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学论文 >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分析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付冬梅
发布于:2021-09-07 共327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关于幼小衔接的论文第三篇: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分析

  摘要:幼小衔接是人生教育进程的关键节点之一,起着承幼启学、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打下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根基柱。衔接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从而对小学甚至初高中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幼儿园、学校及家长的足够重视,但是,目前的幼小衔接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衔接;互动;系统;

  幼小衔接,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是通往学习生涯的第一块基石,可以说幼小衔接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对于幼小衔接必须引起幼儿园、学校、家长三方的高度重视。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幼小衔接还存在定位不准、重视不足、理解不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幼儿教育一头热”。不少幼儿园认识到了幼小衔接问题,积极开展入学前准备工作,在大班尾声阶段特别注重按照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上课, 或是组织幼儿到附近小学进行参观等。但是小学方面重视程度往往不足,没有形成配合互动,只是坐等成果,导致幼小衔接出现断层、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些幼儿园打着幼小“无缝衔接”的旗号,有意在幼儿园临毕业期间提前接触小学的部分课程,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导致学生虽然在入学之初感到所学知识较为熟悉,学习压力不是很大,但由此可能会产生松劲懈怠的心理,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复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随着学习深度、广度、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前的知识“储备”无法满足当前学习的需要,很有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问题。笔者从当前幼小衔接的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学前教育理论及特点,提出“三注重”“三提升”的工作思路,并作如下解读。

  一、注重“衔接延续”,提升幼小衔接的整体性

  幼小衔接,虽然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但是却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必须注重连续性、整体性、一致性,使之成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心桥”而不是“分水岭”。从当前的幼小衔接情况来看,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幼儿园和小学虽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重要价值,但是因为无法形成固定的对口关系,缺乏默契的配合,无法实现“无缝衔接”。对些,笔者认为,主要围绕一个“合”字做文章。

  (一)在教学思想上进一步“融合”

  幼儿园准确把握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充分考虑当前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对于可以有效衔接的部分,尝试引入小学的一些教学思路。对于小学教育方面,则需要帮助小学老师深入了解幼儿的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确保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能够“一脉相承”,保持连续性和延续性,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少走弯路,不至于出现“断档”。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契合”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特别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式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一些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无法立即适应严肃的课堂纪律,总想自由活动,难以自控。对此,就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家教协作上进一步“联合”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将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对广大家长进行教育引导,通过家长课堂、家园联系群、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长、幼儿园及小学三方联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可以考虑聘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研员、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组织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1.png

  二、注重“教师引领”,提升幼小衔接的互动性

  幼小衔接,主要在教师,关键也在教师。

  (一)提升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必须充分认清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弄清各自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职责定位。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性以及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活跃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想象能力、新颖的思维能力、坚韧的思想品格、充分的社交能力等。小学教师应该尽快使幼儿适应小学学习要求,实现幼小教学方法的统一,有目的地推进小学教育游戏化、娱乐化,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加强幼小衔接教师的交流沟通

  可以由学前教育教研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幼小衔接联系点制度,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进行参观实践,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从而了解什么样的一年级教学内容适合引入幼儿教育。同时,可以向一年级教师介绍目前幼儿的教育特点及学习习惯,为小学教师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创造条件。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及其家长对小学进行实地观摩,使家长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使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兴趣。

  (三)完善自身综合素质

  在加强教育教学教法方面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还应该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摸清从幼儿到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是从学生的心理研究入手,找准学生学习状态的平衡点和兴奋点,有方法、有计划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幼教活动中,要从提高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形象思维能力等基础入手,培养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性认识。在小学教育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创新的活跃性更高,逻辑的思维性更活跃。更重点的是通过研究学生心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强精神和独立人格,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全面发展”,提升幼小衔接的系统性

  幼小衔接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因此,不能把眼光都聚焦在学习上,要从学习、思想、健康等多个维度进行把握。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兴趣出发,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善于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形成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上进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使学习节奏保持稳定、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学生毕竟也是孩子,在入学后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不单单是学习上的,很多都是生活自理方面的。例如,有的学生上学了还没有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导致一上学就丢三落四,有时会出现找不到书本或学习用具的现象;再如,有的学生因为不太懂得人际交往,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出现争吵、打闹等问题或是产生失落厌学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因此,必须提前入手,从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三方共同着手,从幼儿园时期就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种种变化。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

  上了小学无论是学习压力还是学习节奏都有加剧的趋势,学生的身体必须跟得上、吃得消才行。如果有所忽视,很有可能会使学生一入学就难以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出现睡眠不足甚至时常生病等问题。因此,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户外游戏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幼小衔接的时期,必须加大锻炼强度,使幼儿在身体健康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与幼儿园环境相比较,小学期间无论是学习环境、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针对消防、交通、治安方面提升学生安全意识,让大家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措施,为自己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做好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孩子的思想、学习、健康、心理等多角度入手,各方努力、形成合力,打通幼小衔接的“最后一公分”,确保教育的整体性、学习的延续性、发展的系统性,更希望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将这项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扩大化,变小范围研究为普遍性推广,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幼儿顺利走过幼小衔接的“陡坡”,步入人生学习生涯的“快车道”。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付冬梅.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6):110-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