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倒退现象的的心理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5-07-13 共4712字
摘要

  一、学业延迟满足的含义

  学业延迟满足这一概念源于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不仅是自我控制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的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方面,更是一种伴随人终生的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变量。

  早期的延迟满足常采用情景实验法,其基本程序是让儿童在大奖赏和小奖赏之间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前者,他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如半小时),如果选择后者,则可以马上获得。研究表明 4 岁左右儿童延迟满足能力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学业和社会性也表现得更好。

  延迟满足这一概念太过笼统,一个人在不同情景下其延迟满足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如一个为了减肥而放弃零食的学生未必会为了学习而放弃上网)。因此,有必要将延迟满足这一概念具体化,深入考察在各种具体情景中个体的延迟满足表现。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有研究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景,提出了学业延迟满足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学生为了追求更有价值的长远学习目标而推迟即时满足冲动的机会的倾向”.

  对学业延迟满足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设计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两难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例如,a.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仍会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尽管这可能会影响考试成绩;b.会认真复习以增加取得好成绩的机会。要求学生在“肯定会选 a”“可能会选 a”“可能会选 b”“肯定会选 b”中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

  二、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发展的倒退现象

  对处于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的初中生,在学业生涯中为了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而选择放弃眼前的诱惑是至关重要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保持长期学习目标,保证其在自我调节过程中坚持目标定向,并保证目标不受打扰得以实现,这令他们有了较高的学业满意度,在学业成绩、社会能力和应对压力等方面得到较高的评价。我国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呢?随着年级的增长,他们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一般认为年龄是儿童自我控制最显着的预测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会提高。

  然而大量研究却发现我国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学业延迟满足倒退现象。例如,李敏选取河南省 656 名初中生为被试,发现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在年级上差异极其显着,初一学生成绩显着高于初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成绩又显着高于初三学生,即初一>初二>初三。

  李晓东和叶象新选取深圳 194 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成绩最高,初二年级是个转折点,初二、初三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成绩显着低于初一学生。陈迪和陈红香选取山西省 660 名初中生为被试同样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成绩不断下降。

  三、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倒退现象的心理成因探讨

  我们希望初中生能够越来越“懂事”,能够自觉地学习,但是为什么他们在现实中却表现出学业延迟满足的倒退现象呢?导致这一现象的心理因素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于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发展。其中初一到初二发展较快,初二到初三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初二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初二、初三学生不再简单地因为服从权威或害怕受罚而学习,他们有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并有了自己的主见。一方面他们对以教师、家长为代表的社会要求开始产生怀疑甚至是反感,那些以往可以使他们选择学业延迟满足的因素的作用力变小;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还不够成熟,存在着青春期的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并且还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及方向,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力,从而使得学业延迟满足能力下降。

  (二) 初二、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下降

  学习适应性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主要包括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学习适应性同样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表现最好,初二和初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则出现了大幅度滑坡的趋势。初二、初三学生的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学习适应性的下降会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满意程度也就越来越低,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也随之下降,对学习可能产生畏惧、抵触的情绪。于是,在对学习和诱惑的选择中,更可能向诱惑妥协。

  (三)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足

  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与其学业延迟满足关系密切,尤其是内在学习动机能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然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可能会损害初中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第一是学习成绩的横向比较,因为只有少部分学生位于成绩排名的顶端,大部分学生在横向比较时都会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并且会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第二是过分重视外在学习动机 (如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 忽视内在学习动机 (如因求知欲而学习),虽然外在动机对学习有不可低估的激励作用,但是过分强调会助长功利主义的倾向,较难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学习愿望;而内在动机是一种更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持自觉地学习。第三是低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缺少趣味性及吸引力,让学生对学习感到乏味和厌倦。

  (四) 初中生希望水平的倒退

  希望是一种重要的个体积极品质,是帮助青少年应对各种情景的有效的心理能力。Snyder 等人将希望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这种状态以追求成功的意愿动力和路径思维交互作用为基础,意愿动力指一种目标性指向的能量,后者指用来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计划。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和希望呈现显着正相关。

