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41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爱弥儿》家庭教育观念探析
  【绪论】 《爱弥儿》家庭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绪论
  【第一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3.1  3.2】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3.3】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3.4】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观评价
  【第五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是卢梭多年思索研究的结果。受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和文化的影响,《爱弥儿》家庭教育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卢梭个人坎坷的经历也影响着卢梭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要全面系统的研究《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就必须了解《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以及卢梭的个人经历。只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问题和研究问题。
  
  一、卢梭的生平与经历
  
  “我没有高贵的门第和出身,但我却得到了另一种我所特有的东西:我以不幸着称于世。”[6]这是卢梭对他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卢梭 1712 年出生在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当时日内瓦是一个民主共和国,日内瓦的社会政治制度对卢梭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赞扬日内瓦共和国是一个民主自由地国家,并把自己的名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献给日内瓦共和国”.
  
  卢梭的母亲苏萨娜·卢梭是一位牧师的女儿,颇为聪明,端庄贤淑,但在卢梭出生不久便去世了。为此卢梭的父亲伊萨克·卢梭非常伤心,对卢梭疼爱有加,把对其母亲的爱全倾注在卢梭身上。他的父亲非常喜欢读书,受其父亲的影响,卢梭自幼酷爱读书学习。他读过“勒苏厄尔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克的《名人传》、那尼的《威尼斯历史》、奥维德的《变形记》、封得奈尔的《宇宙万象解说》和《死人对话录》”[7],还有莫里哀的几部着作。这些书使卢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促进了他思想的形成。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是卢梭特别喜欢的一部着作,它使卢梭从小就培养了“爱自由爱共和的思想”[8].在卢梭十岁时,他父亲因官司被迫离开日内瓦,卢梭由舅舅贝纳尔抚养,从此过上漂泊异乡的生活。他舅舅把他送到郎拜尔西埃牧师那里学习拉丁文。卢梭在那里过着淳朴的农村生活,读书学习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这为其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 1724 至 1728 期间,卢梭过着奴隶般的学徒生活,经常受师傅的侮辱、惩罚和折磨。这一切使他更加热爱自由、渴望独立,痛恨压迫劳动人民的人。后来,卢梭迫于生计,寄居在华伦夫人家,过了近十年的稳定生活。在这期间,他深入学习历史、地理、文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深入地研究各类问题。离开华伦夫人家后,他在德·马布利家做家庭教师,同时结识了加布里·邦诺·马布利和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亚克两位法国着名的哲学家。在巴黎谋生时,卢梭结识丰特涅尔、霍尔巴赫等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同狄德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卢梭的活动和思想有很大的影响。此后,他阅读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大量政治学着作,这为他以后着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761年到1762年期间,卢梭发表了《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三部着作,对当时的政治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爱洛伊丝》是对人的合乎道德的美好感情的赞美;《社会契约论》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来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爱弥儿》则是通过教育将人培养成自由民主博爱的资产阶级新人,这三部着作构成了卢梭的理想社会的宏伟蓝图。《爱弥儿》是卢梭根据自己自学成才的经历和在马布里做家庭教师的实践撰写的,这是他最满意、最系统的着作。虽然卢梭在马布里任教并没有多长时间,但这却激发了他对教育问题的兴趣,让他深入的反思教育制度。卢梭天资聪明,加上长期的社会经历,使他关心社会教育问题,洞悉社会教育制度出现的问题,这为《爱弥儿》的撰写提供了思想理论源泉。卢梭晚年过着孤独无亲、凄惨辛酸的生活。1778年7月2日,这位十八世纪最杰出的民主主义思想家与世长辞,他的光辉理论点燃了人们思想的火炬,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热爱。
  
  卢梭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卢梭,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唤醒了人们的民主自由意识。
  
  二、《爱弥儿》产生的文化背景
  
  卢梭思想的产生,不仅是其经过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结果,也是在借鉴前人的思想资料和认识成果,并把它们加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爱弥儿》也是卢梭在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断地研究完成的。
  
