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关于会计实践论文:
《浅析管理会计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如何进行“成本管控、提质增效”,整合运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管理会计在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定义模糊,政策制定滞后。
近几年,管理会计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理论与实务界的高度重视,同时在业界中也得到了一些应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然而,相比于财务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目前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的准则框架,难以准确地界定管理会计的边界。 这反映在实务运用中,往往难以准确分清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等领域之间的界限。
2.会计人员定位与认知存在偏差。
当前束缚管理会计在我国实务中的运用原因,除了政策方面,还与财务人员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以及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知存在偏差。 财务人员往往对于自身的定位还停滞在过去对会计核算的认知,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可以在提高组织价值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3.财务业务一体化难以融合。
管理会计在实务运用中的一个突出症结就是“业财融合”不够。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在建立财务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尝试并获得显着成效,然而,“业财融合”在普及性与深入性仍然存在有待深入挖掘的地方,财务需要与业务共同利用财务资源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实现高效“业财融合”,以推动管理会计落地。
4.全面综合知识储备不足。
尽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已超千万,然而大部分人员从事的是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更多的是财务会计知识,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与掌握不足,对行业特点、企业性质、业务规律掌握不到位,是管理会计工作拓展要解决的问题。
二、造成管理会计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迅速, 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早已接轨, 在国际会计界有了对话的基础。 要更多地重视与发展管理会计, 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1.管理会计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导致准则或指引的复杂性。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企业向外部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为此,财务会计就需要统一的、可比较的报告形式,也就是统一、规范的准则体系。相比而言, 管理会计的职责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 其首要目标是满足内部管理层的决策需要。 然而,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与决策问题复杂多样,甚至是动态变化,这对管理会计是巨大的挑战, 也导致管理会计的标准体系迟迟难以落地。
2.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人员的定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从而导致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不足。一方面,财务人员习惯于利用其“专业语言”表达自身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看法, 然而并不是所有高层决策者或业务领导者都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专业语言”不通导致双方的沟通不畅;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往往对企业具体业务活动的熟悉度不如业务部门,这也使得双方的沟通缺乏共同的基础;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
高校对财务专业的培养定位存在错位, 更多的专业设置指向了财务核算的目标, 难以培养出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员。 实践中, 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一时难以改变。 这些均成为管理会计难以在实务中发挥影响的因素。
4.目前财务人员难以进一步融合到业务中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分享不足。 传统的职能划分导致组织各部门之间各自掌管部门的信息,这样不利于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充分流动与分享。 同时,这种“条块分割”的职能划分也使得组织业务活动的流程设计缺乏财务人员的参与,反过来也约束了“业财融合”的深入。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几点建议。
1.推动管理会计标准体系。
首先,应加强政府在舆论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监管层、理论界、实务界的广泛探讨,充分挖掘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管理会计发展。 其次,在充分借鉴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扎根于国内管理实践的理论框架。 第三,可以先易后难、先分后总的方式,针对管理会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先制定细分行业的指引,然后逐步完善,最终形成相对统一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