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论文第三篇:杜威教育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启示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蕴含着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将其日常化、生活化。通过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知识即美德”等思想的诠释与解读,从中获得启示,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生活场景,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建设,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中国力量。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将其与杜威教育思想有效融合,推进其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以核心价值观念凝聚社会共识、构筑认同的现实需求,将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效衔接,将进一步明确价值观生活化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和生活实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升华。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个层面的内容均立足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体现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目标、生活秩序和生活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现实生活并超越日常生活,推进其生活化才能真正发挥感召力与影响力,进而发挥在日常畛域的引导作用。
列宁曾说:“只有那些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和成为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回归生活领域,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其丰富内涵才能被透彻理解掌握,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意义。应着眼于日常生活,构筑新的生活情境与社会良好氛围,引领主流价值观,填补精神维度空缺,推动核心价值观念纵深拓展。
(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知的有效方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从封建转向开放,从安贫转向求富,人们感受多元文化的同时兼受低俗文化的侵蚀,某些领域社会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思潮日渐滋生,精神匮乏、信仰缺失现象频现,人民群众亟须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因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将其作为调解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冲突的价值准则,规范寻常生活失范行为,有序调节社会矛盾。
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对我们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冲击。西方国家把握话语主导权,刻意宣扬其制度优越性,价值理念先进性,对与其有差别的国家进行责难,以文艺作品、书籍刊物、节日等不同方式传播其意识形态,强烈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理想信念。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才能切实加强价值指引,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认知,树立正确观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夯实价值根基,廓清前进之路上的思想眩惑和理论困顿,进而引导社会各界凝聚思想共识,建树正确认知。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内涵
杜威(Dewey,1859—1952),一位终生致力于社会改造的哲学家和终身教育学家。历经百年,其“教育即生活”“知识即美德”等理论依旧激起时代的共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价值。
(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是其基本教育观点之一。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在生活中自我实现的连续过程,因而教育不仅仅是生活的准备,而且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自我更新的里程,教育是社会生活得以延续的保证。与此同时,杜威也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角度解读这一理念,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生活,学校要与社会生活保持紧密联系,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改进经验、塑造己身、传递情感、信念,习得知识技能。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中的“生活”既是个人生活,亦是国家的生活,强调将教育与个人生活息息相通,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不要问学校能为工业做什么,而要问孕育在艺术精神中的工业能为教育做什么”,因而教育革新要求国家自身不断进行民主、自由、科学的蜕变,以确保教育中个人、国家生活的相和发展。杜威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凸显在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面前,让后者在教育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学习。
(二)知识即美德
柏拉图认为,“一个非经多年的实践锻炼和艰苦的训练,就不能懂得善的理论意义。善的知识不是可以从书本或别人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取得的,这种知识是成熟的生活经验最后的和最高的恩赐”。苏格拉底、柏拉图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美德是可教的,杜威赞同“知识即美德”观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
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育和德育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是统一的。知识教学对道德教育影响甚微,更为重要的是持久的道德熏陶。学校道德教育要积极去发现学生个人身上所蕴藏的天生能力,利用个人本能和撼动,使他们尽其所能地发挥社会智慧、非凡能力、情感力量。在杜威的教育视野中,将服务社会的人生观、学识、技能融为一体,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学校生活融合为一,即是民主时代真正合理的教育,亦是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
三、杜威教育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启示
(一)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生活场景
1. 连接家庭生活
杜威在上海浦东中学发表演讲时曾强调,成为良好公民不单靠学校教育,一定要有优良父母教导,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中好的经验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促进孩童成长。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无论何时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良好家风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情感纽带和精神源流,承载家庭伦理价值和道德观念的根基与载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
“家训”饱含着祖辈的精神与立世之道。重塑家训,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场景,在传承家训文化中筛选符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传统家训,摒弃糟粕;将积淀着重品崇德、仁孝清廉的优秀训诲承继与延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气质与风习,规范并督促家庭成员。将家庭风尚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准则,以万千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契合,带动家庭形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深入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红色家风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奠定坚实家风基础。
2. 贯穿学校生活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主张把现实社会中的组织应用于教育过程,使其充分展现社会精神。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去感知、践行目标。学校教育是人们从小到大、从时段到终身教育的场所。学校的教育活动要凸显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全面推进教学、教师、教材、学科体系综合创新,不断提高课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的实效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良好品德、行为感染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示范者;构建文化育人体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举办联合读书会、经典诵读活动,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开展教育实践主题活动,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感知,深化心理认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长期工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将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融入学校生活,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建设。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化”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寓于道德模范塑造
杜威阐明“道德的观念”是无法用言语传授的,需通过行为来获得且指导行为,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道德模范以间接的方式传递社会核心价值是最为有效、合理的方式。要充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寄予社会道德模范的塑造之中,展现其价值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日常化生活化。
模范人物以感人至深的事迹、高风亮节的品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风气;无论是排雷英雄杜富国,还是诚实守信模范郭建华、敬业奉献模范张福清,他们都将个人的努力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推动着社会向善向上;深入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提升认知、深化思想、端正行为,将思想行为统一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列中,不断强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新传颂道德模范的形式方法,以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影视展演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传播,传递社会正能量,筑牢精神根基,夯实共同思想基础。
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融于道德建设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社会需要道德的价值调整社会关系,引导人们趋善避恶。道德浸润社会发展,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公民品行,根治公民意识淡薄,道德缺失痼疾,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正确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道德失范问题。
杜威认为,社会通过统一的社会环境塑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通过公众的判断实现对不成熟人的习惯的修正,延续公众赞许的行为,摒弃公众所不齿的行为。新时代要加强道德建设,综合施策,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社会思潮,加强道德认同;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道德观,严守道德防线,将理性精神与道德建设相结合;为道德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强化道德监管,避免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对不良价值的传播,突出主流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于国民教育、文娱产品产生的全过程。社会、政府、个人协同作战,让每个社会成员成为积极的道德践行者,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四、结语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思想的解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静,颜吾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J].红旗文稿,2017(7):26-27.
[2]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5.
[3]马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2):124-125.
[4]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2014-02-25)[2020-09-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413.htm.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前进论坛,2014(2):22-25.
[6]涂诗万.美国教育变革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55-59.
[7]苗丽丽,滕建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思考[J].世纪桥,2016(11):56-58.
[8]席步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8:40.
[9]佟斐.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43-146.
[10]师晓娟.基于优良家风传承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9(10):108-111.
[11]徐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坚定文化自信[J].智库时代,2019(50):8-9.
[12]曹根记.论道德模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导向作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9(4):62-66.
[13]柏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31-36.
[14]魏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61.
[1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案例:第2辑[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84-176.
从古至今,德育在我国一直备受重视,为了沿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在德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整个社会给予学校德育极大的关注。然而,德育却是学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和担忧的。教师对德育的实效性存在不解;学生往往...
杜威是美国着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合作教育内容。其中,“从做中学”强调人才培养要劳教结合,“学校即社会”主张教育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杜威的合作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的产学合作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是杜威教育思想论文6...
杜威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的本体论、 “学校即社会”的价值论、 “从做中学”的认识论这三大基本原则。...
杜威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今日之教育改革,仍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要建立在儿童的经验和认知基础之上;学生要在“做”的过程中,感悟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等教育活动,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良好渠道;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养成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