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据古籍文献记载,在公元 1600 年代以前,松萝茶均以“新安松萝”、“徽州松萝”与全国主要名茶并列。同时,徽州松萝茶以她独具特色的炒青技术,别具一格的色、香、味、形,天趣备至的 “瀹”饮方法以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舞台上纵横捭阖,风靡一时……明清以来,吟咏松萝茶的诗词很多,就作者而言,不乏文学史上有声誉的大家,也有名不经传或佚名者; 然《松萝采茶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松萝茶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同时也见证着徽茶文化并显扬着博大的中国茶文化。可以说,《松萝采茶词》有别于其他茶乡竹枝词之处,不仅仅在于篇幅整齐或堪为本土茶文化研究提供借鉴,更在于她为中国近代茶文化的西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松萝采茶词》不仅描写了徽州茶区的风土人情,还吟咏了徽州女人生产劳动的状况及精神面貌; 在内容上,它歌咏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 在语言上,它通俗自然、清新活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源于徽州民间,不仅反映了徽州茶乡的茶情茶事,也折射出松萝茶乡的民俗风情,同时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徽州茶文化信息,并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然而,《松萝采茶词》问世后,在本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切和重视,甚至连原作者也是 “长期未明”.但它却在异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尤其是在英、美等国屡屡被翻译、刊载、援引、摘录、节选等等,使之见证了松萝茶及近代茶文化进入西方的历史进程。以致有专家指出: 时至今日,《松萝采茶词》仍是西方语境里中国近代茶文化的生动表述。所以说,《松萝采茶词》在西方的流转传播,不仅是徽茶文化东学西渐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近代茶文化东学西渐的典型范例……这也充分说明,古老的中国茶叶及茶文化,不仅是宝贵的历史和传统,也是中国人可以输出给全人类的文化和精神。
二、华裔女作家解读《松萝采茶词》
2012 年,江西《农业考古》( 茶文化专号) 第2 期刊发了“诗僧苏曼殊与茶”一文,文章介绍了苏曼殊于 1907 年在日本编纂出版了一本英汉对照诗集《文学因缘》,诗集除辑选历代诗人少数名篇外,还刊有《松萝采茶词》( 三十首) .但苏曼殊在辑录《松萝采茶词》时并没有说明作者是何人,只是写明英译者为英国人茂叟 (音译),以致《松萝采茶词》的真实作者长期以来都是“佚名”.那么,《松萝采茶词》的原作者究竟是谁呢?
2014 年 5 月,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语言文化系、关键语言中心主任,华裔女作家江岚,发表了“《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一文。在引用了《郑毅·徽州茶乡竹枝词》相关文字介绍后,江岚说: “作为中华文化西传史上的一个典型范例,《采茶词》的流播再次证明了华文化的普世性,及其为世界文化体系添砖加瓦的贡献。作为一份可贵的近代茶文化遗产,《采茶词》也不能继续被埋没在本土浩瀚的古籍堆里,其存在的历史价值应该得到更公正的认识与评价。”江岚认为: 值此“徽学热”在国内外学界方兴未艾之际,对《松萝采茶词》的作者、英译以及在英美流播的情况,有必要追本溯源,厘清脉络,重新认识 《松萝采茶词》及其历史价值。
江岚在文章中指出: 《松萝采茶词》最早于1840 年发表在《中国丛报》第八卷的《中国诗歌》栏目里。同时,江岚还将《松萝采茶词》作者、英译以及在英美流播等情况作了介绍……至此,关于《松萝采茶词》的原作者、翻译者以及在英、美等地的传播情况,基本上都有了答案。
那么,刊载《松萝采茶词》的《中国丛报》是一份什么样的期刊呢? 《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 ,旧译《澳门月报》,又译《中国文库》,日本译名《支那丛报》。《中国丛报》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一份英文期刊,由美部会 (注:美部会,全称是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是美国基督教海外传教机构 ) 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于1832 年 5 月,主要发行地点是广州。《中国丛报》采取销售和赠送相结合的发行方式,读者对象主要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西方人士; 所以,它一度成为当时欧美人了解中国事务和动态的主要渠道。1847 年之后,美部会另一位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 Williams) 代替创办者裨治文负责《中国丛报》的编撰事务。
《中国丛报》在长达 20 年的时间里,详细记录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从皇帝到地方官吏,从孔孟之道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下层社会流行的歇后语等,《中国丛报》都作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所以,《松萝采茶词》得以在《中国丛报》的《中国诗歌》栏目里刊发,也就顺其自然了……尽管《中国丛报》是西方第一份以中国为报道、研究对象的刊物,然它的出版无疑是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不仅有助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还起到了“开文学之路,除两地之坑堑”的作用。而当年的《中国丛报》,就刊发过许多涉及中国茶叶的信息和报道; 如 1839 年 7 月的《中国丛报》( 第八卷) 上,卫三畏翻译的一篇长达 33 页的文章,就是关于中国茶叶的种植、品名、外销等情况的介绍。