  卢梭自幼酷爱读书,阅读并自学了大量书籍。他善于思考与钻研,在批判吸收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卢梭教育思想产生的过程中,有许多对他产生很大影响的思想家,这些思想家的理论为《爱弥儿》的创造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对卢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洛克。洛克认为人的观念和知识都是从感觉经验中得到的,“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9]在《爱弥儿》中,卢梭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感觉经验论。卢梭强调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没有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就没有认识,也就没有观念。卢梭非常重视儿童的感觉教育,“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10]感觉教育是智力教育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爱弥儿》中,卢梭用大篇文字阐述如何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这是对洛克感觉经验论的借鉴和创造。洛克在《教育漫话》开篇第一句提到“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之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11]卢梭在儿童身体养护方面继承了洛克的思想,二者都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洛克极力劝告大家,无论是预防还是因为一点儿小病,都不要给孩子吃药”[12]是正确的,但是卢梭并没有完全接受洛克的观点。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卢梭所要培养的是“自然人”他反对洛克以培养绅士为教育的目的。卢梭思想尽管与洛克的主张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可否认卢梭的教育思想深受洛克的影响。
  
  孔狄亚克是十八世纪法国感觉论代表人物,卢梭与孔狄亚克有着密切的往来,孔狄亚克的第一部哲学着作《人类认识起源论》是在卢梭的帮助下出版的,卢梭继承并发展了孔狄亚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卢梭在《忏悔录》中曾提到“我也许是看出他的禀赋、认识他的价值的第一个人。”[13]孔狄亚克不仅是位哲学家,还是位逻辑学家,他的逻辑方法对卢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爱弥儿》中,卢梭对孔狄亚克的逻辑辩证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和运用。卢梭的《爱弥儿》一书就是受孔狄亚克的影响而创作的,孔狄亚克在卢梭教育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卢梭同样也受到了法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启迪。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开阔了卢梭的视野,激发了卢梭去探索社会政治问题的兴趣。伏尔泰反对封建主义、封建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强调自由平等,这些思想无疑对卢梭的教育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爱弥儿》一书无不贯彻着自由民主自然的本质思想。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影响很大,他常常在《社会契约论》中引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的重要言论和思想,吸取其思想的精华。
  
  卢梭的思想不仅受近代英国和法国进步思想的影响,古希腊的普鲁塔克的思想对卢梭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卢梭自幼就非常喜欢读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他的着作中所引用的古代史实有许多都取材于普鲁塔克的作品。在《忏悔录》中,卢梭回忆到这部传记使他形成了“爱自由爱共和的思想”[14].普鲁塔克着作中所宣扬的英雄主义在卢梭心里根深蒂固,在卢梭晚年的着作《漫步遐思录》中提到普鲁塔克这位作家对自己的影响。普鲁塔克的《论幼儿教育》中有许多思想都被卢梭借鉴。
  
  三、《爱弥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十八世纪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的国家,实行独裁统治,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力。在这个典型的封建制国家里,等级制度森严,广大的农民承担着巨大的税务和义务,农民不仅要向教会交税,而且要向国王交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农民生活的极端贫困和痛苦。这个社会里,“它给富人所有巨额财富以强有力的保障,而几乎弄得穷人不能安保他们亲手搭起的草屋”.[15]思想上,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推行奴化教育、愚民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在这样的时代,教育受教会的控制,教会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当时的法国,天主教统治着教育,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论,古典主义和神学占统治地位,教学内容严重偏离生活实际。在学校里,教师教给儿童“一切的知识,却就是不给他认识他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教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当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16]这种教育残害人的心智,使人愚昧无知。天主教宣扬中世纪的“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活在世上只是为了赎罪。因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所以就应该严格的约束儿童的行为,对儿童实行严酷的制度。对于这种教育思想,卢梭持对立的态度,他在《爱弥儿》上卷中,就开宗明义的指出“出于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7]卢梭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的,应该对儿童进行爱的教育,遵照儿童的天性,提出“自然教育”的理论。
  
  十八世纪是个经院主义教育影响极盛的时代,经院学校的教学主要是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儿童所学的学科都具有神学色彩,都是为宗教服务。卢梭对这种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压抑儿童的成长,违反儿童的天性,阻碍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经院学校那种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爱弥儿》中,卢梭明确提出要采取直观教学和实践的方法,让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对于封建制度下,对儿童实行体罚,制定严苛的规章制度,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这一原则在《爱弥儿》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不可否认,《爱弥儿》的出版给封建统治者当头一棒,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歌德称《爱弥儿》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康德因为阅读《爱弥儿》,自己的散步时间都被改变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家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