  希望可以促使学生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主动的调节,努力解决学习问题,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而且还可使学生对实现目标的途径有清晰的认识,能够选择最佳路线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希望水平高的学生也更可能抵抗各种诱惑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然而初中生的希望呈现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12],他们不再像小学阶段那么简单、乐观,对学习目标和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都显得信心不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延迟满足。

  (五) 干扰学习的心理诱惑因素增多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是一个更复杂且具有更多的内心冲突的过程。尤其是初二、初三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知觉的变化,这些变化会使得干扰他们学习的心理诱惑因素增多。

  首先,虽然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深入思考很多曾经没有思考的问题,比如学习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社会公平性等问题,但是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难以全面地看待问题,常常产生一些偏激、消极的观念,极大地干扰了自己的学习行为。其次,许多初二、初三学生正经历着人生中第二个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突然增长以及第二性征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关注,有的学生对身体变化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对学习的关注。而性成熟带来了对异性情感的变化,他们对性产生了好奇心,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一些学生步入早恋的行列。

  四、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倒退现象的教育启示

  一般认为,初一是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和思想教育的关键期,教师常常非常重视对初一学生学习心理的教育和指导,这种教育和指导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的确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然而进入初二后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出现倒退的现象提示着教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应关注、理解、尊重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他们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引导他们顺利度过学业延迟满足发展的转折期。

  第一,关注学生“自我”,理解并尊重学生成长中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教师对初中生“稚嫩”的看法不能嗤之以鼻或急于说教横加干涉,应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谈心、讨论,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看法中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导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并能够积极地看待自我、学习、社会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培养学生完善自我的动机和超越自我的勇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自我发展的方向,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成熟的“自我”才能使得有着强烈独立自主愿望的初中生更自觉地激励自己坚持学习。

  第二,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初二、初三的学习要求。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设置科学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业延迟满足并不意味着要求学生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在完成学业任务后,多样化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完全剥夺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活动,非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事倍功半,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想玩,玩的时候又担心着学习。

  第三,注重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常常着眼于外在动机,如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不好好读书对不起父母,不好好读书没人看得起,等等。学生的学习可以有多元化的学习动机,然而过于强调外在学习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会使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别的目的而必须经历的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从而很难体会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内在魅力,变因功利性目的进行的被动学习为因兴趣爱好进行的主动学习,不但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学业延迟满足表现,而且还会在学习过程中更为专注与投入。

  第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为提高初中生自我效能感,首先要优化课堂目标结构。任务取向的目标结构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延迟满足发展的课堂目标结构。[14]教师可从任务设计、权力分配、认可活动、小组安排、评价活动和时间分配等方面,在课堂上形成强调学习本身以及自我提高重要性的任务取向目标类型。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考试分数进行积极的归因。教师在公布分数时最好淡化横向比较的信息而强化纵向比较的信息,对确实存在的横向差异要淡化智力等不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归因而强化努力程度、意志力、专注度等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归因,引导学生从满足于学习结果到满足于学习过程,并保护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

  【参考文献】

  [1] 刘娟,桂阳。儿童延迟满足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2):11-12.

  [2] 张弘毅,张雷。学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研究的新领域 [J].许昌学院学报,2009(4):137-139.

  [3][14] 李晓东。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 [J].心理学报,2005(4):491-496.

  [4][11][12[13] 李敏。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与希望的关系研究及其教育启示 [D].开封:河南大学,2012.

  [5] 李晓东,叶象新。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J].社会心理科学,2006(3):32-36.

  [6][9] 陈迪,陈红香。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研究 [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3(6):91-94.

  [7]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2.

  [8] 徐兴鸿。初中生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其教育启示 [D].广州:广州大学,2012.

  [10] 刘孟超,黄希庭。希望:心理学的研究述评 [J].心理科学进展,2013(3):548-56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