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与应对建议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9-11 共3702字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根据有关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状况,令人担忧。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1.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从国家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调查来看,半数以上的教师都存在或重或轻的心理健康疾病。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在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在乡村任教,这就表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的教育方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2.心理健康常识匮乏,心理健康自我调整能力低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教学教育经验也很丰富,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却很匮乏,在实际教学和辅导中不能够用专业的辅导策略和技巧,更谈不上专业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中存在着只做表面文章并不被重视的现象。

  3.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教师面对压力无法调节,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同时,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和超长的工作时间、较低的收入报酬、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再加上忽视对自身心理问题的疏导,极容易导致强烈的职业倦怠行为和心理。

  二、引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究

  1.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过度的竞争压力。焦虑感和强迫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特点,究其原因是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的。校方通过"评职涨资"等条件掌控教师的前途和命运,教师们在这种"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去不断充电,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诚然,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促使中小学教师充实并完善自己。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适应自己的教学工作环境,他们感觉自己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但教师自身又不得不为自己的"评职涨资"等做出努力,这些就很容易让农村中小学教师陷入到恐慌、疲累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同时也很容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

  2.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比城区教师要艰苦,工作难度大且任务重。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证,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中小学,一部分教师无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边远山区,教师自身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信息也较为不灵通,时至今日仍存在"复式班教学",教师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还要一人一堂课讲授其他城市教师三堂课的讲授内容,这就很容易导致这部分教师身心俱疲,也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民素质教育不能够顺利的实施。

  3.学校管理呆板僵化,教条主义严重。学校的管理也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如果学校的管理者能够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氛围和环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保有健康的心理。就目前来看,我国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思路是盲目且不正确的,校长对教师信任不够,这对一线的教师来说苦不堪言。另外,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唯分数是瞻,将考试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指挥棒,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现实中,竞争的残酷以及因此产生的功利行为导致教师、学生、家长、校方领导之间不能正常的沟通与交往,这就很容易使教师身心俱疲,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在遇到压力时寻求解决的途径不多,有一小部分教师的压力能够暂时性的释放出来,但是在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后续的反弹,这就使得教师的压力越来越重,教师的心理疾病也会出现并且还有上涨趋势。

  4.家长方面的压力和矛盾。在广大农村中小学地区,教师和家长的矛盾也不断凸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教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但有部分家长不予认同和肯定教师的做法,这样往往会打消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还会给教师留下不愉快的心理负担;二是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且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干预教师和校方工作,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的心理困扰;三是部分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家长因本身的精神和能力不足,就会将孩子的教育全权交付给教师,孩子成绩好则是孩子聪明和努力的结果,孩子成绩不好则是教师没有教育好,对教师和教师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感激。

  5.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法规多杂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各国对本国的教育重视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我国也是将国民教育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和改革。从目前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我国教育为适应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是不断更新、变化。从1998年起的园丁工程到2001年的新课程改革,全国教师都在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素质水平,在这其中教师的身心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课"、"慕课"也不断走红中小学课堂,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建议

  1.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正确面对压力,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是人追求进步的动力。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面对压力,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不要高估自身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足。如果教师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心理压力;二是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比如害怕失去、喜欢得到等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三是教师思考角度和方式方法不正确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和对待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而言是十分关键的。另外,只有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学方法,探究学法,丰富自身教学手段,对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有深切了解,教师挥洒教坛才能更轻松自如,从而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2.改进学校管理,创设良好的组织氛围。学校管理的改进是校方关心教师的重要体现,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减轻教师负担,防止过度疲劳。要求学校要合理配置师生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避免延时或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第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进修、教学过程和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等多方位评价,这就要对教师的发展建立起评价体系。第三,建立多方面的奖励机制,校方对教师工作中的肯定,不能单单拘泥于荣誉证书和口头表扬,应多关注教师在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如对教师的住房、工资福利和专业进修学习等多方面的需求,为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成功创造必要的激励手段和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职业的满意程度。最后,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校方领导间的冲突矛盾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化解,为教师和学校营造出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同时也要放权给教师,让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有决策和参与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机会,从而构建更加和谐、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

  3.社会、家庭应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与大中城市的家长相比较,更多的农村家长素质能力不高,因生活压力而外出打工、忙碌,所以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并不十分关切,所以对有繁重教学任务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学生的付出并不在乎,这对教师群体的心理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对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的盛行更是避坑落井。教师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工作成效和心理健康与社会、家长的支持和关爱是息息相关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尊师宗教的社会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只有社会和学生家长支持并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使全民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心理辅导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各类高校以及师范类学校中所开设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只是为学生进行的职前培训,它只教给我们未来的和当下的教师如何教书,并没有或完全没有教给未来的和当下的教师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是我国师范类教育的一大弊端。对于当下的教师,也只能通过以后的工作学习和再教育来弥补。职后培训应该尽快补充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主动调试的内容,通过培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补充和提升,如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及时为教师排遣烦恼等。

  参考文献:
  [1]王有智。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9)。
  [2]李林会。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探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3)。
  [3]王以仁,等。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王丽君。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5,(5)。
  [5]孙晓青,信中贵。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10.
  [6]李孝传。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