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国 家正式出台了 《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试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仅在课程内容上 有较 大 的拓展和深化 ,而且在课程的性质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 教 学中充分发 挥学生的 主 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的参与、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践表明,分层教学、分组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分层教学
在上课前,了解学情。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差异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比较丰富,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一般不满足教材上的基本内容。 第二个层次: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个层次: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技术知识很少或学习能力不够强, 或对电脑没有兴趣,学习有一定困难。
在教学中, 先按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全班集体讲解,然后安排学生做练习。 一般情况下, 第一层次的学生往往很快完成练习并掌握了教学内容。 第二层次学生完成起来难度不大, 可安排第一层次的学生分组帮忙指导, 教师则集中精力辅导第三层次学生。
在教学深度上, 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 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 的原则, 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 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这 样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运 用 分 层 次 教 学法, 能够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 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采用分组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把在分组教学完整实施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做详细的规划和预案处理, 避免分组流于形式。 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平时课上表现,根据学生的电脑知识、学习成绩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3-4 人左右,每个小组保证至少一名知识丰富、 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由其担任学习小组的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督促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配合分组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组长不但负责维持本组纪律, 而且要能够部分地解决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分析、汇总本组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地反馈给教师。 分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分组活动需要学生很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选好小组的组长非常关键,只有小组长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师先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要明确地告诉组长,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磨合, 各小组长能真正地成为组员的教学小助手, 组员间的协作关系更加稳固可靠,使他们结成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在此学习环境中, 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协作交流,主动建构起来的。 在成为学习主人的同时,情感交流也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美展现。 上课期间,教师布置“任务” 在各组展开竞赛, 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较难的 “任务 ”会使学生频繁地提问, 组长在能力范围内及时给予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 组员间的优势互补, 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就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 教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逐一点拨。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毕, 根据“ 任务 ” 或课题的完成情况及各组的写作意识与组员的参与程度、掌握进度等,采取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组进行点评。 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 同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反思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行为。 使得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三、任务驱动
“ 任务驱动 ” 式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 通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 达到某个教学目标。 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 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 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创设任务时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教师创设,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学习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创设任务。 第二种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 教师起引导作用。 比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任务,或教师设计出开放度较高的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自己的任务。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 任务驱动法是要营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充 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任务要有针对性 ,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 进 行 的 . 设计的任务要有阶梯性,要因人而 异 . 教 师进 行 “ 任 务 ” 设 计 时 , 要 从 学 生 的 实 际 出发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现 有 的 文 化 知 识 、认 知规 律 以 及 学 生 的 兴 趣 、爱 好 、接 受 能 力 等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驱动 “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要具有 可 操作性。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把握好 教 材 ,在任 务的设计过程中 ,要将每节课的知识 点与技能蕴含其中 ,任务必须与学习的 主 题相吻合。
任务完成后, 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任务可先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设计的评价量规表, 由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进行交流 、讨论 、评价 ,对不完善的地 方作相应的修改。 教师则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 对任务完成好的加以表扬, 对任务完成有困难的或有瑕疵的加以引导或点拨。 通过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 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教师来说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的信息。
“ 任 务 驱 动 ” 教学 法 只 是 一 种 教 学 手段 ,一 定 要 根 据 教 学 目 标 ,结 合 所 学 习 的内容,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 ”的思路 ,分 层 次 、分 阶 段 、分 课 时 地 把 总 目 标 分 解为一个个小的学习模块 ,并使每一个 模 块对应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他们 的信 息素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种先进的电子科技产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信息技术教学相较其他科目灵活性与实用性较强,教师应改变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长时间的口头教学过程中,融入与教材内容相关且...
1、前言高中信息技术紧随社会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变化性以及对社会的应用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策略2.1以问题的形式进...
计算机作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和应用。在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变得更加...
一、引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操作、乐于探究,旨在让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选择感兴趣、操作性强的话题,采取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指出:对研究性...
当越来越炙热的眼光瞄向信息技术这一领域时,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需要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时参加省级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线,才算是完成了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步。然而,由于高考的甄别模式,教师在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现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普遍应用,然而据调查发现,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仍处在较低层次,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缺乏创造性、探索性。这种状况的产生与教师应...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
信息技术进入职业高中课堂以来,其学科地位、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学习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作为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注重总结信息...
CSCL(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种信息的交互性以及学习的协作性,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反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