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目前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的品德发展方面。这就要求家长要加强子女的品德教育,在家庭中树立榜样形象,从而把子女的德行引入正确品德教育的轨道上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在无意间影响着孩子,但是这种无意性会对孩子产生很深刻的影响。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很简单的事,但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却是极少数的。这是为什么那原因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家长没有正确掌握好教育子女的方法。扪心自问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有多少父母真正懂得了教育子女的方法,他们经常会不采纳孩子的建议,而单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容易导致家庭教育出现许多误区,也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1993 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教育会议,讨论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及教育改革问题,其中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八十多位专家,一致认为第一个挑战就是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基于这点,本文对目前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其中,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选取了十项道德品质作为比较因子列举给家长。这十项因子分别是:好好学习、遵纪守法、讲文明有礼貌、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爱祖国、爱劳动、乐于助人、诚实、艰苦朴素和尊重人同情人,请 174 名家长对这十项品德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最后经统计处理得到一个品德价值倾向的量表。[24]
结果显示,家长在培养教育子女问题上缺乏对其道德品质方面的关注,没有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在教育上陷入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长过于溺爱、放纵子女。
家长对子女的爱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与任何人的爱都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家长要掌握正确爱孩子的方式,要在爱子女的基础上,更好地教育好子女。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没有正确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经常表现出对子女的行为过于溺爱和放纵。虽然每个家长都疼爱子女,但这并不代表每个家长都能教育好子女。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爱促进孩子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孩子施以正确的爱,放弃溺爱。
当今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满足他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一切需求,只要孩子有需要,家长都要竭尽全力予以满足。家长这种错误的爱孩子的方式,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理所当然被满足的。将来如果某一天他们的要求被父母拒绝,他们不会进行反思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反而会认为是父母没有尽力而为。父母这种爱孩子的方式会误导孩子的思想,会助长孩子的不良嗜欲,使孩子长大后成为欲望无度的人,严重时会使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几年前,某省发生一件 6 岁小孩用绳子勒死 76 岁老外婆的事件。一时间这则新闻引起全国轰动。6 岁的小外孙拿着绳子追在小狗的后面跑,他想要用绳子拴着小狗玩,结果孩子没追上小狗,狗跑了。小外孙就想要外婆和他一起玩,并且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无理的要求,他想要用绳子拴住外婆的脖子,外婆没有答应他,小外孙生气了放声大哭。老人平时对外孙非常的娇惯宠爱和放纵,于是便答应了外孙的请求,拿绳子套住自己的脖子。谁知道绳套竟然被系上活扣,外孙使劲一拽,绳套便死死地勒住了外婆的脖子,老人喘不过气来,便用力挣扎。外孙见外婆挣扎觉得很有趣没有松手,还是使劲的拉绳子,就这样外婆再也没有醒过来。
出现这一悲剧的原因,就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虽然,出现这么严重后果的案例是极少数的,但是却为我们家长提供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二、 家长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出现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的现象。一些家长把学习成绩、班级名次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他们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认为学习是孩子的第一职责。一些家长见面讨论的焦点就是孩子的学习状况,这已经成为所有家长的共同话题。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未来就会发展的好。孩子不应过多的把时间投入到不必要的品德教育上,因为他们认为对孩子来说升学考试最注重的还是学习成绩。家长的这种做法,完全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想象不到一个高分的孩子缺少德行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家长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做法不仅会使孩子缺少德行,同时也会对孩子个性方面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比较而言,一些中华传统的优良品德却遭到家长态度上的"冷遇",比如,"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等等这些品德都被家长忽略在教育子女的大门之外。这表明家长们在价值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培养子女优良品行和作风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缺失的品德是任何条件的智育都无法弥补的。由于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方法,导致家庭教育忽视了对子女道德的教育、个性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这样的教育结果也必然会导致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出现在家庭教育中。
三、 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当。
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培养教育子女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否被家长科学的利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当今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往往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育子女时常常出现教育方法不当等教育现象。
家庭教育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不存在统一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这要求家长要多学习一些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子女在科学的教育方法的指导下快乐成长。
但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只注重学校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没有掌握好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这样的家长是不合格的,家庭教育也是失败的。其中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重言传,轻身教
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没有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教育孩子。家长一味的说教不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教育效果,更不会把说教所传达的思想根植在孩子的头脑中,从而指导他们去实践。孩子都是当时听后感觉很受益,时间长了,孩子由于没有在实践中找到说教的范本,自然就会淡忘家长当时所讲的道理,所以家长这种说教的方法也就成为徒劳了。那么家长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孩子那这一问题通常会陷入循规蹈矩的怪圈,家长在一旁苦口婆心地为孩子讲他们应该掌握的道理,孩子在旁边似懂非懂的应和着,但是,殊不知这种所谓的"道理"孩子是否能真正地领会,听的进去,我想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多数家长深思。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但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往往只注重"言教"而忽略"身教",没有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好榜样示范。例如:有的家长不守孝道,却在孩子面前讲尊师忠孝的大道理,要求孩子讲孝道;还有家长做事不守信用,但是仍要求孩子讲诚信,守信用;更有一些家长满口脏字,生活随便,不懂礼貌,却还要求孩子懂文明,明事理等等。家长的这些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言行不一致的做法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上也出现言行不一的行为。
