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是当前我军紧紧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着眼贴近岗位需求、贴近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所构建的新型教育培训模式。是围绕“把握定位、贴近需要、形成特色、高速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按照院校建设部队化、教学训练超前化、教学保障现代化、管理教育示范化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任职教育特点并建立新型培训体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文就中外任职教育培训体制进行探讨。
一、外军几个典型任职教育培训体制
(一)“无缝链接式”培训
综观外军任职教育培训体制,基本上与军官生长、任职和晋升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美、俄、英、法、德、日、印等国在军官任用上,已基本达到了“一职一训、一岗一训、一级一训”的要求。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封闭性“链条”,且各类任职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集约化”动态有机整体。比如美军规定:满三年中尉需进修2~4个月;服役4~7年预提上尉,需培训6~10个月;服役11年以上少校、12年中校,需到军事学院高级班学习10个月;由生长军官晋升到将官,至少经过8年培训。
(二)“开放合作式”培训
世界各国军事院校都非常注重开放办学的方针,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军校,在实行开放办学方面更显得突出,开放的渠道多,涉及内容广。美军认为军事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美军建立了较完善的军校与部队、军校与地方高等院校、军队院校之间的合作教育机制,把部队、社会、军地院校、科研院所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纳入军校教育系统中。同时,与一些国家的军事院校都签订了人员交流和培训协定,不少军校与部队或社会还建立了联合教育基地,与地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教育协定等。
(三)“轮换交流式”培训
外军在任职经历上,强调指挥与参谋岗位互换,基层与机关岗位互换,兵种之间岗位互换的任职培训体制。据说美中央司令部前司令施瓦兹科普夫上将在其40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变换过20次岗位。通过不同的岗位经历,使各类军官不断充实知识、不断拓展视野、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比如:澳大利亚军队为锻造复合型军事人才,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措施。不但保证各类军官在不同军、兵种和不同岗位的轮换交流,而且军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成绩判断自己是否能晋升或担任该单位的领导职务。
二、我军任职教育培训体制
(一)“两段式”培训
2003年11月,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和训练机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明确了“建立和完善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岗位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分离、军事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推动军队院校教育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变”作为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调整之后,任职教育院校所占比例上升为67%。
这次会议把生长军官的培训过程,即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分成两个阶段,采取学历教育相对集中、任职教育实行分流,生长军官的学历教育实行军队院校培养和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并举。在纵向上,包括生长军官任职培训到其成长为高级军官的整个历程中和各级任职培训在内的完整培训体系;在横向上,包括各类人才培训结构比例协调,相互支撑衔接的完整培训体系。
(二)“双轨式”培训
“双轨式”培训体制是一种继续教育体制。2000年,中央军委颁布《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0年~2010年)》,提出要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将在职军官的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分开,一方面实行逐级培训,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函授、成人考试、报考研究生等解决高一层次的学历,不强调与任职挂钩。
(三)“逐级式”培训
“逐级式”培训体制就是军官逐级进修。实践证明,军事人才的成长一般遵循“院校培养→部队任职→院校培养→部队任职”的逐级进修规律,一名学员(士兵)成长为将军一般要经过7~8次的“逐级式”院校培训和部队任职经历。我军指挥军官培训实行“三级设校、六级培训”(见表1);机关军官(参谋、干事、助理员)培训实行初、中、高三级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按照专业职务等级,实行初级、中级、高级职务任职前培训。【表1】
(四)“结合式”培训
“结合式”培训体制是指学历任职相结合,针对士官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具有基层性、稳定性、实用性、职业化特点。学历教育主要依托士官学校和专业院校实施高等或中等职业教育,使士官等级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技术专业技术职称相对应。任职教育主要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士官适应岗位职务的能力或适应新装备的能力。
三、对我军任职教育培训体制改革的启示
(一)采取超前培训理念,完善制度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对比中外任职教育培训体制,人才就是战斗力。
一是要采取超前培养理念。任职教育院校只有树立超前培养理念,搞好顶层设计,并及早付诸于行动,才能牢牢掌握人才培养的主动权。所谓超前培养理念是指要转变传统和陈旧的人才培养理念,突破人才培养“突击式”、“应急式”培养模式,按照我军信息化建设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使其既能适应当前部队需要,又能适应军队未来发展的要求。二是要完善制度。
建立和完善军官任职教育培训与职务晋升相衔接的制度,按照“先训后晋,晋训结合,不训不晋,训用一致”的要求,确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使军官在由岗位、教育与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采取指技合成培训模式,培养新的复合型生长军官
我军培养生长军官的院校一直实行的是指挥与技术分别培训的办学模式,以培养指挥或技术“专才”为目标,形成了“懂技术不会指挥,会指挥不懂技术”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和军事作战理论的迅猛发展,军事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各类指挥专业、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入,对生长军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单纯的指挥人才或技术人才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因此,生长军官必须既懂指挥、管理,又要有专业技术。
(三)采取联合型培训模式,培养通用型中、高级军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特别是信息化作战和数字化战场的出现,军事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世界军事战场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形态、单军兵种的“专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信息化战争对军事指挥人才的需要。美军在2004年版《联合转型路线图》中指出,要想在战时实现联合行动,就必须在平时培养联合思维。因此,加强联合作战训练,大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军事教育训练改革的主要趋向。我军任职教育培训应当研究和实施对中、高级指挥军官进行诸军兵种联合培训的办学模式,这是提高中、高级军官综合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宝书译.美国职业军事教育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2006.
[2]李元奎,马立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
[3]瞿新奎,都吉君,广艳辉.初级任职教育“九论”[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2.
[4]刘玉忠,文东日.任职教育的历史发展、现实困境和突围之路[J].继续教育,2013,(10).
在军校学员的培养上,一定要树立既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又尊重学员个性发展的理念。但是,表面上看,既要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又要尊重学员个性发展,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对于军校学员而言,他们将来都要走上基层部队军官的岗位上,对军人来讲,服从命令听指挥是...
一、军队院校文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与由来文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管理科学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理论来自实践,文化管理理论的应用与提出最早来自经济领域,来自企业文化的营建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变更...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由以学历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军事英语的重要性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军事英语课程。本文就我院军事英语课程开设的情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1军事英语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1)学院对军事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教学目标不...
1前言新一轮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在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军事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完成新时期的军事训练任务,培养出懂技术、善管理、会指挥、能创新的新型军事人才,能否尽快建立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丰富部队...
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优良传统,而且不断适应新情况,使军队政治干部事业观教育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进而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了我军的纯洁性,不断巩固、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
一、军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任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刚刚开始独立创建人民军队,领导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既缺乏经验力量又很弱...
习近平主席关于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思想,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确立了新的建设标准,明确了新的实践要求,是我们推进军事工作全面发展的根本依据和遵循。人才是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能打仗、打胜仗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军校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军事初级指挥官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和读、写、说能力的系统教育,引导学员拓展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开拓创新思维、掌握军事应用文写作和军事演讲的基本技能,对于学员综...
目前我国军校总体而言,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院校还不多,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过于统一,办学顶层设计个性不足。教育学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方法论,称为聚光灯理论,指对于教育这样一个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紧密相...
军队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军队院校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重点是明确工程硕士的定位,建立健全院校和部队合力育人的机制;明确学位授予标准和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完善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一、把工程硕士教育纳入院校的正式培训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