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7 共5056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如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未转变成发达国家,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已进入中后期,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经济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诸多难题。为此,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建设目标,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而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张培刚先生就对农业国工业化的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中探讨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包括农业与工业的联系、调整及变动的问题,并提出着名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当时,他已认识到工业化必将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时,还没有信息化、城镇化的概念,但是,信息化、城镇化从侧面可反映为工业化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张培刚对于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认识是极具前瞻性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张培刚先生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重新进行深思,在其论着《新发展经济学》一书中探索了像中国一样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的道路,其中分析了发展中大国的特点、面临的难题及工业化的特殊机理。张培刚先生的研究始终都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因此,他的思想及理论贴近中国现实,对于分析中国当代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经济学大师,在教学上,张培刚先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在学术研究上,张培刚先生堪称学贯中西、终身学习的楷模;在治学情怀上,张培刚教授实为淡泊名利、经世济民。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学领域,毕生研究的命题是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学术成果比较丰富,从其学术成果中,可以看出张培刚先生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以及经济思想的转变,其主要学术成果如下:

  张培刚先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发展经济学的创立奠定基础,为发展经济的发展引领方向。他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即发展经济学的主题理论,使他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索,全面提出创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思想,引导发展经济学走出困境,使他成为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张培刚教授以其学术成就,为发展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给当代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以有益的启迪。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经济学和农业国工业化的关系,张培刚先生曾说:“发展经济学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是广泛地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而狭义的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呼的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发展经济学。”1由此看来,发展经济学主要就是研究农业国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也可以说,农业国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

  本文以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归纳的研究方法及评论的研究方法,力图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二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于何处?三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贡献和地位如何?四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哪些问题具有解释力?是如何解释的?本论文对上述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答案。

  1.2 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关于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国内学术界。国内学术界多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或者访谈纪要等形式,并以不同的侧重点去探讨、分析张培刚先生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以下是按照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进行了分类:

  1.2.1 关于张培刚的学术生平

  关于张培刚的个人学术生平,国内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例如:李天华(2012)的《发展经济学之父》一文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张培刚先生生平主要的学术经历和生活经历;李功耀(2002)的《一生甘苦赤子情--记发展经济学创始人张培刚教授》一文从张培刚先生的学术思想方面讨论了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的学术情怀。何炼成(2008)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张培刚教授》一文从作者亲身经历入笔,写了张培刚教授作为恩师的教学事迹,并阐述了他的发展经济学思想。

  1.2.2 关于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主要内容的分析

  蒋自强(1994)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理论》一文主要对张培刚先生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进行解读,分析了工业国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改理论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陈文科(2012)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的两次飞跃》一文中分别对张培刚先生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作出明确界定,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并比较研究了这两个阶段的经济思想的异同点;张蓝水(2012)的《学习张培刚的农业机械化理论》一文中对张培刚工业国工业化思想中关于农业机械化的部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2.3 关于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评价

  王传宝(2008)的《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及其发展经济学思想述评》一文中对张培刚先生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及新发展经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于建国(1992)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与发展经济学--介绍我国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一文从张培刚工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几个突破性的角度评述其对发展经济学的过巨大贡献;张建华(2001)的《<农业与工业化>中的系统论思想》一文从宏观的角度评述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所体现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开放性;郭熙保(2011)的《张培刚对发展经济学的开创性贡献》一文从经典文献发表的时间和主题上把国际着名发展经济学家与张培刚作了一个比较,说明了张培刚堪称发展经济学先驱的历史地位,并对张培刚的工业化理论的创新性及工农业相互关系学说的科学系统性进行了评述;徐长生(1995)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评述》一文中阐述了张培刚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中的“工业化”定义、农工业关系学说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揭示了其持久的生命力和普遍的适用性,特别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孙鸿敞(1991)的《张培刚教授在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一文中评述了张培刚先生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一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此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为发展经济学在研究方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1.2.4 关于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王俊、李佐军(2015)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再读<农业与工业化>的启示》一文中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进行了再一次地解读;陈式龙(2003)的《张培刚教授对西部地区“三农”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论述了了张培刚教授关于家庭农场、农村体制、农村金融问题的观点,指出其农业过工业化思想对当今“三农”问题的实践意义;张佑林、李萌(2006)的《张培刚的“ 农业国工业化理论” 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一文中针对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 主要从经济发展的主题, 农业对工业化的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挖掘,揭示其对于解决我国今天所面临的“ 三农”问题仍然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张霞(2009)的《“三农”视野下的<农业与工业化>--张培刚“三农”经济思想研究》一文以“三农”为视角剖析了张培刚先生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 重点研究了张培刚从静态与动态视野下对农业与工业化关系的论述, 以此管窥在那个年代张培刚先生对于“三农”问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总之,国内学术界对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研究,多限于一些比较零散的阐述和讨论,对其进行专门而深入细致的研究鲜有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这恰恰为本论文写作的创新带来契机,同时也给经济理论界深化对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空间。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不断地完善。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第一章是绪论,是本论文的总体概述和导向,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是以时间为顺序,运用历史和归纳的研究方法,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角度,对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全面考察张培刚先生在不同时期经济思想的萌芽、发展及升华过程。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及个人经历;二是他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发展经历的两个重要阶段。本章回答了“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个问题。

  第三章是对张培刚先生第一个阶段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进行研究,即张先生对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初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主要内容的阐述和分析;二是主要他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包含的主要观点及理论的创新性的评析。本章回答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于何处?”这个问题。

  第四章是对张培刚先生第二个阶段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进行研究,即张先生对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变革,也就是他的新发展经济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为什么要进行变革;二是张培刚先生对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变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即他对新发展经济学思想的构想;三是张培刚先生新发展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其主要观点进行评述;四是比较分析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变革前后的异同点。本章回答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变革前后的思想有何异同点?”这个问题。

  第五章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张培刚先生完整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体系进行评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探究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特性,按照逻辑关系,分别从其指导思想、立足点、研究方法及整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评析;二是通过比较国外经济学界的一些着名理论与张培刚先生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诸多观点,力图对张先生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及理论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及贡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展中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张培刚先生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回答了“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贡献和地位如何?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对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哪些问题具有解释力,是如何解释的?”这两个问题。

  1.3.2 研究方法

  本文对张培刚人物的研究、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历史法。对张培刚这个人物及其思想的研究,均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张培刚人生际遇的描述和分析,全面展现张培刚人生的传奇性及其特有的人格魅力。通过对回顾张先生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全面展现张培刚先生所提经济观点的前瞻性与独特性。通过对张培刚先生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解读,试图挖掘其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历史的研究方法。

  (2)归纳法。通过解读张培刚的诸多论文和主要学术着作,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归纳、总结出不同时期张培刚先生的关注点、经济观点及经济思想,并理清它们之间逻辑关系。按照此逻辑关系,对其进行研究。

  (3)评论法。本论文不是机械地将张培刚先生的经济观点及经济理论加以罗列和陈述,而是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主客观条件、主要内容、变迁历程及创新特点等方面出发,对张培刚先生的经济观点、经济理论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和评价。本文对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的研究,评论的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本文通过对发展经济学先驱--张培刚先生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方向对张培刚及其学术思想进行完整研究的空白。

  (2)本文通过对张培刚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对经济思想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1.4.2 不足

  由于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博大精深,而本人的知识以及研究水平有限,资料获取方面也难免存在遗漏,在研究中难以对张培刚的经济思想彻悟,有些见解不免肤浅,特别是将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思想与中国当代经济问题的结合方面,分析不够深入和考虑不周,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经济思想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