(二) 重物质,轻精神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在儿童时期吃了不少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跟着受苦了,所以当孩子提出需要时,父母都会竭尽全力予以满足。他们认为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只要孩子在生活上过着舒适,家长即使辛苦也会觉得很幸福。家长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努力、拼命赚钱来满足孩子无休止的物质欲望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对孩子的精神生活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他们误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幸福,这种错误的只关注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关爱的做法,容易使孩子产生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的心理,形成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
几年前,一个电视台的心理访谈节目播出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单身妈妈带着10 岁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刚上小学四年级,但全身名牌,而她的母亲却每天省吃俭用,生活的很辛苦。在采访中母亲透露,她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单亲家庭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所以她要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生活需求。在这位母亲的心理,她认为满足女儿的所有物质需求就是对她最大的爱,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物质包裹会使女儿的心灵变得更脆弱,只有孩子精神上变得强大,才能真正走出低谷。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的只想着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还应注重儿童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孩子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走入社会都能够不为利益所趋,自觉地用品德的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三) 教育方法过于极端
在现今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尽相同,这与家庭环境、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很多因素相关。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甚至会出现几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于溺爱,这种家长对于子女的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对子女表现出过分的纵容,不让孩子受到一点苦,全家人都要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子女出现自私、幼稚、自我为中心、骄纵等不良性格特征。另一种是过于专制,这些家长对孩子实行严格的管教,强调个人权威,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规范做事,时常用命令的口吻与子女交流,总是使子女处于被动之中,这样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和恐惧心理。另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是家长对于子女过度放任,一些家长一心忙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工作,任由子女自行放任发展,这样容易使子女养成放纵任性、自由散漫的性格,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一些家长依然奉行"严师出高徒,棒下出孝子"的理念来教育子女。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几近苛刻,一旦孩子做出不妥当或是表现出不道德行为的时候,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地惩罚孩子。家长这种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激发孩子的不满情绪,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在暴力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自信心,做事也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家长这种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伤害是相互的。这个道理和我们在物理课上所学的经典力学原理,"你用多大的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反作用力"是一样的。
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自我服务的机会,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结合科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主动参与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从自然状态走向自觉意识,从私人领域过渡到公共领域,愈益受到个体、社会、国家的重视。历经35个春秋,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正稳步推进家庭教育的法制化进程。家庭教育的法制化是指将家庭教育纳入法...
隔代教养也被称为隔代教育,是一种相对于亲代教养的特殊家庭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家庭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随着隔代教养现象越来越普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已有研究对隔代教养的成因、利弊和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但关于...
第四章80后父亲教育对子女成长影响第一节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影响一、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80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也就是典型的父爱缺乏综合症.此症状主要表现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父亲的...
第二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的理论第一节追求优越感的理论一、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阿德勒认为,教育成人,可以归纳为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导向,这点对于儿童也是同样适用的。然而,一些差异仍在两者之间存在,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给他们指导非常重要...
第五章阿德勒的家庭教育观的内容第一节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常常被认为是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展现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它与人的先天性关联不大,它主要是靠后天的教育培养才形成的,它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养成和接受的教育紧密相关...
5我国传统家训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5.1文化价值的涵义研究我国传统家训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启示,首先需要对文化价值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文化价值是属于社会演变及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化价值和人不可分割,因此也具有人的属性。不同的领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卢梭认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该主动承担起生养和教育儿童的责任,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爱弥儿》中,卢梭详细地阐述...
母亲作为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的主要承担者,是儿童成长早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的"重要他人",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章《爱弥儿》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卢梭重视家庭教育,主张遵循自然法则对儿童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作为爱弥儿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