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互联网下计算机软件课程研究性学习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09 共3799字
  摘要

        0  引  言
  
  计算机软件应用课程强调实践和创新,学生只有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实现自身发展,为社会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研究性(一加一)学习模式,结合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中探索和发现,并逐渐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为了确保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教学内容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而网络则为开展计算机软件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  研究性学习特征
  
  学习类型可以划分为两种 :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1].维持性学习主要是课堂知识,强调识记 ;而创新性学习所包含的内容要比课堂知识丰富得多,学生探寻课本以外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研究性学习就属于创新性学习,因此应当大力推广。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1探索性
  
  在研究性学习下,学生的目光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而是延伸到了课本之外。因此,及时研究的内容并非前沿,但这些知识却是课本中没有的。课本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媒介。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发现问题,激发探寻答案的兴趣,从而自觉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探索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1.2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改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寻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甜头,对学习充满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不仅使得学生视野得以开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3实践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单独完成,所以实践性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特征。在这过程中,学生既要动脑,还要与其他学生共同探讨,亲自动手实践。这样学生就不再被局限于教师和教材中,而是实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2  计算机软件应用现状
  
  与其它学科相比,计算机软件应用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在掌握新知识之后,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发现,从而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理论知识传授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如何才能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过去,教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抽象画的理论知识得不到真实体现,往往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可实践能力却非常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根本无法为社会培养出所需人才。教师应该将计算机软件更加直观的演示给学生,参考教学的需要,将课堂所用到的软件作为教学工具,给学生详细地讲解,直观明了清晰,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后的喜悦。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软件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两极分化状况。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对计算机常见的简单故障无法排除,最基本的安装和维护都不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趣味[2].专业知识学得好的同学却反映知识面太窄,学习内容太浅,知识总是吃不饱。计算机软件应用学习中,教师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展示计算机操作状态,重视学生对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技能培养。中职教师应该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
  
  3  计算机软件应用的研究性学习途径
  

  3.1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教,不考虑学生听没听懂,采取划一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共同点只体现在学习成绩上,除学习外,每个人并无特色。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予以指导,而这正与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不再担任课堂指挥者的角色,而是为学生“服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恰当时,由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研究性学习论文
返回: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