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精神病学论文 >

米氮平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综合征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8-11 共2027字
论文摘要

  临床发现大多数失眠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抑郁状态,单纯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大。本文采用米氮平联合阿普唑仑使用,旨在探究两者协同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 月治疗失眠症状患者 6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33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15 例; 平均年龄 ( 35. 4 ±3. 8) 岁; 病程( 4. 8 ± 2. 2) 个月。研究组男 19 例,女 14 例; 平均年龄( 36. 3 ±3. 8) 岁,病程 ( 4. 1 ± 2. 4) 个月。病例选取满足以下条件: 此前两周患者均未服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以及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和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 ( 徐州恩华药厂生产,国药准字 H32020215) ,每晚睡前服用 0. 8mg。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瑞美隆 ( 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号: H20090160) ,每晚睡前服用30mg。两组疗程均为 4 周。
  1. 3 疗效判定[1 -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PSQI) 及夜间睡眠与日间睡眠时间比值进行评定,睡眠效率 ( %) = 睡眠时间/ ( 起床时间 - 上床时间) × 100%。显效: PSQI 评分≤10,且睡眠效率增加≥50% ; 有效: PSQI 评分≤15,且睡眠效率增加≥50%; 进步: PSQI 评分 > 15,且睡眠效率无明显增加; 无效: PSQI 评分及睡眠效率降低或无变化。采用副反应量表 ( TESS) 判定不良反应,TESS 评分 >2 分为出现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72. 72% 高于对照组 45. 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 PSQI 评分,研究组评分治疗后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见表 2) 。
  论文摘要
  2. 2 不良反应比较 4 周后研究组 TESS 量表得分 ( 4. 04± 0. 88) 分,对照组得分 ( 3. 89 ± 1. 07) 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见表 3) 。
  4 周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
  3 讨论

  米氮平是临床常用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哌嗪 - 氮卓类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 5 - 羟色胺活性。米氮平是 5 - HT2 和 5 - HT3 受体的强效拮抗剂,但对 5 - HT1A 和 5 - HT1B 受体没有明显的亲和力。同时,米氮平是 H1受体的强效拮抗剂,可以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突触前膜 5 - 羟色胺的回收,有效增加突触间隙内 5 - 羟色胺浓度,同时间接下调肾上腺素受体,一定程度上抑制多巴胺再摄取功能,促使突触前多巴胺自身受体脱敏,减少肾上腺素受体数量,抑制肾上腺素受体藕联腺昔酸环化酶,从各方面调控神经兴奋传导,产生抗抑郁、抗失眠作用[3]。本文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米氮平控制患者失眠症状,效果良好,由于大多数失眠患者常伴焦虑、抑郁症状,本品同时可以改善焦虑症状,这也是控制失眠的原因之一[4]。PQSI评分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反映服用米氮平后主观感觉良好,后遗效应较小,耐受性好。表明米氮平治疗失眠症疗效可靠、稳定,对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有良好的作用[5]。这与米氮平阻断 5 - HT2 受体和 H1受体、增加慢波睡眠,从而延长快波睡眠潜伏期和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有关。但米氮平与其他抗抑郁类药物一样存在嗜睡、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其对 5 - HT1A 和 5 - HT1B 受体几乎无影响,故对外周血压影响较少,不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但该药存在另一缺陷,有报道表明,儿童服用抗抑郁药物的自杀相关行为和敌对行为比服用安慰剂组的儿童常见[6]。此外,目前尚缺乏儿童和青少年服用此药对他们的成长、发育、认知和行为的发展的长期安全数据。故本文推荐联合用药,采用阿普唑仑与该药联合使用,观察发现有效拮抗抑郁焦虑状态,同时不良反应亦不明显大于单药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 .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 3 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7 -89
  2 陈晓岗,赵清平,李乐华,等. 瑞美隆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 ( 15) : 2300 -2307.
  3 Landowski J. Mirtazapine - an antidepressant [J]. Psychiatr Pol,2002,36 ( 6) : 125 - 130.
  4 Shen J,Chung SA,Kayumov L,et al. Polysomnographic and symp -tomatological analysesofmajor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treated withmirtazapine [J]. Can J Psychiatry,2006,51 ( 1) : 27 - 34.
  5 张平,杜文海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实际应用 [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 ( 4) : 318 -340.
  6 范瑞明,杨丽 . 失眠症的临床治疗进展 [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 10) : 149 - 15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精神病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