《中国丛报》还曾经报道了 1836 至 1840 年间,中美之间的茶叶贸易概况。其时,中国平均每年输美的绿茶数量为 1100 多万磅,占输美华茶总额的 79%; 红茶 300 多万磅,占 21%; 而这些茶叶大部分是用于美国本土消费。根据资料记载: 从 1785 至 1804 年间,美国共派船 203 艘来华,从广州运回茶叶总计 5366 万磅 (24340吨) ; 从此,华茶开始直接输往美洲。此时,华茶对外贸易已经遍及全球; 松萝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向了世界并进人了美国市场……而《中国丛报》刊发的“论证茶叶在外国的销售价格时,则是依据不同产地、品种和质量而不断变动或变化的; 如‘上等绿茶’、‘极品绿茶’的价格等等”.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些报刊引用的资料。其实,中国的茶叶,早在 1690 年就获得了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1773 年,美国爆发了北美抗茶会和波士顿倾茶事件; 缘此直接激励了北美人民进行的独立革命,翌年一个新的美国宣布成立。
那么,刊登在 1840 年《中国丛报》的《松萝采茶词》是谁翻译的呢? 正如诗僧苏曼殊在英汉诗集《文学因缘》中所注,英译者为英国茂叟。那么,茂叟是谁? 华裔女作家江岚给出了答案: 茂叟,其本名 W. T. Mercer,他生于 1822 年,卒于1879 年。他曾是英国驻香港总督府的高级官员,后执教于牛津大学。
1835 年前后,茂叟任职香港殖民地大臣(the Colonial Secretary) 期间,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不少从事中英贸易的商人,其中就包括徽州茶商。据《中国丛报》刊发的《松萝采茶词》译文前编者按说,茂叟是从一位徽州茶商处得到这组茶诗的,茶诗是写在“一种极为精致,印有花边的红笺上……”想来,这三十首写在红笺上的《松萝采茶词》,大约是某位徽州茶商将它作为书法礼物送给了茂叟。
茂叟嗜茶,又钟情中国文化。他得到这组茶诗之后甚为喜爱,便亲自动手将它译成了英文。而采茶词在刊发时配有原文,原诗题为《春园采茶词三十首》,作者是“海阳亦馨主人李亦青”.那么,李亦青又是谁呢?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走向衰亡,晚清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引入西方的政治学说来改造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臣民观的瓦解和新的民族国家观念的诞生.严复所引进的天赋人权、契约立国、进化论等学说以及梁启超宣扬的民族国家学说都深刻影响了世人.20世纪初的人们已经开始...
绪论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国近代文学在八十年的时间里非常困难而又快速地走完了它的全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迈出了第一步。中国近代文学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继续发展和光辉终结,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阶段和先声先导,并指引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
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们不仅参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风云激荡的时代更迭中留下矫健的身影,也给湖南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结构、民间风俗。...
近年来,普通民众通过舆论渠道,表达扞卫国家利益和主权以及重新厘定文化身份的渴求.而官方和民间双重推动下的国学回潮,以及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宣传等,亦可看作为这场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显现.从某种程度上,它是长久以来西化追求之后的精神返乡[1]...
《点石斋画报》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采用连史纸石印,每期刊载图画新闻八幅,每月上中下旬各出印一次,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售。因由点石斋石印书局印刷,故得名《点石斋画报》。1898年8月停刊(...
当前对近代至民国旧体诗词社团研究的成果不多,仅有袁志成、查紫阳、万柳、马大勇以及笔者的相关论著。①又钟振振教授与笔者所从事的民国时期诗词学文献珍本整理与研究项目,因限于篇幅、体例等问题,仅专门收录了南社、如社、须社、沤社、国风社、变风社、...
李光洙(1892-1950)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一生创作了60余部长篇小说,30余部短篇小说和300余篇(首)诗歌、散文、杂文等其他作品,被公认为是自20世纪10年代韩国启蒙主义起,在韩国文坛最具行动,最彷徨的作家,在新文学50年历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给予感动和...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潮莲乡(今广东江门市潮莲芝山)人。陈洵少有才思,爱好填词。少时随父亲至佛山经商,拜吴道镕门下,补南海县学生员。后欲随叔父陈昭常仕宦关外未果,辗转至江西瑞昌知县黄元直家当了十多年塾师。客居江西...
《三四郎》是日本近代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一部经典作品。学术界对《三四郎》的研究一般是将《三四郎》视为教养小说,表现了文明开化问题。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层出不穷,为我们阐释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的研究者就从女性...
一、吕碧城的生平简述吕碧城(18831943),原名贤锡,一名若苏,字圣因,号曼智,法号宝莲。别名较多,有晓珠、信芳词侣、兰清、清扬、遁天等。安徽族德人。吕碧城生于光绪九年(1883年),自幼慧秀多才,除工于诗文,亦擅长书画,五岁知诗,七岁能绘巨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