 精神不振,爱打瞌睡,这可是晚上玩游戏的缘故。 一般不愿写作业,或者抄别人作业,应付教师。
2.经 常迟到 、早退 、没病的请病假 . 对教师及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对家长说没留作业或在学校完成了, 对教师说作业忘家里或找不着了。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 ,只是在外部压力下机械地、 被动地、 应付式地学习。 他们大多心理上认为是给教师学的,或者是给家长学的,他们只是来完成任务而已,不得已来到学校里。
4. 青 春期中学生出现早恋 , 对异性产生好感,男生女生爱打扮,情绪反常,时而安静或兴奋,致使精力分散。 这个阶段教师又不能过多地干预,怕弄巧成拙。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基于上述表现,我分析了身边学生实例,得出厌学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学 习本身的局限性 .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智力因素。而这种学习的过程要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厌倦心理。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什么性质的工作, 时间长了, 都会令人厌倦,能坚持下来本身就不简单,我们成年人也不能保证十几年如一日地对一项工作始终充满热情。 更何况他们是十几岁的孩子。
2.心理原因 . 一般来说 ,处于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级的初中生, 他们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由于处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者学校,学校、家长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都较高,而学习的成绩,难免会有一些浮动,一旦成绩下降,学生担心父母责怪自己,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而心理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导致恶性循环,成绩难以获得起色,使得他们感觉看不到希望,产生厌学情绪或者心理。
3.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提的话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进入二十一世纪流行的语言是“拼爹”,其实大同小异,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在社会上制造的影响, 从不同渠道充斥着学生的耳膜、感官,让他们对自己的将来迷茫,无所适从, 也对他们当下正在进行的枯燥的学习产生怀疑,进而学习没有动力。
4.家庭因素的影响 . 农村家庭的家长 ,文化水平低,接受信息的渠道窄,受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严重,认为知识不重要。他们每天打工也许收入二三百元, 一个月下来就是六七千,甚至上万。 而隔壁李家或是亲戚家花几万供个大学生也没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一个月挣一两千,太不划算了。 孩子上几年学,能认识自己,会算账,到时会做个小买卖, 养活自己就行。 小学时孩子太小舍不得,初中孩子长大点了,也有力气,在附近小作坊找个工作就行。
5.学生本身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能说农村学生中没有佼佼者,但也是凤毛麟角。 这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读书,考上大学以后将来干什么,他的人生价值怎么实现。 这些都使他们完全被动地学习。听话的学生能按教师要求的做到,不听话的学生真的使教师头疼。 我就经常在班会课或和学生谈心的时候讲:“现在, 考大学不是你们以后创业的唯一出路,但知识多了会使你们多一种本领,现在有家长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你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收效甚微。
上面的一些见解仅供读者朋友参考,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也希望我们能得到解决办法,让我们的教育愈行愈远,多出人才。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农村艺术类大学生...
2研究一: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研究2.1研究目的:考察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特点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2.2被试本研究随机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农村籍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140名,实际有效被试136名。被试的年级、性别、生源地、专业分布如表: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根据有关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状况,令人担忧。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1.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从国...
5研究讨论5.1农村大学生外显群体偏爱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农村大学生在外显态度上外群体偏爱和内群体偏爱共存。首先,农村群体的积极性得分要显着高于消极性得分,这表现出一定的内群体偏爱。其次,城市群体的积极性得分要显着高于农村群体,并城市群体的消...
案例背景:徐小花(化名),女,梅州人,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汽车电子专业学生。由于其入校成绩较差,性格偏内向,并且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故入学之初未担任任何职务也未参加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在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徐小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其性格...
一、排忧解难,引帆导航,做学困生心理的支撑者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也很脆弱,压力很大,有时感到很无助,也很彷徨。教师既为严师,又是慈母,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无人替代,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困生,和学困生打成一片,进而准确把脉,诊断与分析学困生特殊的心理需...
1引言学业情绪是指学生所经验到的,直接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及学业成就相关联的情绪体验(如学习中的快乐、骄傲、考试焦虑等)(Pekrun,200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Pekrun(2006)整合了可能影响学业情绪的前置因素及可能由其造成的后效因素,提出学业...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998年由公安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指出: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7或至15周岁)、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二、农村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我通过走访...
结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综合两个部分的研究及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乡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情绪与职业倦怠间存在显着负相关。第二,积极情绪对乡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存在直接缓解作用。第...
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守现象相当普遍.据有关部门的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家人帮助抚养的儿童,在全国农村不少于千万,由此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由父母双方或一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