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进入职业高中课堂以来, 其学科地位、 指导思想、 课程性质、 学习内容,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 信息收集、 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 作为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者, 更应注重总结信息技术教学的已有实践经验, 不断推动更合理、 更能适应发展的教学技术创新。
一、 培养学生学习、 使用的兴趣, 学以致用
1.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 “用 ” 相结合 。 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年龄、 心理特征及个性发展, 教师应为学生选择真正能用到实处的教材。 例如, 在 word 软件的教学中, 可安排学生制作班级小报, 涉及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图片、 文本框、 文本格式、 艺术字、 自选图形、 图文混排等,可选择较好的学生作品, 将其打印出来并在班级中展示。
2.在 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 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 学生或许在教师的教授中完全理解了, 如果不加以练习巩固,很快就会忘掉。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 “学以致用” 原则的最终体现。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课后练习与课堂内容的关联性与实用性。 例如,学习了 “电子邮件” 一课后,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邮箱地址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给自己发一封邮件, 甚至可以要求学生以附件形式粘贴其他文本、 图像或音乐。 这样, 学生可以对电子邮件这一课的内容有所回顾与练习, 还能结合图像、 Word 等相关内容进行巩固。
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 调查、 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 富有个性地学习。
1.主 题法 。 首先 , 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主题, 如果学生不习惯, 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学习主题的范例, 如 “野生动物保护”、 “旅游专题” ……当然, 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围绕这些主题制作的电子文档。 这时, 学生自然会问这些材料从哪里来, 教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资料, 并向学生传授如何 “双击浏览器图标”、 “在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搜索网站的域名” 和 “通过关键词搜索” 这三点主要操作技术, 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搜查资料。 之后, 学生自然会继续查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资料。
随着资料的增多, 学生很快会提出如何保存资料, 此时教师就可以讲解下载文字、 图形等网页内容的操作技巧, 要求学生最终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 并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2.竞 赛法 。 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组织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进行重点培养, 如汉字输入、 电脑绘画、 电脑动画等。 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中文输入比赛”、 “绘图比赛”、 “优秀电子报刊 展示” 等,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 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 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 总结、 反馈, 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 展示作品, 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 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则是树立了追赶的目标, 是一种鞭策。
3.分 工法 。 不定期在班级内组织某一主题的活动 (应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并按照所需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工, 让学生在自己的职责内合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出所需材料与技能的自主学习能力。
4.项 目教学法 。 教师可选择采用项目教学法编写的教材, 也可在教学完某一章节后补充项目实训, 选择切实可行、 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内容, 职业工作任务或模拟工作任务均可。 在此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性, 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 由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完成, 让学生接受职业环境的熏陶、 培养岗位技能和职业习惯。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 积极探索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 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实现 “应试教 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创造教育是最佳选择, 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计算机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开展创造教育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 用学科特点 , 唤起创造意识 。 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计算机特点、 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 教师备课时应尽可能挖掘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
例如, 笔者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提出问题: “计算机对我们的学习、 生活有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 可以玩游戏, 可以看影碟, 可以辅助学习……” 接着问: “计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 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 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可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的应用。 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 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 微波炉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尊 重个性发展 , 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 尊重学生的个性,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 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会培育学生真正好学的风气。 教师号召学生成为 “探索者”, 要求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这种氛围下, 学生能获得轻松自在的体验, 能以通常习惯的方式展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习成绩的新标准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新标准, 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取决于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的程度。
3.建 立新型的教学环境 , 构建教学模式 。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 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学生。 要打破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 树立育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 在教学中, 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参与, 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指导者、合作者、 参与者。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 以活动式、 探究式、 分层教学为主, 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 又要重视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 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 教室之中, 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 社 会实践等。 另外, 还应把教学评价当做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4.加 强过程性评价 , 关注个体差异 ,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实践。 教学中及时点评,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也可对作品进行展示。 即使是不理想的作品, 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体验成功、 找到自信, 最终找到学习目标。 此外, 还应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 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能得到认可、 获得成功的体验; 另一方面, 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 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 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 进步的学科, 信息技术教学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只有努力探索、刻苦钻研、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永远充满活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种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信息技术教学相较其他科目灵活性与实用性较强,教师应改变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长时间的口头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教材内容相关且...
1、前言高中信息技术紧随社会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变化性以及对社会的应用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策略2.1以问题的形式进...
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和应用。在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变得更加...
一、引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操作、乐于探究,旨在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选择感兴趣、操作性强的话题,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对研究性...
当越来越炙热的眼光瞄向信息技术这一领域时,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需要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时参加省级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线,才算是完成了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步。然而,由于高考的甄别模式,教师在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据调查发现,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仍处在较低层次,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缺乏创造性、探索性。这种状况的产生与教师应...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
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在课程内容上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而且在课程的性质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
CSCL(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信息的交互性以及学习的协作性,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