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软件产业一直以3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中国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为每年10万以上,而且这一需求仍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软件产业中尤以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空间较大,尤其需要适用型人才。
目前,中国软件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1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中级软件人才、初级软件人才,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尽管软件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不符合软件企业的用人要求,主要表现在工程实践能力差,重理论、轻技能,不能胜任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
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新,一方面,有利于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横向课题研究反过来也促进校企合作,两者相辅相成。这对学校创特色树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调查分析,明确软件企业需求
以软件行业的需求为导向是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基本特色。通过对软件企业的走访、问卷、座谈、专访等形式,调查不同层次的软件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软件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学校教育首先对学生的相应技能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进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优势互补,探索合作模式
软件企业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有效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软件企业的实训是毕业生通往企业大门的捷径,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拥有丰富的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便意味着较大的就业可能性。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工作环境的优势来树立学校品牌,扩大知名度,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效益。校企合作的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学校实验场地紧缺、实验仪器仪表不齐、师资短缺等方面的困难,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主动适应,优化学校教育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根据软件企业的人才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主动回应企业需求,优化学校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确保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四)成果应用,进行校企合作尝试
我院对2010级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校企合作尝试,通过“校内学习+短期实践+集中实训”的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计划,首先进行了校内基础课程的教学,然后在每学期初分别进行了为期1-2周的短期实践教学,在第7学期进行了为期巧周的企业集中实训。在实际运作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时总结,随时调整,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我院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学校其他非师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借鉴,为师范院校进一步办好非师专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员工之间的充分融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凭借软件公司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法论,向学生提供实用的、针对企业需求的能力培养方案,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软件公司可以根据培训时间制订校企科学的培训课程以满足企业需求,同时选择实际项目让学生置身于实战当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模拟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并共同交流,解决项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的工程化能力转化,提升从业技能
通过软件公司与企业合作的真实项目,为学生提供涵盖金融、电信、政府等多个领域的大型项目的真实案例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体会到国际规范的软件测试、开发流程、评估标准,并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项目的专业化能力。
(三)强化大学生的行为转变,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换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长处,了解企业所需,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在实训中,让学生感受公司的工作节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完整体验软件测试、开发的各个环节,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变。
(四)深化企业的人才供应渠道建设,为企业提供合格可用的高知识、技能型人才
进一步完善软件行业企业信息库,对这些企业的招聘要求、所需技术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该动态信息库对学生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为不同企业提供相匹配的人才。
(五)通过“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项目实习+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的概况,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项目实习”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有专业的认识,同时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达到软件开发领域的“基础层”水平;通过“实训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质量,达到软件开发领域的“工作层”水平。
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需求。在合作的实践中,由于双方在思想理念、目标利益、权属体制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以及政策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目前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一)由于人才供求失衡,学校处于被动地位
目前,校企合作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院校自发的状态,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的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减少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由企业来担负部分办学成本,因此,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而企业为校企合作要分担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政府又没有强制要求,因此,企业不太重视。在当前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缺乏主动性。
(二)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安排不同步,学校人才的培养具有滞后性
学校的教学有严格的计划性,而软件企业的工作内容则完全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往往企业有项目时,学生因理论课还未学完而不能到软件企业去;而当学生需要实习时,软件企业可能由于项目不足而难以进行安排。
参考文献
[1]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武汉大学.
[2]范庆春,周秋平,王凡.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6).
[3]喻国良,马庆槐.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计算机教育,2011(17).
[4]刘国买.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09(7).
[5]张文国.关于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5(5).
作为国家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软件工程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致使软件人才的结构和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力一案和课程体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3...
0引言.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理论系列、系统系列、工具系列、工程系列、管理系列及其他课程共6个系列.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体现了课程之间的纵横关系,考虑到了授课内容的阶段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横向各系列课程之间交叉的内容较少,而纵向同一系...
一、引言社会需要专业的网页设计师。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站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对外宣传、商家对外销售、个人相互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对于网站界面的风格、色彩搭配、布局、文化内涵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目录摘要ABSTRACT1绪论1.1问题的提出1.2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1研究目标1.2.2研究内容1.2.3研究方法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1.3.2国内研究现状1.3.3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认识1.4研究理论基础1.4.1行动导向理论...
1《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令业的一门令业核心课程,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软件开发土具》《系统平台》标准和设计模式等多方面,理论抽象、内容广泛、涉及多门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令业课程。其教学...
目前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本文重点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流程,以及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一、引言这此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职教育逐渐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加快经济发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受追捧度也越来越高。但是,结合目前...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专业具有双专业性质,即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师范生应当具有学术性与师范性,即: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又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本文中,主要进行学科专业性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1计算机专业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职专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劳动就业人员,即学生毕业后能否直接从事他所学习的专业。这样,专业课教学就必须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按需灵活设置,同时要注意所设课程的社会实用性和知识的先进性。所谓实用性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