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成本控制模式下公立高职学校财务管理方式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4 共4256字
论文摘要

  一、公立高职院校办学收入与办学成本增长趋势呈现非对称性

  高教法中明确,高等学校是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教育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要考虑其生存和发展,就不能不重视财务问题。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赵定勇副教授以立项建设的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2009年骨干院校办学经费即总收入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后的数据显示,政府财政投入占47.6%,学费收入占41%。《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显示,高职院校事业性收入(学杂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东部11省市平均为45.25%,中部8省平均为51.1%,西部12省市区平均为38.89%(其中西藏22.31%、青海27.05%、新疆23.14%、内蒙古33.12%、宁夏30.09%)。可见,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入的两元结构明显,事业性收入依存度高,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政府财政投入大于其事业性收入,而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事业性收入替代财政资金起着稳定支撑的基本保障作用。

  不同于研究型学术性大学,公立高职院校的科研收入、校属经济实体收入在财务上的重要性不大,专项资金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奖助学金等需专款专用,只是一种代收代付的收支活动,属于转移性收支范畴,而化债资金属于例外事项,不作为财务分析的因素,综合资金流的性质与稳定性,公立高职院校的收入类型可以划分为预算内财政经费拨款、学费住宿费收入、其他收入(预算外财政资金、上级补助、经营收入、其他)三大类。

  基本建设支出不属于经常性开支,校与校之间没有可比性,在这里不计入分析范畴,则公立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类型可以分为教学成本(专任教师成本、教学经费)、管理成本(管理人员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招生就业费用与离退休人员支出)两大类。

  在公立高职院校的总收入中,因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差,科研经费收入筹集能力较弱,专款专用的转移性收支的大小并不影响财务效益,不考虑转移性收支问题,预算内财政经费拨款一般会逐年增加;稳定事业收入的前提是稳定招生规模,在就业与招生的市场化导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影响下,一定办学规模下的学费住宿费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只源于政策调整,一定时期内学费住宿费收入不但没有增长趋势且具有不稳定性;就高职院校而言,科研合作收入、捐赠、投资收益、资产出租出售收入等虽然存在增加的可能但增长额非常有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培训项目高档化形势下,以成教、自考、培训为主要来源的其他收入未来呈现减少趋势。随物价的不断上涨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以及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师资建设、教改教研、教学设备等软环境竞争的加剧,教学成本与管理成本都将呈现增长趋势。可见,公立高职院校办学收入与办学成本增长趋势呈现非对称性,成本增长幅度将大于收入增长幅度。

  二、降低管理成本是控制办学风险的重要内容

  高校与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高校通常是一个非营利机构。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服务,教学是学校的工作中心。高校和其他组织相比,有着它自己的特殊性。高校的其他所有机构如行政机构都是衍生工具,是派生出来的而非原始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管理中,我们对教育质量的考虑往往掩盖了教育成本问题,成本问题极少被考虑甚至被漠视。任何一所具体的高等院校,只是高等教育的载体之一,从教育目标看,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办学质量不高,办学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是质量问题;从管理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模式维系系统,资金是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秩序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效益和教育质量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任何教育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教育质量与教育成本之间又存在矛盾,教育质量必然受到资金的限制,教育质量如果需要通过无限的成本获得,那就毫无意义。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财务困难是办学质量不高的关键原因。高职教育的层次、教育影响力与公益性普惠性特征决定了非营利性质的公立高职院校的收入拓展渠道非常窄,在学校的财务管理上节流比开源更重要。节流原则是,提高教学成本效益,减少管理成本。

  三、基于成本控制的公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方式变革路径

  (一)公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公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两个显着特征。

