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性休克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强力广覆盖是感染性休克治疗重点,但极易出现细菌耐药及并发霉菌感染,加重病情。2008 - 01—2012 - 12,我们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 40 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综合治疗 40 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 80 例均为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急诊感染性休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40 例,男20 例,女 20 例; 年龄 30 ~ 76 岁,平均( 59. 72 ± 6. 83) 岁; 病程 2 h ~7 d,平均( 3. 1 ±1. 5) d。对照组 40 例,男 20 例,女 20 例; 年龄 30 ~ 76 岁,平均( 57. 75 ± 7. 04) 岁; 病程1. 5 h ~ 6 d,平均( 2. 8 ± 1. 3) 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 1991 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 ACCP)和重症医学会( SCCM) 制订的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患者符合如下条件: ①符合下列条件 2 个以上: 体温 >38 ℃ 或 < 36 ℃ ,心率 > 90 次 / min,呼吸 > 20 次 / min,白细胞计数( WBC) >12 ×109/ L 或 < 4 × 109/ L 或 10% 以上不成熟白细胞; ②低血压: 平均动脉压 <9. 3 kPa( 70 mmHg)或基础血压下降 5. 3 kPa( 40 mmHg) 或收缩压 <11. 9 kPa( 90 mmHg) 。
1. 3 治疗方法
1. 3. 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和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血压仍不稳定,末梢循环不见改善,则加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1. 3.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 Z19990065) 250 mL,每日 1 次静脉滴注,滴速 40 ~60 滴/min。
1. 4 观察方法
观察比较 2 组治疗前及治疗 2 h 后收缩压、脉搏及尿量的变化。
1. 5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 用药后血压 1 h 内回升( 收缩压较治疗前升高 2. 67 kPa 以上,收缩压 > 10. 7 kPa,脉压差 >2. 67 kPa) ,3 h 内厥脱改善( 脉搏有力,肢温回升,尿量增加 >30 mL/h,指压再充盈时间 > 3 s,或甲皱循环改善,神志转清) ,12 h 内病情稳定( 多巴胺剂量维持稳定、减量或停药,血压和症状稳定改善 > 6 h) ; 显效: 用药后3 h内血压回升,12 h 内厥脱改善,24 h 内病情稳定; 有效:用药后 3 h 内血压回升,24 h 内厥脱改善,48 h 内病情稳定; 无效: 用药后血压不回升,厥脱不改善,病情不稳定。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珋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2 结 果
2. 1 2 组治疗前及治疗 2 h 后收缩压、心率及尿量变化比较 见表 1。【表1】
由表 1 可见,2 组治疗 2 h 后收缩压、心率及尿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收缩压升高,心率降低,尿量增加; 治疗组治疗 2 h 后收缩压及心率与对照组治疗 2 h 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2. 2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 2。【表2】
由表 2 可见,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感染因素引起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有效血容量减少,而导致重要的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及广泛的细胞受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情危急,死亡率高,故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中医学认为,感染性休克可归属厥证、脱证、亡阴、亡阳等范畴,其病机为阳微阴竭,阴阳离脱。参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是由党参、黄芪组成,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回阳固脱;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利水退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抗休克的作用,党参的提取物能明显增加心输出量而不影响心率,对晚期失血性休克家兔静脉输入党参注射液,可使动脉压回升、动物生存时间延长。黄芪具有明显的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黄芪总黄酮和黄芪皂苷均有良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具有抗休克、稳定血压、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微循环,稳固回升血压,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且安全可靠,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为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一种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sepsis[J]. Crit Care Med,1992,20( 6) : 864 - 874.
[2] 焦红军. 党参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 临床医学,2005,25( 4) : 92.
[3] 吴发宝,陈希元.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J]. 中药材,2004,27( 3) : 232 - 234.
[4] 米志勇,李永新,张代碧.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09( 10) :1621.
颅脑损伤具有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其发病率也趋于上升的趋势。尽管医学不断发展,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降低,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仍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许多学者对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其中颅脑损伤后高热被认为是继发性...
危重症患者病重时,其代谢较快,若蛋白质和热量等营养缺乏将加重患者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机体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导致死亡。营养支持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组成成分,给予危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仅可有效地改善其...
在整个脑卒中病变中脑出血所占比例为20%~30%,其发生和脑血管病变相关,如高血脂、血管老化、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多因情绪激动或用力过度突发疾病,死亡率较高,且大部分幸存者均在不同程度上留有后遗症,比如运动障碍、言语吞咽障碍或者认知障碍等[1]...
颅脑损伤是临床脑外科多发性疾病,,尤其在城市经济与交通快速发展的时代,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导致的颅脑损伤快速增多,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fi7。该病患者脑部组织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且病程发展极快,其致残、致死率在临床脑外科中列于前位...
例1,患者女、81岁,因心前区隐痛20天加重3h急诊入院。患者每次胸痛发作无明显诱因,持续5-30min,向背部传导,于休息或日服药物后缓解,疼痛发作时小伴晕厥、黑朦等症状。入院前3h患者胸痛发作程度较前加剧,休息及自服药物均小能缓解,遂急诊入院。急诊心...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危重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必须有衡量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医院普遍接受的标准,这种标准称为危重病预后评分系统。1危重病评分的临床应用现状危重疾病评分方法的应用目的为定量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或患者死亡的...
脓毒症是ICU常见病,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休克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拓展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新途径已成为现代重症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脓毒症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不同治疗方案的观察,分析患者循环功能...
烫熨疗法源于中国,与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中医的外治方法之一,其机理是用发热的容器在人体的特定部位上进行烫熨或滚动、摩擦而达到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