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照顾心态就是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我是被照顾的,我做什么都是可以的。笔者在5年的藏族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严重的“被照顾”心态,这种心态在某些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甚至可能快速蔓延开来,极大地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地干扰了学校的学生教学管理秩序。
一.“被照顾”心态形成的原因调查
笔者通过多方渠道收集内地中职西藏生“被照顾”心态的形成原因,得出以下总结:
1.对国家政策的误读埋下了“被照顾”心态形成的隐患
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一直对少数民族都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措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优惠措施也被少数民族一部分人、包括我们的学生误读,很多人直接就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当成了“照顾”。多年下来,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被照顾”是应该的,从而形成隐患。
2.社会上部分人对少数民族的态度造成了“被照顾”心态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种对待少数民族的心态,就是对少数民族的很多误解,如“少数民族不要惹,惹了不管好坏都是我们倒霉”等。
笔者所带的学生们出去逛街,很多人一看到这么多藏族人,远远地就让出一条路,这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害怕。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极端心理,认为“在内地我横着走也没人敢管我”。社会舆论氛围及对少数民族一些误解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被照顾’心态的形成。
3.环境的变化是“被照顾”心态形成的最终原因
环境的变化是“被照顾”心态形成的最终原因。2010年,笔者所在学校迎来第一批西藏生,出于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学校因为生活习惯等问题专门为藏族同学开了一个食堂窗口,单独为西藏学生设置了寝室和活动室,还特地安排了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及任课,班主任们更是悉心照顾、无微不至。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这是刻意的特殊照顾,从而最终形成“被照顾”心态。
二、“被照顾”心态危害性的认识
1.“被照顾”心态让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性,独立性和自立性受到严重损害
在笔者走访藏族学生家庭时,看到很多学生自觉劳动,都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学生们的独立性和自立性非常好。但是“被照顾”心态的出现,让学生们的这些优点在内地学习期间荡然无存,让学生们的独立性和自立性受到严重损害。
2.“被照顾”心态让学生形成过分的自傲,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行为障碍
“被照顾”心态容易让学生产生优越感,产生一些心理或行为上的障碍。笔者所在班级有个学生,年龄较小,个子也很小,这个学生烟龄也比较长,在老师的重点关注之下,基本断绝了他的买烟渠道。
但这个学生也有办法,找汉族同学要。他找汉族同学要烟的方法很简单直接,直接上去搜身。事实上,学校管理非常严格,汉族同学身上也不会有烟。他的这种行为、心理状态,并不是有生以来就有的,而是“被照顾”心态让他的心理、行为产生了变化,形成障碍。
3.“被照顾”心态的形成,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管理
“被照顾”心态的形成,让老师的努力大部分付之流水,因为他认为你不管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这就给学校、教师、班级的管理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让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举步维艰。
三、“被照顾”心态的矫正方案
1.“以情感化”是最重要的方法
学生的“被照顾”心态有强有弱,在表现形式上有刻意的有无意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但不管学生怎么样一种心态,我们都可以“以情感化”。
藏族学生虽然性格比较冲动,难以接受调解,但他们也很重感情和义气,所以,我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首先要做到以情感化,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作为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和藏族同学的相处,要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他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才能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感化。
2.对于先天性的“被照顾”心态,要对学生们进行积极正确的政策解读
所谓先天性的“被照顾”心态,是指学生们因为对国家政策的误解而在潜意识里产生的,在换了环境之后才爆发出来一种特殊心态。对于怀这种心态的学生,一定要对其进行国家政策正确解读引导,并要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国家,从而自强自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对于后天性的“被照顾”心态,必须作积极引导
后天性的“被照顾”心态是指学生在环境变换之后因为各种社会因素而产生的特殊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我们要进行积极的引导,相对“先天性”的来说,这种后天性的“被照顾”心态比较容易消除,因为这种心态形成的时间短,影响并不大。只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及时发现并积极引导,这种心态在短时间内基本都能消除。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和助人过程。在充满理解与支持...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了解农村艺术类大学生...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他们往往有愤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但他们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然而负性情绪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其正确处理负性情绪,对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尝试性地探索表达性写作对中...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由于户籍政策、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原因,他们大多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早期的留守儿童如今已长大成人,部分孩子中学毕业后不再读书,他们和父母们一起进...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依赖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剖析促成心理疾病的原因,科学有效的引领大学生远离心理疾病,及时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心理阴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现如今,大学生...
有过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人大部分认同一个事实,就是相比较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是最难管教的。他还是个孩子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往往并行不悖地被成年人用来评判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他们当小孩看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身上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把他们当成年...
生的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成长,还包含着心理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效、满意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能力、个人情感、个人行为、人格、意志等五个方面。学校具有帮助国家培养人才和发展人才全...
长期以来,民办本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民办本科高校教师的一个现实的教育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民办本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应是每一名民办本科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教育问题。一、缓解由学习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民办本科院校...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学校的重视,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具体工作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这对于建设良好健康的班级秩序有重要作用。1学生身上存在...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本科生与大专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代言人,其社会认可度大不如前。在积极向上、青春朝阳的时代氛围下,他们中的一些人出现明显分化,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学校归属感的缺乏。反过来,社会大众对于本科生素质认识也呈进一步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