  一是以会计职能为主,财务管理职能弱。几乎所有行业与所有发生经济活动的组织,无论规模大小,人财物等的管理最后都反映为资金信息,都必然要求审核并记录和诠释数据记载、分析汇报总结以反映运营状况,任何一个组织都涉及会计核算工作,学校也不例外。与企业不一样,高校财会工作中不存在过强的利益中心,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并未使高校财会工作处于复杂性、多样性环境中。公立高职院校财会工作中不需要收集归纳和提炼海量数据来发现和界定问题、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不需要有序线性地运用多个视角或观点提出与测试及改进各种设想,不需要面对市场和模型的局限性以衍生思考和横向思考能力去质疑假设、前提和新出现的模式,投融资、项目管理、金融、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营销、企业文化等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现象在学校的财会工作中不明显。公立高职院校的财会工作以会计职能为主,主要业务是收入成本和费用计算、预算制定和执行、部门业绩考核,工作职责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税务处理、编制报表、内部控制、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考核。

  二是财务管理成本高、职权管理层级高。教育最主要的活动是教书育人,开学收费、毕业结算时财务工作忙而压力大,平时经济业务简单而少。财务信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都需要经常维护和升级,维护和升级都涉及大量专业性极强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更新变革也十分快,因而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不相容职务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主要不相容职务有:业务授权和业务执行职务分离、业务执行和业务审核职务分离、业务执行和业务记录职务分离、财产物资保管和记录职务分离(如会计部门的出纳员与记账员职务分离、财产物资保管和核对职务分离、记录明细账和记录总账的职务分离、登记日记账和登记总账的职务分离)。

  基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的岗位,及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所要求的财务软件运行和维护人员,以会计职能为主、财务管理职能弱的高职院校财会部门机构大、人员多。社会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后,会计信息反映社会经济组织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是社会经济组织决策的依据。高校财务管理对象是资金实体,反映的是以人财物为管理对象的资金信息,高校财会部门是综合性的信息部门,是信息业务管理部门,是行政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在高校内部管理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行政职能泛化、行政级别分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公立高职院校财会部门同样具有隔阂、屏蔽会计信息的“信息围墙”作用,因而财务管理职权大,财务职权在行使中也必然存在非程序化权力关系困境,严重时导致领导角色与管理角色混淆,财会部门(也包括其他管理部门)不可避免、程度不一地存在“近亲繁殖”与“帕金森定律”陷阱问题。

  (二)财务外包是实现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方式变革路径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只要不再具有独特技能,都可以通过外部购买解决。剥离低效和不增值的管理部门是战略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包是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管理水准中成效最为显着的一种管理体系。财务外包是组织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传统财务外包主要是将整个财务管理活动依据企业的需要分解成若干模块,如总账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等模块,将这些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外包给专业机构代理。现代网络财务外包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全部或部分财务系统业务外包给服务商代行财务操作流程和财务信息的生产职能,而分析、决策职能仍由本单位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执行的一种方式。财务外包是财务专业化的必然结果,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美国是最早进行财务外包服务的国家。基于专门业务与管理领域的社会化分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财会工作中拟外包项目的费用与所耗资源的机会成本之和大于或等于外包所需成本时,就满足外包的条件。据IBM的全球财务总监(CFO)调查显示,信息化、外包和共享服务是现代企业三种最有效削减成本的途径。从国外企业外包的实践来看,外包能够大幅降低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成本。在合理确定财务外包边界的前提下,公立高职院校财务外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包括休假、福利、加班费等附加成本与办公成本),减少财务软硬件设备等一次性资本支出与软件调试费用,削减系统运行所需的日常维护成本和系统升级成本开支,能通过外包商的规模效应而享受极低的外包成本。财务外包并非财务全部功能的外包,财务决策、监管这些职能依然留在内部,公立高职院校资金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因而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商业秘密,遵循确保外包过程中的控制力和有效沟通原则,公立高职院校财务外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质量,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近年来,高校治理结构改革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并没有取得重大实质性的进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高校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管理的权力本质意味着垄断,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权力结构的失衡,公立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权力结构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外包引入了第三方,起到了外部监管的作用,公立高职院校财务外包可以增强公立高职院校财务透明度,预防腐败、完善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赵定勇.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收入与支出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10).
  2.孙诚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黎群,汤小华主编.战略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刘彦文,张晓红主编.公司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