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对策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25 共3080字
论文摘要

  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其管理难点,寻求管控的对策措施,建立科学的管控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行政消耗性经费过度开支,进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一、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难点

  (一)涉及单位多,协调关系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是发生在单位系统内部的各级各部门之中,只要进行日常公务活动,就必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这些支出费用活动过程中,在上下级之间有决算领报、业务指导、检查监督关系;在单位内部有供应保障与使用管理、控制与受控、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而且有时涉及单位或个人的切身利益,使得上下、左右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比较复杂,一旦进行改革、管控,必然会牵扯到多个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利益,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一来意见和矛盾顿时出现,在此情况下,协调关系的难度可想而知。

  (二)支出范围广,审核把关难

  行政消耗性经费从支出分布情况看,有公杂费、差旅费、水电费等支出;从支出范围看,既有办公设备购置及维修费,又有业务性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接待费、办公杂支费、通讯邮寄费、文件印刷费、车辆维修费等。可见支出范围之广,涉及科目之多,支出内容之杂,各级各部门领导控制把关和财务部门审核把关的难度之大。特别是部分诸如公务接待费、水电费、取暖费等难管易超经费和分布在各事业性经费中的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领导和财务部门的管控把关难度更大。

  (三)影响因素多,制度落实难

  从影响因素看,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如攀比、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把关不严、乘机吃喝等;又有客观因素,如受社会不良风气形成的吃喝“大气候”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共同对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多少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单位领导重视,抓得紧,把关严,控制就有力,开支就少;反之,则开支大。从制度层面看,这方面的制度涉及单位、部门和个人的一些利益,涉及的人情关系较多,具体落实起来确实比较难,批准的“限额指标”难以控制,从而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过程中,时常出现制度难于落实或执行走样现象,并成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

  (四)考评手段少,监督制约难

  由于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涉及的单位、部门多,支出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分布在诸多会计科目之中,计算、分析的口径和方法不尽相同,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加上不同单位、地域等情况不同,及时、客观分析评价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关于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方面的分析评价标准和方法,各单位、部门自行分析评价的宽严标准掌握不一,导致其分析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较差,难以为指导和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提供依据。

  二、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的对策思路

  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必须不断强化管控理念,创新管控方法,规范管控行为,突出管控重点,注重管控效益,切实把行政消耗性开支管住管好。

  (一)提高认识,强化观念,切实增强经费支出效益

  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首要问题是在思想上树立正确观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的自觉性,重点是要树立三种观念:一是勤俭节约观念。虽然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勤俭节约观念在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缓解经费供需矛盾的实际需要。要弘扬勤俭节约之风,营造勤俭节约环境,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继承优良传统,过好紧日子。二是全员参与观念。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涉及面广,开支内容杂,不确定因素多,与每个单位、部门和人员切身利益有关。要树立全员参与观念,防止和克服“与己无关”“无所谓”等思想,立足当前,从我做起,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广泛开展勤俭节约活动,真正形成群体管控、群众监督、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三是遵纪守法观念。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有关行政消耗性支出方面的财经法规、政策纪律等内容融入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之中,加强法纪意识,不断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做到心中有法、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另一方面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同时,要加大违规处理的力度,不让违规者逍遥法外,坚决维护政策纪律、财务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大力提高监督约束力

  只有健全完善的财务法规制度才能使管控活动有法可依。管控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纳入法制轨道,才能保证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相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使法规内容和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具体可行,更加贴合实际,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控程序、管控方法等应尽可能具体、规范,增强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对改革的内容、标准、要求等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单位、部门和个人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多措并举,创新方法,努力加强支出管控

  行政消耗性支出管控过程中,要摒弃粗放式管控办法,更新管理理念,积极采取多种管控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切实加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管控工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限额管理法。即各单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单位上年度实际支出和本年度预计需求等情况,由主管部门提出限额申请,经后勤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党委首长审批,在限额内开支使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二是指标包干法。即通过预算分配形式,把行政消耗性经费年度开支数额指标分配包干到具体主管部门,超支不补,指标结余结转下年续用。这是“包干管理”办法在行政消耗性经费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操作简单,权责明晰,便于调动各级部门管控的积极性,适用于可以量化、设施配套、责任与指标容易到位的经费等。三是集中支付法。是指在行政消耗性经费支付结算环节中,除零星开支以外,均由财务部门或财务结算中心(结算办公室)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的一种方法,它是保证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得以有效管控的重要措施。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开支部门依章办事,财务部门按规付款,“钱”“物”分离,以防止“暗箱操作”。四是技术控制法。利用强大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新管控手段,走信息化管理的路子,规范财务活动行为,增强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透明度,以堵塞漏洞。

  (四)突出重点,加强审核,严格把好行支出关口

  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控制,而且要善于突出重点、把握重点。主要是把好四道关口:一是预算计划关。预算编制是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管控的起点,应优化行政消耗性经费预算项目论证机制,提高支出项目论证的科学性,细化和深化部门预算,把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预算编细、实、准,真正使预算成为管控行政消耗性经费流向流量的“龙头”。二是审核审批关。各级行政消耗性经费的使用部门必须依据明细预算确定的项目和开支范围,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经费开支报销审批手续。财务部门在审核中要做到“八查”,即:查用途,查经费结存情况,查发票要素,查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去向,查批件,查手续,查内容。部门领导对行政消耗性经费开支的审批,要严格依据批准的预算计划和有关财务法规精神,结合单位或部门的具体实际,把好开支后能否报销的“决策”关。三是结算报销关。在结算报销的程序上,必须依据明细预算确定的项目和开支范围,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经费支出必须由合法的原始凭证,由经办人员、验收人员签章,财务部门审核,报经相应的领导批准后,方可结算报销。

  四是监督检查关。从行政消耗性经费支出的经费需求测算开始,到预算编制、执行等,财务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履行财务监督职能。此外还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加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群众的监督,及时纠正各种不规范和违纪违法行为。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