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会计功能与社会治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8 共3420字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强调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只有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与此同时,会计事业作为社会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其不断演化的功能广泛地渗透于社会机体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必然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有所担当,且必须有所作为。

  一、会计功能演化与社会治理创新相契合的基础

  会计的功能(职能)反映会计最基本的特征,即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一个组织的经济真实(葛家澍和高军,2013)[1]。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会计功能正在从财富计量、价值创造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和分配的经济发展功能,进一步演化为促进政治文明和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进步功能。

  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计在我国日益完善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市场体系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例如,《公允价值计量》等一系列新准则的陆续颁布、修改,是会计的财富计量功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生动体现;会计以其记录、检查、审核、计划、预算、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等专业性活动全面参与企业经济业务,使价值链整体增值,发挥价值创造的功能;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发挥着引导资源流动和分配的功能,有效地促进了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随着社会文明的推进,会计的发展对上层建筑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政治文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行,能够促进透明、高效政府的建设;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等的不断完善,能够增强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促进公正、廉洁政府的建设;包括媒体等在内的公众对公共资金使用情况的关注,既体现了财务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的内在要求,又促进政治观念文明。

  如今,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会计的“推动生态建设”功能日益凸显,发挥环境会计的功能,推动生态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以制度体系保护生态文明,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需要环境会计在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损害的确认计量,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成本和生态效益的核算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推动生态建设”的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战略任务,引领了会计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并为会计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分配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是调整利益关系与行为规范、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最为根本的依靠。虽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人们多年来达成的共识,但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发展是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当党中央提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时,会计改革的任务必然从经济发展层面扩展到社会发展层面,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必然上升到社会发展上来,而这一推动作用的实现,是通过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来实现的。从这个重大意义上来说,“会计越发展,社会越进步”。

  二、会计功能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和内容

  无论是会计的经济发展功能、促进政治文明功能,还是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进步功能,都内在地包含着治理功能。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治理功能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下产生的财务会计信息、利用其基础性信息与基础化制度角色所发挥的有效克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姚文韵和崔学刚,2011)[2]。随着会计功能发展到促进政治文明功能和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进步功能,它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及内容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的综合体系。

  发挥会计功能,全国会计组织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这是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多元化特征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和公民等。一方面,社会治理的主体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政府不再垄断全部社会事务,而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等共同合作进行社会治理;另一方面,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私营部门和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共同促进治理理念、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李立国,2013)[3]。在各类会计组织中,中国会计学会是由全国会计领域各类专业组织和全国会计理论界、实务界会计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与众多的会计工作者(公民)一起,成为社会治理创新多元化主体中的组成部分,承担起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任务。

  会计界同仁积极参与和推进会计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内容的系统化要求。社会治理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三个层次内容。其中,理念创新直接决定社会治理模式,制度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机制创新实质上是制度创新的逻辑延伸和基本制度的具体化。会计理论和会计改革事业的发展,是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改革按照这三方面内容的要求,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己任开展会计领域的理念创新,以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所涉及的公平和公正分配问题为准绳开展会计领域的制度创新,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为基本立场开展会计领域的机制创新。

  三、会计功能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对象和目标

  会计目标通过会计功能实现。财务会计通过完善会计定价功能和会计治理功能来进一步强化投资者保护的目标(谢志华,2014)[4]。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会计功能从经济发展功能进一步演化为促进政治文明功能和推动生态建设的社会进步功能时,便逐渐实现了会计功能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对象及目标的对接和融合。

  一方面,会计领域的各类专业组织和会计工作者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对象之一。社会治理创新的对象是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等。其中,社会组织既是社会治理多元化主体中的一员,也是社会治理的客体。因此,社会治理包括对社会组织的治理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治理。全国各级会计学会作为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既要接受其他社会治理创新主体的治理,更要进一步做好自我治理。在自我治理方面,通过创新治理模式,组织协调全国会计科研力量,加大国内和国际上会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以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的创新经验来研究和推动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以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为目标提升会计刊物、专着、资料的出版质量;创新智力服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财会人员队伍的素质,开展中高级会计人员培养、会计培训和会计咨询与服务;以创新的服务理念发挥学会联系政府与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组织开展有关工作。通过上述一系列自我治理机制的创新活动,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另一方面,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的目标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都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内容,而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使社会良性运行并达到善治状态(沈跃春,2014)[5]。善治不但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状态,而且是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很好保证、社会矛盾得到有序解决的一种状态。会计界同仁作为多元主体中的一部分,通过会计研究和会计改革事业参与到社会治理创新中来,协助完成政府部门的各项责任,使政府管理与运行透明化。例如,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一步规范经济核算制度,这必然需要会计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到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队伍中来,致力于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积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表明环境会计理论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环境会计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应该有所作为。另外,会计界同仁还能够通过会计制度的创新使公民的各项权利得到落实,把社会矛盾压缩到可以控制和承受的范围内;全国各级会计组织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物品,弥补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不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高军.论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目标[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0-37.
  [2]姚文韵,崔学刚.会计治理功能研究:分析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2):31-38.
  [3]李立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J].求是,2013(24):14-18.
  [4]谢志华.财务会计目标:演变与动因[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2.
  [5]沈跃春.论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治理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78-8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